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邊痂蝗

白邊痂蝗

徠白邊痂蝗,Bryodema luctuosum (Stoll, 1813),屬斑翅蝗科痂蝗屬的一種蝗蟲。暗灰色、灰褐色或黃褐色,具許多小的暗色斑點。雄性體長26-32毫米,雌性體長25-38毫米。前翅具明顯的暗色斑點,后翅基部暗色,沿外緣具較寬的淡色邊緣。

形態特徵


白邊痂蝗
白邊痂蝗
徠雌雄兩性身體異形。雄性細長,前後翅很發達;雌性粗短,前後翅均短小,不到達後足股節的頂端。雄性后翅甚寬大,2A2脈較短,呈“S”形彎曲,后翅基部暗黑色,沿外緣具有較寬的淡色邊緣,在雌性較不明顯。後足股節內側和底側均呈黑藍色。後足股節內側和上側暗藍色,脛節刺的頂端褐色,附節黃褐色。體長:雄性26~32毫米,雌性25~38毫米;前翅長:雄性35~43毫米,雌性15~20毫米。

生活習性


白邊痂蝗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在內蒙古地區,5月上旬開始孵化,6月中旬始見成蟲羽化,6月下旬進入羽化盛期,7月上旬開始交配,7月中旬進入交配盛期,並開始產卵。在青海、甘肅地區,一般5月下旬開始孵化,6月上、中旬進入孵化盛期,l7月上、中旬開始羽化,8月上、中旬為產卵盛期。每頭雌蟲可產卵囊2~3塊,每一卵囊平均含卵27粒。白邊痴蝗主要棲居在植被稀疏、土壤沙質大的乾旱草原上,在青藏高原分佈達2000~4800米地帶。主要喜食富草、針茅鹼草、賴草等。

種群分佈


主要分佈在甘肅、青海、內蒙古、東北、河北、山西、西藏等地區。

防治方法


綜合措施

根據各種類型草原蝗區的特點,結合草原建設,因地制宜地採取各種綜合措施,改變蝗蟲發生的生態環境。例如,植樹造林,草原灌溉與施肥,建立人工或半人工草地,種植多年生牧草,草地飛播、補播優良品種牧草,划區輪牧,合理利用草原等措施,都可以改變蝗蟲發生基地的植被、土壤、小氣候等條件,從而不利其發生。

機械防治

內蒙古草原站自行設計製造的3CXH-220型吸蝗蟲機,工作效率1.3~1.7公頃/小時,在草層高度15~45厘米的放牧地和打草地上吸捕率平均為86.7%,其防治效果與化學防治接近,防治成本僅為化學防治的一半,且不污染環境,對益蟲殺傷力小。所捕蝗蟲可作為優質蛋白飼料用於畜禽養殖業和飼料工業。此法適用於地表較平坦、蝗蟲密度高的地區。

生物防治

(1)養雞滅蝗:在有條件的蝗區,養雞滅蝗,既能發展養雞業,又保護了草原。據新疆阿勒泰試驗,在放養期,雞群每天每隻除給帶領放養的20克信號糧外,均以蝗蟲為食。每天每隻雞捕食蝗蟲188頭,滅蝗面積66.6平方米草地。經3年試驗,不同品種的雞,平均日增重15~19克。
(2)人工築巢招引益鳥治蝗:我國鳥類資源豐富,多屬益鳥,充分研究招引益鳥滅蝗,潛力很大。例如新疆治蝗科技人員,在充分掌握粉紅掠鳥生態學的基礎上,在蝗區人工修築鳥巢和亂石堆,創造其棲息產卵的場所,招引棕鳥棲息育雛,捕食蝗蟲,控制蝗害效果十分明顯,一次性投資,多年受益。1981~1986年,瑪納斯縣先後在蝗區人工營巢26處,營巢面積3000平方米,招引點覆蓋面積達1.3萬公頃,營巢區蝗蟲密度明顯地低於未營巢區的密度。
(3)蝗蟲微孢子蟲天蝗:蝗蟲微孢子蟲,是一種專寄生於蝗蟲等直翅目昆蟲體的單細胞真核原生動物。將微孢子蟲與麥麩配製的餌料被蝗蟲取食后,可引起蝗蟲感病死亡,存活殘蟲的體內產生大量孢子,健康蟲與其相互殘食后,微孢子蟲又可在蝗群中傳播,也可通過病蟲產的卵傳給下一代。蝗蟲微孢子蟲滅蝗的成本僅為化學防治的1/2~1/3,且對人、畜安全,不污染環境。蝗蟲微孢子蟲可感染蝗蟲20種左右,據新疆、青海、內蒙古等地在草地上試驗表明:每公頃按7.5ml微孢子蟲濃縮液(每毫升含孢量1×109個)和1.5千克麥麩拌勻配製的毒餌撒播在蝗區,4周后混合種群的校正蟲口減退率為55%,存活蝗群中33%~35%的個體感染上了微孢子蟲病。3年後在試驗區調查,其中心地帶的蟲口密度遠低於防治指標,存活蝗群中有62.68%個體感染了螺蟲微孢子蟲病。感病的雌成蟲產卵量比健蟲下降52.2%。

藥劑防治

(1)噴霧: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
(2)地面超低容量噴霧:常用藥劑有:50%馬拉松乳油,40%樂果乳油,5%稻豐散乳油,80%敵敵畏乳油+二線油(1:1)等。幾種藥劑的每公頃有效用量為:樂果300~450克,稻豐散300~450克,敵敵畏450~640克,馬拉松450~695克。
(3)飛機超低容量噴霧:可供選用製劑有:6.7%—10%敵敵畏+13%—20%馬拉松+二線油,20%~30%馬拉松+二線油,20%稻豐散+二線油。各種製劑的噴灑量每公頃1.5~2.2千克。
(4)藥效檢查的方法
①方框取樣器檢查法:在防治區不同類型環境中,防治前後分別取樣調查其密度,計算死亡百分率。
②籠測法:防治前,捕捉主要優勢同種蝗蟲,每一養蟲籠100頭,飼以新鮮飼料,放在非防治區內作對照。噴葯后,在另一組養蟲籠內放采自噴葯區的蝗蟲100頭,並供飼噴過葯的牧草,逐日檢查與對照組的死亡情況,連續觀測3天,然後求出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