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耳奇鶥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白耳奇鶥屬脊索動物門,為我國台灣省地方特有種,台灣名白耳畫鶥。雌雄鳥同色,生活於台灣溫帶森林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白耳奇鶥的平均體重約為42.2克。自額至後頭黑色有閃亮光澤,過眼線白色,由眼先,眼周圍至耳羽,並延長至頭后。全世界僅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

形態特徵


白耳奇鶥具黑色的頂冠和獨特的白色眼先、眼圈及向上和向後擴散的寬闊眼紋而於終端成絲狀長羽。喉、胸及上背灰色,下體余部粉黃褐色,下背及腰棕色。尾黑,中央尾羽羽端近白。虹膜:褐色;嘴:黑色;腳:粉紅。
自額至後頭黑色有閃亮光澤,過眼線白色,由眼先,眼周圍至耳羽,並延長至頭后。背、肩、喉、胸及頸帶褐色的石板灰色。腮、眼下及頰黑色,腰、尾上覆羽栗褐色。翼上覆羽黑色,初級飛羽黑色,外瓣基部灰白色。尾羽黑褐色,除中央二對外,各羽末端灰白色。腹、尾下覆羽淡栗褐色。喙黑色,跗蹠肉褐色。
白耳奇鶥
白耳奇鶥

棲息環境


棲息於海拔900-2800m的闊葉林帶,常集小群活動於林間,鳴聲悠揚悅耳,為台灣省保護物種。冬季有移柄低海拔地區抽的習性。
白耳奇鶥
白耳奇鶥

分佈範圍


全世界僅分佈於台灣中、低海拔山區。

生活習性


徠習性:一般都單獨活動有時也見3至5隻小群穿梭於枝椏間或在樹枝上跳躍活動。有時結小群於開花結果的樹上取食。性活潑而不懼生。
食性:雜食性。在樹上啄食花蜜、果實,以及各種昆蟲。
遷徙:白耳奇鶥在台灣為普遍的留鳥。冬季會垂直遷移至低山300米的丘陵地帶。
鳴叫聲:鳴唱多在清晨時分,聲音嘹亮而悠揚有力響徹山林。比較常鳴唱的聲音有二,其一是嘹亮的4音節連續哨音,前3音節緊湊連結,第4節升高而揚長。這種鳴唱似在宣示領域或吸引異性,其二是連續又快速像發射機關槍的聲音,似在警戒,不容侵犯或警告同伴,將有危險降臨。

種群現狀


白耳奇鶥的鳴聲宏亮,即使在山區的濃密森林中,其鳴聲也能傳遞到1至2公里之遙。人們如循其鳴聲觀察,很容易見到,所以一般認為其種群數量相當普遍。當前無生存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