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干芝
王干芝
王干芝,廣東海豐人,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理學學位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曾任管理8.20億美元的匯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和執行副主席。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應用研究局有限公司董事、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員。在2001年被評為“2001年中國最活躍的20名風險投資人”之一。 2009年12月,出任中華網遊戲首席執行官。
姓 名:王干芝
性 別:男
所在機構:匯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擔任職務:董事/執行副總裁
職業履歷:匯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執行副總裁
王干芝,祖籍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王干芝熱心僑鄉經濟建設,與梁家熹攜手投入巨資在開平興辦中外合作企業開平味事達調味品有限公司、開平廣合腐乳有限公司、開平市嘉士利果子有限公司,為僑鄉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現任匯亞資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兼執行副總裁、香港電子業商會執行委員、香港應用研究局有限公司董事、香港青年工業家協會會員。在2001年被評為“2001年中國最活躍的20名風險投資人”之一。
身為匯亞資金管理公司董事及執行副總裁,王干芝十年來在香港的大學投入過數以千萬港元計的資金,資助不同組合的研究人員與大學生進行研究與開發,但他不無遺憾地透露,沒有一個計劃能夠騰飛。
他指出,公司在美國矽谷也有辦事處,也資助了類似的大學研發計劃,卻都能開花結果。
“事實確是如此,香港缺乏科技人才。”王干芝說:“我們的大學訓練了一批人,但質和量都不足。”
就是在王干芝身上,人們也可以看到香港經濟形態的烙印——他在香港中文大學學物理,1973年畢業時剛好碰上世界能源危機,美國大學紛紛裁減資助外國學生的經費,因此他沒有去美國繼續學業,只是留港轉繫念了個工商管理碩士,在美國銀行工作過,1988年加入匯亞集團這個亞太區規模最大的工業及科技投資集團。
雖然由特首委任的香港創新科技委員會從一開始就表明香港要發展創新科技就需要大量引進內地人才,王干芝卻認為要根本地解決人才問題,單靠引進內地與海外人才還不夠,因為大部分香港華資企業的業務向來以房地產、金融、貿易為主,企業主管對科技所知有限,很難發展出像矽谷那種結合科技與創業的文化,科技人才的國際流動能力又高,不容易在港紮根。
王干芝說,香港只有一條路可走——當地大學應該向中國全國招生,像北京、上海的大學那樣地吸納全國精英,然後讓他們留港發展。他說,讓這些來自內地的年輕人在香港渡過他們青春與學習生涯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他們不但更能融入香港社會,也能在畢業后真正紮根香港,進入企業工作甚至創業。香港各大學目前都有來自內地的研究生,少數大學也開始到一些內地城市招收為數有限的學生來港攻讀第一個學位,但受限於現有條例,這些學生、研究生畢業后大多必須返回內地。很多人都紛紛指出這樣的條例已過時,有必要修改。
中國不久前發表的全國十家頂尖大學里,香港的港大、中大與科技大學都名列在內,但王干芝認為,這是用錢買回來的榮譽,因為這三家香港大學都是勝在師資好、設備佳,如果單論學生的素質,王干芝毫不留情地聲稱:“恐怕連內地二三流大學的學生也不及!”所謂的高科技經濟,其實是智力、技能、人才的競爭。香港基礎教育的弱點目前已成了特區政府、工商界與教育界人士的關注焦點。
王干芝承認,港人向來自視甚高,社會環境也政治化,要在經濟衰退時期理性而冷靜地討論引進內地、海外人才和全國招生的問題,並不容易,但他警告說,不這麼做的話長遠來說香港將漸漸落後。
王干芝投資100萬美元在香港開一家軟體公司。結果這個公司一直運營不好。後來被追加投資,但還是沒有發展起來。
1986年王干芝加入了香港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
1990年1月香港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和名為ranstech的新加坡風險投資公司合併成為Transpac公司,就是現在的今天的匯亞集團這樣既解決了香港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的再融資問題,也解決了Transtech高科技項目不足、業績欠佳的大問題。十幾年過後,匯亞集團目前已經成長為一個管理著14個基金、總資金達8.2億美元、投資逾200家公司的一個成功的風險投資企業,在所投資企業中並有超過50家公司已經在亞洲和美國上市,年平均投資回報率達25%左右。
當匯亞投資宏電腦之際,這個今日的電腦製造業巨擎當年還算不上一家大公司;ESS,一家在香港和美國設計音響晶片的公司在獲得匯亞500萬美元投資后,於2年內在NASDAQ上市,為匯亞帶來了1億美元的回報;Data Craft,一家澳大利亞的上市公司,匯亞在成功地幫助其子公司MBO之後,也在200萬美元投資基礎上,獲得了3000萬美元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