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縣誌

明朝林有年編撰書籍

福清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於唐聖歷二年(699年)置縣,始稱萬安,旋改福唐、永昌,閩長興四年(933年)定名為福清迄今。福清襟山帶海,人文鼎盛,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雅譽,古往今來,歷經滄桑,造就了蘊藏豐富的地方志文。福清素有編修地方志的優良傳統。

在舊地方志中,輯存著大量福清各地自然和社會的歷史與現狀資料信息,是寶貴的社會精神財富,是前人留下的珍貴的文化遺產。它對於我們今天研究福清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創作背景


書影
書影
據考證,宋林亦之(字學可)著有《玉融志》,為福清最早之志書,惜歲久無傳。明嘉靖甲午年(1534年),知縣朱冕禮請莆邑舉人林有年(號寒谷)纂修《福清縣誌》,凡10卷,今查無存本。據說,林有年時寓居城區聖跡寺潛心修志,並於嘉靖十三年甲午刻成印刷。另外,從明嘉靖到萬曆年間,邑人周坤纂有《玉融志》,郭萬程纂有《儒學志》、《儒林傳》、《玉融山圖記》等,郭造卿(一作“選卿”)纂有《玉融古史》,郭應響纂有《玉融新志》,王誠皆纂有《玉融志》,葉向高纂有《玉融城池志》、《人物誌》、《武功志》、《閨貞志》等,大多因故未付梓。
至清康熙壬子年(1672年),知縣李傳甲舉事修纂,邑人郭文祥、施起元重纂《福清縣誌》,分卷12卷,為今存之最早刊本。到乾隆丁卯年(1747年),又有知縣饒安鼎、邵應龍兩人主修,邑人林昂、李修卿兩人同纂的《福清縣誌》(20卷),到光緒戊戍年(1898年)重刊,乃現存較完整之一部文獻。

作品評價


《福清縣誌》是一本令我市人民稱頌的地方史志,至今仍是我市較為權威的古代地方史志。《福清縣誌》“前言”說,福清依山瀕海,物產豐饒,峰巒競秀,人文鼎盛,堪謂“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為彰一邑之盛,歷史上嘗多次修志,惟時斷時續,且志書多已失傳。清乾隆丁卯年(1747年)饒安鼎、邵應龍兩人主修的20卷本《福清縣誌》是現存較完整之一部文獻。該志較康熙壬子年版縣誌有所增補,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然緣時代局限,未免失之偏頗:渲染封建社會之“太平盛世”,歌頌封建皇朝之“教化”、“恩澤”;宣揚帝王將相、忠臣烈女與豪右士紳;詳載天人感應、祥瑞徵兆等迷信之說。而於勞動人民之偉大業績則未見記述,於物產之收錄未能擷取精華,流於一般。
然而,暇不掩瑜,饒安鼎修纂的縣誌彙集資料之面頗廣,上溯千年,縱橫百里,資料翔實,述事具體,文字簡練,雋永可誦。諸如記述自然風貌、政治、軍事、經濟、文教、風俗習慣以及名勝古迹,頗盡鉤古稽今、條分縷析之能事,可繼往而開來,利資治於當今。

重修


縣誌記錄的地圖
縣誌記錄的地圖
1987年8月15日,根據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關於整理福建地方志的規定,我縣選定乾隆丁卯年饒安鼎、邵應龍兩人同纂的《福清縣誌》(福建師大圖書館、福建省圖書館有藏),予以斷句、標點、分段、校勘,並送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審定刊行。重刊后的《福清縣誌》為大32開本,厚764頁,65.7萬字,1989年11月刊印,為內部發行,署名福建省福清縣誌編纂委員會整理。《福清縣誌》前有歷次重修所做的各種序言、紀略、紀事、後序、跋,還附有古代方括圖、縣城圖、縣治圖等。全書共分“沿革表”、“地輿志”、“建置志”、“民賦志”、“學校志”、“兵制志”、“祀典志”、“職官志”、“選舉志”、“藝文志”、“人物誌”、“雜事志”等。
據考證,清代福清黃檗寺僧釋如一在日本弘法期間,曾撰有《福清縣誌續略》,備載福清山川形勝、人物事略等,該書現藏日本國會圖書館。另外,清代潘文鳳(安徽涇縣人,同治六年以候補知州署福清縣事)得乾隆丁卯年縣誌一本,鳩工補刻310餘版,補全30餘版,重行刊印《福清縣誌》,因印數不多,今人難睹貴珠。清代劉玉障(四川夔門人,光緒丁酉年以候補知州知福清縣事),為使縣誌不致失傳,便籌款重刊乾隆丁卯本,得使乾隆丁卯本的《福清縣誌》廣傳至今。
清光緒十年(1884年)舉人陳士蕃等以“五龍修志分局”名義,聯合陳玉山、陳壯儀、張延恆、陳絢波5人編纂的《方城裡鄉志》,彙集了今城頭鎮、南嶺鎮諸多村莊的山川、地輿、民俗、景物、社學等,內容十分豐富,可惜未見刊本。稿本現存福建省圖書館
民國三十一年到三十三年(1942——1944年),為保存地方志史料,由福清縣政府組織人員收集資料,並部分整理成篇共約10多萬字的《福清縣誌稿》,后因時局變化未及編撰成書,書稿幾經動亂,部分散失,殘稿現存福清市圖書館。
民國期間的葉培荃(福清城關人)曾費時6年纂輯有《福清歷代著述人物誌》(初稿)一書,全書收錄著述人物226人,收錄書目514種,內容廣泛,資料翔實。該書的珍貴之處還在於:填補了縣誌未收錄的人物54人,其中明以前21人,清以後33人,改變了清乾隆以後福清人物資料幾近空白的缺憾。據說,《福清歷代著述人物誌》未見刊行,但遺稿尚在,憾不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