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傳

畫傳

《畫傳》,即《芥子園畫譜》,誕生於清代。清代著名文學家李漁,曾在南京營造別墅“芥子園”,並支持其婿沈心友及王氏三兄弟(王概、王蓍、王臬),編繪畫譜,故成書出版之時,即以此園名之。此畫譜堪稱中國的教科書。

作品簡介


《畫傳》出世,備受時人讚賞。光緒十三年,何鏞在所作後序中寫道:“一病經年,面對此譜,頗得臥遊之樂。”並題聯云:“盡收城郭歸檐下,全貯湖山在目中。”
畫譜系統地介紹了中國畫的基本技法,淺顯明了,宜於初學者慣用,故問世300餘年來,風行於畫壇,至今不哀。許多成名的藝術家,當初入門,皆得惠於此。稱其為啟蒙之良師,是一點不過分的。
畫壇巨匠齊白石,幼年家貧好學,初以雕花匠為生。30歲時,隨師外出做活,見到一主顧家有部乾隆年間翻刻的《芥子園畫譜》,仔細翻閱之後,發現自己所畫,多不合章法,故如獲至寶,遂借來用勾影雷公像的方法,畫了半年之久,勾影了16本之多。從此,他以所畫為據來做雕花木活,既能花樣出新,畫法又合規則,為其後來繪畫打下良好基礎。據說真到晚年,白石老人還念念不忘此事。

作者簡介


著名國畫家潘天壽,14歲到縣城讀書時,從文具店買到一部《芥子園畫譜》,成了他學畫的第一位老師。在無人指導下,他照譜學畫,如醉如痴,終成一代大師。
山水畫名家陸儼少,從小喜畫,苦於無師。12歲到南翔公學讀書時,得到一本石印的《芥子園畫譜》,像得到心愛的寶物一樣,如饑似渴地臨摹,從此邁出了畫家生涯的第一步。
郭沫若先生是眾所周知的文學家、歷史學家和詩人,然其能畫,則鮮為人知。他尤喜畫蘭花,曾畫蘭贈友人范令棣先生。他之所以能畫,是因在家塾“綏山館”里,常描摹《芥子園畫譜》。郭沫若先生曾為其弟郭開運畫的《葵菊圖》題詩道:“不因能傲霜,秋葵亦可仰。我非陶淵明,安能作欣賞。幼時亦能畫,至今手猶庠。願得芥子園,恢復吾伎倆。”郭老如能學畫不輟,早當成名畫壇了。
《芥子園畫譜》施惠畫壇300餘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謂功德無限。何鏞所言,此書“足以名世,足以壽世”,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