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顏光

兀顏光

兀顏光,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人物,是遼國第一員上將,官封遼國都統軍。

兀顏光精通十八般武藝,熟讀兵書,有萬夫不當之勇。善使一條渾鐵點鋼槍,有時也以鐵鐧和方天畫戟為兵器。身披一套三重鎧甲。部下有大量精兵良將,長子兀顏延壽也是遼國小將軍。

兀顏光是梁山在征遼戰爭中的最終對手,他視已受宋朝招安的梁山軍隊為“草賊”,反對遼國招降梁山,主張與梁山作戰到底。在最後的決戰中,兀顏光排出太乙混天象陣,最終被得到九天玄女幫助的宋江攻破,他本人則被關勝花榮張清合力擊殺。

角色經歷


初次登場

兀顏光
兀顏光
兀顏光出場於《水滸傳》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關,吳學究智取文安縣”(某些文簡事繁本和其他罕見版本回目或有不同)。書中講到遼國侵佔宋朝土地,宋江等梁山一百單八將受了宋朝招安,便被朝廷派去征討遼國,一路打下幾座城池。燕京城裡,遼國歐陽侍郎向郎主耶律輝建議,招降梁山眾將,耶律輝表示贊成。這時都統軍兀顏光從班部中出來,表示宋江一夥只是“草賊”,自己手下兵多將廣,可以將他們打敗,不必招安。耶律輝說招安了梁山眾將,可令兀顏光如虎添翼,於是不贊成兀顏光的看法。

再次請纓

宋江等假意接受遼國招降,以詐降之計佔領了霸州,歐陽侍郎等人被放回。遼國郎主耶律輝得知此事,大怒,要斬了獻招降之計的歐陽侍郎。此時,兀顏光出來阻止,聲稱自己布下陣勢,就可以打敗宋軍,不必斬歐陽侍郎,惹宋江恥笑。而兀顏光手下的副統軍賀重寶也提出,不必兀顏光動手,自己就可以用計消滅宋江兵馬。於是郎主派賀重寶前去迎敵。

發兵迎敵

賀重寶戰敗,幽州城又被宋軍佔領,郎主耶律輝感到形勢十分危急。這時兀顏光第三次請求發兵,郎主終於同意,並表示包括皇親國戚在內的任何兵將都全權歸兀顏光調遣。
兀顏光長子小將軍兀顏延壽毛遂自薦,先帶兵前往幽州,好讓兀顏光兵馬稍後趕來瓮中捉鱉。結果兵敗,兀顏延壽被呼延灼所擒。宋江兵馬向燕京進發。
兀顏光得知此戰報,要迎戰宋江,並稱若不取勝就自刎。於是以瓊妖納延、寇鎮遠為先鋒,自己帶領部下十一曜大將、二十八宿將軍出發迎敵,郎主耶律輝也在軍中,御駕親征。

布混天陣

太乙混天象陣示意圖
太乙混天象陣示意圖
遼軍先鋒瓊妖納延被史進、花榮聯手殺死,寇鎮遠則被孫立所殺,宋江乘勝追擊。
兀顏光以部下十一曜大將、二十八宿將軍,排出太乙混天象陣,兀顏光自己在陣中為中央鎮星土星上將。宋江則以九宮八卦陣迎戰,兩軍在昌平縣相遇。
太乙混天象陣形如雞卵,循環無定,進退有則,梁山軍中熟悉陣法的朱武察看了陣勢,知道此陣來歷,讓宋江、吳用不可輕舉妄動。兀顏光派陣中太白金星大將烏利可安帶領四名星宿將軍進攻宋軍,宋軍大敗。次日,宋軍打陣,結果李逵被遼兵所捉。宋軍要以兀顏延壽換回李逵,兀顏光開始表示拒絕,但後來宋軍到陣前要求交換俘虜,遼軍便同意將李逵交出,換回了兀顏延壽。
又過一日,宋軍再次攻打混天陣,大敗退回,嚴冬已至,宋軍閉寨不出。
後來宋朝鄭州團練使、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王文斌從東京押運衣襖到宋江軍中,又逞能上陣對戰遼軍混天陣,被遼將曲利出清所斬。

兵敗陣亡

宋軍多次攻打混天陣,無法取勝。正當宋江苦惱之時,又在夢中見到九天玄女。九天玄女教宋江以五行相剋和星宿對應的規律,輔以公孫勝的道術,就可攻破混天陣。
兀顏光見宋軍久久不出,便派兵前去打探。兩軍終於再次相遇,這次宋江依照九天玄女夢授的破陣之法,果然將混天陣打亂,宋軍已經打到中軍。兀顏光以方天畫戟為兵器與關勝展開大戰,不料身邊牙將被張清用石子打散。兀顏光處境危險,回馬向北逃走,卻被關勝追趕。宋軍中花榮乘機箭射兀顏光,正中護心鏡,關勝趕上一刀砍下,被兀顏光身上的三重鎧甲擋住,兩人再次交戰,花榮又射冷箭,兀顏光躲過,又被張清石子打中臉上,終於被關勝一刀斬殺。兀顏光的一生就此終結。書中描述他陣亡時,稱他為“遼國英雄”。
兀顏光陣亡后,遼國郎主耶律輝逃回燕京,喪失了鬥志,向宋朝投降了。

