剌孩草

剌孩草

一種禾本科植物,學名叫做黃背草,也被俗稱為菅草,廣泛分佈於中國的各個地區。

形態特徵


多年生,簇生草本。稈高0.5-1.5米,圓形,壓扁或具棱,下部直徑可達5毫米,光滑無毛,具光澤,黃白色或褐色,實心,髓白色,有時節處被白粉。葉鞘緊裹稈,背部具脊,通常生疣基硬毛;葉舌堅紙質,長1-2毫米,頂端鈍圓,有睫毛;葉片線形,長10-50厘米,寬4-8毫米,基部通常近圓形,頂部漸尖,中脈顯著,兩面無毛或疏被柔毛,背面常粉白色,邊緣略捲曲,粗糙。大型偽圓錐花序多回復出,由具佛焰苞的總狀花序組成,長為全株的1/3-1/2;佛焰苞長2-3厘米;總狀花序長15-17毫米,具長2-5毫米的花序梗,由7小穗組成。下部總苞狀小穗對輪生於一平面,無柄,雄性,長圓狀披針形,長7-10毫米;第一穎背面上部常生瘤基毛,具多數脈。無柄小穗兩性,1枚,紡錘狀圓柱形,長8-10毫米,基盤被褐色髯毛,銳利;第一穎革質,背部圓形,頂端鈍,被短剛毛,第二穎與第一穎同質,等長,兩邊為第一穎所包卷。第一外稃短於穎;第二外稃退化為芒的基部,芒長3-6厘米,1-2回膝曲;穎果長圓形,胚線形,長為穎果的1/2。有柄小穗形似總苞狀小穗,但較短,雄性或中性。花果期6-12月。

分佈範圍


分佈於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省區。

主要價值


【葯 名】:黃背草
【來 源】:為禾木科植物黃背草的全草、幼苗或根。
【功 效】:活血調經、平肝潛陽。
【主 治】:治閉經、月經不調、崩漏、頭暈、目眩、心悸失眠、耳鳴、高血壓、風濕疼痛。
【性味歸經】:甘,溫。肝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
【別 名】:黃背茅(《嶺南科學期刊7卷》)、進肌草、山紅草(廣東)、屈針草(廣西)
【考 證】:始載於《植物華名錄》。

神話傳說


相傳古代洪水滔天,惟有伏羲女媧得以倖存,他們乘坐一隻大葫蘆隨波逐流,漂到一處土崗前停了下來,他們便在這裡棄舟登岸,從此開始了新的生活。
洪水退去之後,大地一片荒蕪。為了人類的繁衍生存,伏羲和女媧在這裡結婚成家;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傳說剛出生的嬰兒被裹在一個肉團里,伏羲用“剌孩草”的葉子劃開包裹嬰兒的肉團,這些小生命才呱呱墜地。隨之,“剌孩草”的葉子一半變成了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