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陵鄉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下轄鄉

鍾陵鄉隸屬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位於進賢縣東北部,軍山湖南岸,距縣城26公里,東、南與撫州的東鄉縣接壤、東北與上饒的余干縣信江相望,史稱“三府三縣”邊緣交界要地。

全鄉國土總面積為131.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6萬畝,其中旱地1.6萬畝、水田4萬畝。水面面積1.8萬畝,山林面積6.7萬畝。全鄉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總人口21205人(2017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5年的2869元至2010年提高到5714元。

歷史沿革


區劃圖
區劃圖
唐朝末年,有位鍾姓將領死後葬在此地,修築了陵墓,故稱鍾陵。解放后屬第九區,1956年為石嶺鄉,1958年設鍾陵公社,1959年併入石灰嶺墾殖場,1969年復析設鍾陵公社,1984年建鄉。1997年,面積117.3平方千米,人口2.2萬,轄巷裡、三岸、田南、龍泉、東塘、彭橋、茶園、羅盤、東溪、下萬、盛家、盈塘、蔡坊、鍾陵14個行政村,鄉政府駐鍾陵橋,距縣城29千米。
全鄉解放前夕70%地區屬鍾陵鄉、30%屬潭津鄉、潤溪鄉和德橋鄉。解放后屬第九區的鐘陵、礦廠、彭橋、潤溪、石嶺和龍泉等鄉。1956年以後各鄉合併成為石嶺鄉。1958年組建成鍾陵公社(羅盤等地屬石灰嶺墾殖場)。1959年鍾陵公社併入石灰嶺墾殖場,此時分別稱鍾陵分場,羅盤分場。1961年成立羅盤公社。1968年10月石灰嶺墾殖場與羅盤公社並為鍾陵公社。1984年改稱為鍾陵鄉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地處位置
地處位置
鍾陵鄉位於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東北部,軍山湖南岸,東與撫州的東鄉縣、上饒的余干縣隔信江相望,史稱“三府三縣”要地,西與進賢縣池溪鄉,南台鄉交界,北和二塘鄉接壤,南與衙前鄉毗鄰。總面積117.36平方公里。鍾陵鄉政府駐鍾陵橋,距縣城26公里。鄉政府因駐地鍾陵橋而得名。

氣候特徵

鍾陵鄉屬亞熱事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霜期較短。年平均氣溫17.7℃,1月份平均氣溫5.0℃,7月份平均氣溫29.8℃,年降水量636.4毫米;無霜期自2月下旬起至11月下旬止約288天,霜期內間有冰雪天氣。氣候適宜農作物生長。

自然資源


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南面山嶺坡較多,屬丘陵地形。山嶺主要有棲賢山、大嶺、石牛石馬。最高點石牛石馬海拔72.3米。最低處三岸村委會北岸村東,海拔14.6米。有水面共2萬多畝,主要有軍山湖湖汊、潤溪湖湖汊、鍾陵水庫、藻港、鍾陵港等組成,盛產、螃蟹和各種魚蝦。
地下資源以煤為主,儲藏量為237萬噸,煤質極佳,適宜於煉焦與煉油。石灰石資源豐富,至今已開採石場有石灰嶺採石場、羅盤石巷、鍾陵石巷儲藏量極為豐富,石質優。

行政區劃


全鄉轄巷裡村、盈塘村、蔡坊村、盛家村、三岸村、下萬村、東溪村、羅盤村、東塘村、彭橋村、茶園村、田南村、鍾陵村、龍泉村14個行政村,163個村小組,121個自然村,統計到2008年共住戶4301戶,區域人口30373人,均屬漢族江右民系。有耕地面積46261畝,旱地12481畝,林地10560畝。境內駐有鍾陵煤礦,江西省永橋勞教所,石灰嶺林場,紅旗林場,縣棉種場,紅旗水庫等單位。
統計用區規劃碼城鄉分類碼民稱
360124202001賢坊社區
200鍾陵村
201巷裡村
202三岸村
203田南村
204龍泉村
205東塘村
206彭橋村
207茶園村
208羅盤村
209下萬村
210東溪村
211盛家村
212盈塘村
213蔡坊村
500永橋農場
501水稻原種場
502石灰嶺林場
503紅旗林場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24189
12714
11475
家庭戶戶數5925
家庭戶總人口(總)23867
家庭戶男12492
家庭戶女11375
0-14歲(總)5945
0-14歲男3103
0-14歲女2842
15-64歲(總)16515
15-64歲男8817
15-64歲女7698
65歲及以上(總)1729
65歲及以上男794
65歲及以上女935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3467

經濟


農業

以山地、水面、農田面積大、地下石灰石儲量多而雄居全縣前列,是鍾陵鄉的資源特色,以種養業為主導產業是全鄉的產業特色。從2005年至今,全鄉在發展特色農業上,以項目推進帶動發展,已形成初步的格局,其中,具有一定規模的開發項目有三個,在山地規模開發方面,江西棲霞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的4000畝高產油茶基地,已完成全面栽種苗木,進入了管理階段;在大水面開發方面,閑置多年的洋坊湖大水面深度開發,綜合養殖項目,成功落戶,並基本完成了開發的前期工作;在地下石灰石礦開發方面,三個大的儲量點,已有兩個,即石灰嶺和羅盤兩個儲量點開採出來,並已初見成效,初具規模。

工業

2008年,通過招商引資,從浙江引進了宏賢實業有限公司,投資4000萬元,經營有色金屬回收冶鍊加工,年產值達3億元左右,年創稅1000萬元以上,其中2010年度創稅1700萬元以上,填補了全鄉工業企業的空白。

