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
地理詞語
戈壁,源於蒙語,意為沙漠的一種,地面主要由礫石構成。亦稱“戈壁灘”。意為大範圍的沙漠地區。戈壁的形成是由於喜馬拉雅山的雨影效應阻擋了雨雲抵達戈壁地區,沙漠指沙質荒漠,整個地面覆蓋大片流沙,廣泛分佈著各種沙丘。
戈壁蒙語中稱沙漠,沙漠、礫石荒漠、乾旱的地方等意思。戈壁是粗砂、礫石覆蓋在硬土層上的荒漠地形。按成因礫質戈壁可分為風化的、水成的和風成的三種。沙漠指沙質荒漠,整個地面覆蓋大片流沙,廣泛分佈著各種沙丘。
戈壁地貌
其形成主要原因是因洪水沖積而成。當發洪水,特別是山區發洪水時,由於出山洪水能量的逐漸減弱,在洪水衝擊地區形成如下地貌特徵:大塊的岩石堆積在離山體最近的山口處,岩石向山外依次變小;隨後出現的就是拳頭大小到指頭大小的岩石。由於長年累月日晒、雨淋和大風的剝蝕,稜角都逐漸磨圓,變成了我們所說的石頭(學名叫礫石)。這樣,戈壁灘也就形成了。而那些更加細小的砂和泥則被沖積、漂浮得更遠,形成了更遠處的大沙漠。北京春天的沙塵暴就是來自戈壁灘,甚至影響到了日本。
戈壁灘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種地質現象,“戈壁”在維吾爾語裡面就是“沙漠”的意思。戈壁灘主要分佈在我國的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和西藏的東北部等地。
2008年4月17日,離甘肅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縣城約50公里的一處戈壁灘上,出現大片水面以及水邊植物等幻景。據了解,這種發生在戈壁中的“海市蜃樓”,是光線遇到不同密度的空氣后出現的折射現象。
新疆吐魯番地區鄯善縣文物工作者在火焰山北部戈壁發現大面積罕見神秘“怪石圈”。這些“怪石圈”佔地面積約一萬餘畝。“怪石圈”地處吐魯番地區鄯善縣連木沁鎮10多公里的戈壁灘上。“怪石圈”有大有小、有圓有方,有的為“口”字形串聯狀,有的為方形與圓形石圈混合擺置。其中一個被稱為“太陽圈”的巨型石圈由4個同心圓組成,最大外圓直徑約8米,最小的內圈已被破壞。在“太陽圈”的東南部,分佈著大面積的石圈。奇怪的是,這些“怪石圈”所用的石頭在附近的戈壁灘很難找到。這片神秘“怪石圈”的形成及歷史至今是個謎,有待專家考證。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嘉峪關 外有戈壁,徑一百二十里,皆積沙無寸土。”
聞一多 《死水·祈禱》:“誰告訴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嶽的莊嚴?”
碧野 《天山景物記》:“七月間 新疆 的戈壁灘炎暑逼人,這時最理想是騎馬上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