角色形象


衍生文學

葛飾北齋所繪的兀顏光領軍出征圖
葛飾北齋所繪的兀顏光領軍出征圖
兀顏光在一些現代創作的水滸衍生小說中有出現,形象、身份通常與《水滸傳》原著中相似,但角色的豐滿程度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
在王中文的系列小說《水滸別傳》中,兀顏光在其中的《將軍舞》和《英雄淚》兩部分中出現。在此書中,兀顏光是遼天祚帝的部下,有過救駕之功,被授為中京巡邏使,后改授雲州宣諭招撫使。雖然天祚帝一直視兀顏光為忠臣,但兀顏光在感覺天祚帝昏庸不可救藥后,已暗中打算背叛,投靠金國。後來因兀顏光不肯勤王,遼國滅亡。兀顏光又相助金國金兀朮,對抗梁山軍馬,在蔚州與梁山軍交戰時,梁山眾將與他進行車輪戰,最終被關勝擒獲。此書中兀顏光的兒子名為兀顏赤,兀顏赤欲投宋江麾下,兀顏光則要投奔金國,父子因此反目。
在李國華的《水滸一千零一回之血仍未冷》中,兀顏光也以遼國統軍的身份出現,鎮守薊州,與梁山大軍發生了多場戰鬥,最終全軍覆沒,薊州城被梁山軍攻下。

戲曲形象

元明雜劇《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講述的是受招安的梁山眾將征遼的故事,劇中遼國有“兀顏統軍”,鎮守“北地四州”。此人之子名為兀顏受,與《水滸傳》之兀顏延壽應為同一人。而此兀顏統軍則就是《水滸傳》之兀顏光。劇中註明兀顏統軍的打扮是“狐帽、蟒衣曳撒、毛襖,鬧妝茄袋,帶劍,三髭髯”。
《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曾被認為創作於《水滸傳》成書之前,是《水滸傳》征遼部分的藍本。但有不少研究者根據該劇內容分析,認為該劇應是受《水滸傳》影響而創作,而不是相反,或至少是與《水滸傳》平行發展、互相滲透的。有學者則從劇中出現的來自西方的黃道十二宮名稱推斷該劇創作於明朝較晚的年代。如果該劇確實是受《水滸傳》影響而出現的,那劇中的兀顏統軍就必然是兀顏光的一個舞台形象了。

角色評價


名人點評

余象斗:兀顏起傾國之兵自逞其能,后不免一大敗矣。

現代評價

連環畫中的兀顏光與兀顏延壽
連環畫中的兀顏光與兀顏延壽
兀顏光在現代評論者眼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自然是他的武藝,因為書中有大段鋪張華麗的文字形容他的勇武。在一些水滸武評文字中,兀顏光被視為是遼國最強的武將之一。
兀顏光的布陣也是一些評論者的重點關注對象,有學者認為,兀顏光斗陣失敗的原因,在於僵化古板,不識陣圖無定勢,不明白陣的功能。
還有的研究者認為,兀顏光並不是遼國皇族,甚至不是契丹人,卻能指揮遼軍精銳,甚至連大批皇族將領都在他手下,可見遼國國主耶律輝已被架空,這個所謂“遼國”政權有可能已經是被女真人控制的“傀儡政權”,兀顏是女真姓氏完顏,兀顏光有可能是女真勢力在這個傀儡政權中的代言人。

角色特徵


身材外貌

《繪卷水滸傳》中的兀顏光
《繪卷水滸傳》中的兀顏光
年方三十五六,堂堂一表,凜凜一軀,八尺有餘身材,面白唇紅,須黃眼碧,威儀猛勇,力敵萬人。

上陣打扮

在混天陣中時的打扮:頭戴七寶紫金冠,耀日黃金龜背甲,西川蜀錦繡征袍,藍田美玉玲瓏帶。左懸金
畫鐵胎弓,右帶鳳翎鈚子箭。足穿鷹嘴雲根靴,坐騎鐵脊銀鬃馬。錦雕鞍穩踏金鐙,紫絲韁牢絆山鞽。腰間掛劍驅番將,手內揮鞭同統大軍。
三重鎧甲:貼里一層連環鑌鐵鎧,中間一重海獸皮甲,外面方是鎖子黃金甲。

身份地位

兀顏光與遼國郎主說話時,一般自稱“奴婢”,極少自稱“臣”,副統軍賀重寶也是如此自稱。而其他遼國高層人士如皇弟耶律得重、右丞相太師褚堅,以及歐陽侍郎等,則只自稱“臣”,由此似乎可以推斷出手握重兵的兀顏光似乎地位不如皇族和文臣。
然而事實上兀顏光權力很大,可以指揮包括耶
律得重在內的遼國皇族將領。容與堂本中,甚至有“宋江前日擒王子,番將今朝捉李逵”這樣的詩句,詩中“王子”指的是兀顏光之子兀顏延壽,即把兀顏光視作了“王”級別的人。可見兀顏光在遼國絕不真是“奴婢”這樣的地位低下之人。

出處考證


明刻本《水滸傳》插圖中的兀顏光
明刻本《水滸傳》插圖中的兀顏光
兀顏光並不見於有關遼朝及其他相關政權的史料。在可能是《水滸傳》小說創作藍本的《宋江三十六人贊》和《大宋宣和遺事》中,也沒有提到梁山征遼之事,自然也不會有兀顏光的原型出現。現存的元雜劇水滸戲中,除了創作年代有很大爭議的《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中有“兀顏統軍”外,均沒有發現可能是兀顏光原型的人物。可見,若《宋公明排九宮八卦陣》一劇作於《水滸傳》前,則兀顏光的原型可能有一個在民間文學中演變的過程,若該局作於《水滸傳》之後,則兀顏光這一人物有極大的可能是《水滸傳》征遼部分的原創角色。
有研究認為,《水滸傳》中的遼國,其實是宋元明期間各種北方民族政權的一個藝術綜合體,尤其在很多細節上可以看出此“遼國”反而相對更接近於歷史上的金國。兀顏這個姓氏亦是女真族姓氏完顏,而不是遼國的契丹族姓氏,作者塑造兀顏光這個人物,可能有借鑒一些勇悍的金朝將領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