文化


人文典故

唐末,年輕詩人羅隱途徑鍾陵,傾心於當地名妓雲英,雲英卻因羅隱沒有名氣拒絕了他的愛意,十年後羅隱重過鍾陵,見到了仍然為妓的雲英,不禁大發感慨,做《贈妓雲英》:
醉別鍾靈十載春
又見雲英掌上身
我為成名卿未嫁
也許具是不如人
惆悵與諷刺之情躍然紙上,這也是羅隱留下的為數不多的詩中的一首。

社會


基礎設施

一是鍾陵老街安裝了下水道、路燈和彩色人行道板,二是新建成農貿市場,已可投入使用,並新建了一個自來水廠並交付使用,解決了集鎮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三是基本全面建設好了村級辦公場所,四是新農村建設建成了26個試點村,五是水利設施整修了5座水庫,除險加固了13公里防洪堤壩,每年整修好全鄉的機電排灌站,保持了正常運轉,六是15個行政村100%通水泥路,134個自然村有131個通了水泥路,交通便捷,公路可通向各村委會,有各類車輛通往縣城、南昌。通信方便,中國電信裝機量達5000門。中國移動、中國聯通手機站、寬頻網路覆蓋全鄉,中國郵政傳遞快速。電力保障,鍾陵街建有11萬千伏安變電站,能夠保障電力供應,電力網覆蓋全鄉。

醫療衛生

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所15個醫務技術人員30人,病床50張。合作醫療站14所,有鄉村醫生36人。縣醫藥公司辦黃慶仁葯棧一所、怡和藥店一所。文化館、電影院各1座。計劃生育事業穩步推進,通過了省、市、縣各級的檢查驗收。

文化事業

解放前夕有鍾陵中心國民學校和11所保學,教師共計19人,在校學生約350人。另有第塾20家,在塾學生約160人。截止到2008年,全鄉有初級中學2所,小學15所(其中中心小學1所)。14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文化信息共享建設的基礎工作,90%的自然村,80%以上的農戶安裝了有線電視。

旅遊


鍾陵牌坊

鍾陵牌坊
鍾陵牌坊
鍾陵牌坊位於鍾陵橋橋頭,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屬明朝建築。相傳張坊村儒博士胡仰廷妻20歲喪夫守寡,貞操自守,孝敬長輩,為當地官史士紳和胡氏家族贊之為“節凜冰霜”,並請旨為她建立牌坊,以示旌表。牌坊全用石料(多為麻石)製成,以兩中柱為主柱,並分別在東西兩側各按邊長2米,底長3.5米,再豎兩柱,造形奇特,使其俯視則六柱排列成兩個相對的等腰三角形,側視則形如長亭。在兩中柱為4米處置橫樑,橫樑上正反兩面皆陽陽刻(即字凸出)“旌表儒士胡仰廷妻胡氏節孝”字樣,上下嵌有浮雕圖案紋飾。在柱為4.7米處和柱頂又各置橫樑,兩橫樑間嵌有一塊素麵石板,石板成長1.7米,寬0.85米匾額,橫刻有“節凜冰霜”四個大字,反面刻有幾位與建坊有關者的官職和姓名。匾額四周嵌有浮雕和鏤雕圖案紋飾。在上三角形橫樑上,又各置有八個浮雕石墩,石墩再側放鏤雕石塊用以承住石刻檐瓦狀坊頂。坊背角處,置有石雕卷尾鰲魚。中間兩柱石座上,各置背靠在柱石獅一對。石獅高1.5米,雕工精細,形象逼真,或撫幼獅,或按球捧球,神志各異。整座牌坊,凝聚了古代建築藝術和雕刻藝術的結晶。

棲賢山

棲賢山,原名小天台山,因山上盛產烏葯梔子兩種名貴藥材,僅次於天台山,故名“小天台”。棲賢山位於進賢縣城東北約40公里,屬鍾陵鄉下萬村。據傳說,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之一澹臺滅明曾南遊至鍾陵山(棲賢山)講學。唐代詩人戴叔倫曾隱居於此,後人仰慕其賢,故稱棲賢山。棲賢山中部為戴叔倫當年講學的明經堂,明朝萬曆年間進賢知縣黃汝亨重建,改為棲賢書院。明經堂以東是金剛寺、許真庫存及靈台的遺址,金剛寺就是當年戴叔倫的寓所。抗日戰爭時期,南昌九縣聯立洪都中學曾遷於此地。
棲賢山雖然夠不上雄偉挺拔,但因地處濱湖,風景也很別緻。茂林修竹,蒼翠濃郁,雜花生樹,四時交替,村舍寺院,隱約其間。一泓清泉從山邊叮咚流淌,注入潤溪湖。遠處水碧天高,波平如鏡,白帆點點,倒映其中。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戴叔倫是位清廉自律、勤政愛民且很有才幹的官吏,也是中唐時代頗負盛名的詩人。他隱居此山中,躬耕壠畝,栽桑葚種茶,吟詩作對,過著恬靜的田園生活。
戴叔倫死後,鄉里人為紀念他,把他生前和勞動過的地方列為棲賢山八景,迄今依稀可辨。“農郊晚唱”、“僧寺晨鐘”至今還引發人們的思古之幽情;“茶圃春雲”、“書台夜月”可令人窺見當時的“茶園”和“明經堂”的盛況;周圍群山起伏,面臨碧溪九曲,構成“筆峰聳翠”、“帶水疊青”的畫面;“寒沙拍雁”令人感到超凡脫俗,“暖谷鳴鶯”更是使人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