沼澤蕨

金星蕨科沼澤蕨屬

沼澤蕨(學名:Thelypteris palustris (L.) Schott)是金星蕨科沼澤蕨屬植物。植株高35-65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黑色。葉近生,葉柄長20-40厘米,粗2-2.5毫米,基部黑褐色,向上為深禾稈色;葉片長22-28厘米,寬6-9厘米或有時稍寬。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葉脈中部,位於主脈和葉緣之間;囊群蓋小,圓腎形,膜質,成熟時脫落。孢子深褐色,左右對稱,極面觀為橢圓形、赤道面觀為半圓形或豆形,具單裂縫,混有三裂縫,單裂縫線形、其長度為孢子全長的2/3,外壁表面光滑,周壁透明,具不規則塊狀和小刺狀突起。

形態特徵


沼澤蕨
沼澤蕨
植株高35-65厘米。根狀莖細長橫走,黑色,光滑或頂端疏生紅棕色的卵狀披針形鱗片。葉近生,葉柄長20-40厘米,粗2-2.5毫米,基部黑褐色,向上為深禾稈色,有光澤,通常光滑無毛,或幼時被白色柔毛;葉片長22-28厘米,寬6-9厘米或有時稍寬,披針形,先端短漸尖並羽裂,基部幾不變狹,二回深羽裂;羽片約20對左右,彼此接近,近對生,平展或斜展,成熟時往往略向下彎弓;基部一對略縮短,中部羽片長4-5厘米,寬1-1.2厘米,披針形,短漸尖頭,基部平截,羽裂幾達羽軸;裂片長5-7毫米(基部的略較長),寬3-5毫米,圓鈍頭或鈍尖頭,能育裂片邊緣常反卷而呈尖頭;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側脈4-6對,單一或分叉,伸達葉邊,基部一對出自主脈基部。葉厚紙質,干后草綠色或黃綠色,兩面光滑,葉軸羽軸上面有一縱溝,下面隆起,均無毛。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葉脈中部,位於主脈和葉緣之間;囊群蓋小,圓腎形,膜質,成熟時脫落;孢子外壁表面光滑,周壁透明,具刺狀突起。染色體2n=70。

生長環境


生草甸和蘆葦中沼澤地或林下陰濕處,海拔200-800米。廣泛分佈於北半球其它溫帶地區。

分佈範圍


產黑龍江、吉林(安圖長白山)、內蒙古(哲盟)、河北(東陵)、河南(嵩山)、山東膠東半島、新疆(奎屯)、四川(峨邊)。

變種


毛葉沼澤蕨(變種)(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沿葉軸、羽軸和葉脈下面被多細胞針狀長毛。染色體2n=70。
產東北各地和江蘇北部(雲台山)、山東(艾山)。生濕草甸和沼澤地中,海拔達800米。也產東亞其它溫帶地區及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