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雉尾金粉蕨

野雉尾金粉蕨

土生,高60cm左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3mm左右,疏被鱗片,鱗片棕色或紅棕色,披針形,篩孔明顯。

形態特徵


1-7
1-7
野雉尾金粉蕨
野雉尾金粉蕨
植株高60厘米 左右。根狀莖長而橫走,粗3毫米左右,疏被鱗片,鱗片棕色或紅棕色,披針形,篩孔明顯。葉散生;柄長2-30厘米,基部褐棕色,略有鱗片,向上禾桿色(有時下部略飾有棕色),光滑;葉片幾和葉柄等長,寬約10厘米或過之,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漸尖頭,四回羽狀細裂;羽片12-15對,互生,柄長1-2厘米,基部一對最大,長9-17厘米,寬5-6厘米,長圓披針形或三角狀披針形,先端漸尖,並具羽裂尾頭,三回羽裂;各回小羽片彼此接近,均為上先出,照例基部一對最大;末回能育小羽片或裂片長5-7毫米,寬1.5-2毫米,線狀披針形,有不育的急尖頭;末回不育裂片短而狹,線形或短披針形,短尖頭;葉軸和各回育軸上面有淺溝,下面凸起,不育裂片僅有中脈一條,能育裂片有斜上側脈和葉緣的邊脈匯合。葉干后堅草質或紙質,灰綠色或綠色,遍體無毛。孢子囊群長(3)5-6毫米;囊群蓋線形或短長圓形,膜質,灰白色,全緣。

生長環境


生林下溝邊或溪邊石上,海拔50-2200米。

分佈範圍


廣泛分佈於華東、華中、東南及西南,向北達陝西(秦嶺)、河南(雞公山)、河北西部(新樂)。也分佈於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及波利尼西亞。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中國植物志:3(1):108

主要價值


野雉尾金粉蕨
野雉尾金粉蕨
葉(小野雞尾):苦,涼。清熱解毒,止血,利濕。用於跌打損傷,燒、燙傷,泄瀉,黃疸,痢疾,咳血,狂犬咬傷,食物、農藥、藥物中毒。根狀莖:清熱,涼血,止血。用於外感風熱,咽喉痛,吐血,便血,尿血。
全草有解毒作用。
藥用部位:全草有解毒功效,清熱降火。
藥用主治:流行性感冒、咸冒、咳嗽、
肝炎、尿路感染、過敏性皮炎、外傷出血、
燙火傷、食物中毒和藥物中毒。

植物名錄


門中文名蕨類植物
門拉丁名Pteridophytes
科中文名中國蕨科
科拉丁名Sinopteridaceae
科號P30
種拉丁名Onychium japonicum (Thunb.) Kze.
種中文名野雉尾金粉蕨
引種地點湖北利川、鶴峰
引種時間20031007、20040226
引種號030214、046157
引種材料
鑒定人趙子恩、蔡妍
Id74
栽培地點引種過渡圃、溫室
引種數量9株苗
栽培方式盆栽
生長性狀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