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人民政府

漯河市人民政府

漯河市人民政府是河南省漯河市的國家行政機關,是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對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對漯河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並依法行使行政職權。

2020年7月漯河市市長劉尚進主持召開市長辦公會議 研究“十四五”規劃編製。

漯河概況


漯河市,位於河南省中南部,伏牛山東麓平原與淮北平原交錯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13°27′--114°16′,北緯33°24′--33°59′,屬暖濕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常年降水量786毫米,農業基礎條件較好。境內河流為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淮河兩大支流沙河澧河貫穿全境並在市區交匯,濱河城市特色明顯。
漯河於1948年設立縣級市,1986年升格為省轄市,現轄臨潁舞陽兩縣,郾城、源匯、召陵三區,三個功能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城區,總面積2617平方公里,總人口283萬人,其中城市建成區7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72萬人。
漯河市
漯河市

歷史沿革


漯河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賈湖遺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早期裴李崗文化契刻符號、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歷史、將中國文字史向前推進了4000多年;出土的國寶七音骨笛、將中國音樂文化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賈湖遺址的釀酒遺留物、將中國造酒史向前推進了3000多年。
商周時期,漯河澧河東岸就開始有人類定居,漯河小鎮初見雛形,因濱臨隱水(今沙河)故稱隱陽城。
秦漢屬召陵縣管轄。南北朝時期,隱陽城改稱奇雒城。
漯河市
漯河市
東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和文字學家許慎誕生於漯河召陵,他編纂的《說文解字》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字典,被譽為“文宗字祖”。
北朝魏軍攻佔許昌城后,南朝宋所屬的潁川郡治便設在召陵縣的奇雒城,領召陵、曲陽、臨潁三縣,稱南潁川郡。
隋朝,把漢代以來的行政區劃由州、郡、縣三級,改為州、郡兩級,南潁川郡遂被取消。
隋煬帝大業年間,將召陵縣併入郾城縣,奇雒城改名殷城,因它緊傍隱水,隱水又名殷水,城隨水名。
南宋時,為防洪水及土匪侵害,在殷城周圍修築了寨牆,因隱、澧水在此交匯,寨取名源匯,鎮取名上口(又名新寨鎮),與東邊的下口(今周口)鎮遙望相呼應。
元代,因沙澧河相匯處,河灣狀似海螺,將上口鎮更名為螺灣河鎮。
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山東定陶進士喬遷任郾城知縣,認為“螺”字用於地名不雅,遂改“螺”為“漯”。清末,京漢鐵路在這裡修建車站,取名漯灣河車站,因名稱字多,為便於書寫和稱呼,省略為漯河車站,漯灣河鎮也隨之稱漯河鎮,屬郾城縣。
隨著漯河經濟的發展,牛行街牲畜貿易市場的擴大,以及漯河車站的升級,漯河知名度愈來愈高,漯河已為世人所公認。在這種情況下,1958年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承認“漯”字的第二讀音。《新華字典》、《辭源》、《辭海》等權威字書,也先後相繼認可。《現代漢語詞典》註:漯,漯河,市名,在河南。
1948年7月,設立縣級漯河市。1949年1月,漯河市與郾城縣合署辦公。同年10月,漯河和郾城分設。
1960年6月郾城縣併入漯河市。
1961年11月,漯河、郾城再次分設。
1986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漯河市由縣級市升格為省轄市,轄郾城、舞陽、臨潁3個縣和源匯區。
2004年再次進行區劃調整,現轄臨潁、舞陽二縣,郾城、源匯、召陵三區和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城區。

主要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行使下列職權:
(一)執行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的決議,以及上級國家行政機關的決定和命令,規定行政措施,發布決定和命令;
(二)領導所屬各工作部門和下級人民政府的工作;
(三)改變或者撤銷所屬各工作部門的不適當的命令、指示和下級人民政府的不適當的決定、命令;
(四)依照法律的規定任免、培訓、考核和獎懲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五)執行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預算,管理本行政區域內的經濟、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事業、環境和資源保護、城鄉建設事業和財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務、司法行政、監察、計劃生育等行政工作;
(六)保護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的財產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保護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財產,維護社會秩序,保障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
(七)保護各種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保障少數民族的權利和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幫助本行政區域內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依照憲法和法律實行區域自治,幫助各少數民族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建設事業;
(九)保障憲法和法律賦予婦女的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和婚姻自由等各項權利;
(十)辦理上級國家行政機關交辦的其他事項。

地理位置


漯河市地處河南省中南部,地理坐標為東徑113°27′——114°16′,北緯33°24′——33°59′,總面積為2617平方公里。漯河市位於伏牛山東麓平原與淮北平原交錯地帶,總地勢西高東低,有少量黃土崗分佈,漯河境內有大小河流81條,均屬淮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沙河、澧河、潁河等,其中沙、澧河橫貫全境,在市區交匯后穿越市區而過。

政府領導


姓名擔任職務
劉尚進漯河市委書記
秦保強漯河市人民政府市長
高喜東漯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常務副市長
栗社臣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周新鶴漯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劉國勤漯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張錦印漯河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
周劍漯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任會剛漯河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主任

行政區劃


漯河市下轄3市轄區、2縣:
市轄區:源匯區、郾城區、召陵區
縣:舞陽縣、臨潁縣
其他:漯河經濟開發區、西城區

機構設置


縣區
臨潁縣舞陽縣源匯區
郾城區召陵區開發區
西城區
政府部門
市政府辦市發改委市教育局
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公安局
市監察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
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國土局
市規劃局市建委市環保局
市交通局市房管局市水利局
市農業局市林園局市畜牧局
市商務局市文化局市廣電局
市體育局市衛生局市葯監局
市計生委市審計局市統計局
市宗教局市旅遊局市國資委
市安監局市編辦
部門管理機構
市糧食局
協調議事機構
市人防辦
直屬單位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史志檔案局市農科院
市農機局市供銷社市行政服務中心
市科教文化中心市鹽業局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市市場發展中心市沙澧河建管委市物資局
駐漯單位
市工商局市國稅局市地稅局
市質監局市檢驗檢疫局市氣象局
國家統計局漯河調查隊市銀監局市沙潁河管理局
市無線電管理局

獲得榮譽


2020年9月,漯河市人民政府被河南省政府評為全省依法行政工作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