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潁鄉
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的鄉
建潁鄉,隸屬於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位於潁上縣西北部,是1992年撤區並鄉後由新集區、城郊區的3個小鄉合併成立的鄉鎮。
總面積81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201個自然村,常住人口67166人(2017年)。
建潁鄉 屬典型的淮北沖積平原,三面環河,境內大中溝13條、湖泊4個:班草湖、聶家湖、柴湖、馬匹湖等,其中班草湖面積達32010畝。1995年在湖底開挖3000畝精養魚塘,尚有5002.5畝低湖窪地等待開發。四湖一窪(張小窪)面積佔全鄉可耕地面積的84%,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極端最低氣溫-23℃,年平均無霜期230天,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多集中於6—8月份,為汛期。
全鄉國內生產總值由1989年的4758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4.52億元,財政收入由1989年的187.5萬元增加到2005年的88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89年的365元上升到2005年的1857元。經糧比例由2001年的1:45提高到1:33;畜禽養殖占農民收入的比例由2001年的23%提高到2005年的46%;勞務收入由2001年的6700萬元提高到2005年的9600萬元;2002年到2004年減免農業稅298.0018萬元,2004、2005年累計發放糧補資金114.0876萬元。
“十一五”發展目標:工農業總產值突破11億元,平均增長7.3%,財政收入559.43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560元平均增長6.7%,勞務收入力爭突破1.26億元人人享受初級保健,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基礎建設:灌溉面積達到70%旱澇保收田達6萬畝;新修公路28條,通車里程達到117公里。
建潁鄉是農業大鄉,盛產小麥、大豆、紅芋、玉米、棉花等。管谷村的大棚蔬菜、西部的延秋辣椒和班草湖沿岸的編織遠近聞名。
建潁鄉自然資源豐富。水資源、飼料、飼草資源優勢,在全縣首屈一指,利於發展畜牧和水產養殖。全鄉交通便利,鄉村公路網即將建成,目前通車累計達49公里;村村通油路、村村通程式控制、村村通廣播電已經基本達到,建潁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祥和、民風淳樸,是外資外商投資興業的一方沃土。
“老邦無絲,清水下鍋,煮成粉湯,略甘無酸味”,人人愛吃。朱樓、祁廟村的花生,殼薄粒飽,營養豐富,炒熟穌脆,香甜可口。西部的粉絲,是用鮮紅芋加工而成,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維生素,暢銷全國各地。箭井崗村的蘆葦編織有數百年的歷史,遠近聞名。
管仲故里
春秋時期大政治家管仲(公元前723—前645年)在建潁鄉管谷村出生。管仲輔佐齊桓公為相40餘年,實行“親諸侯,重幣聘,錄賢能,輕賦稅”等一系列內外政策,積極發展農、鹽、漁業和鋼鐵生產,“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管谷村即因管仲出生地而得名。據傳,這裡的老虎溝為當年管仲治水時所開挖,老雁墩是管仲打雁處,老荒溝為管仲殺蛇讓金之地,萬杠頭是管鮑分金台。
文地春風
建潁鄉文潁村是“文地春風”所在地,傳說是孔子周遊列國時自楚返魯停宿過的地方。當時人感教化,后建“春風橋”一座,周圍垂柳披拂,景物清幽,有“文地春風”之譽,乃潁上八景之首。民國22年,潁上縣長、四川人張鼎家立碑贊之,文曰“孔子止宿處”(現碑存文地學校院內)。
映林晚照
建潁鄉集台村,素有“人煙萃聚,林麓如簇,日晡返照,遠近濃淡,儼然若畫”之景,後人譽之“映林晚照”,為潁上八景之一。古時這裡有映林村,今已廢。
何仙姑墓
傳說現在的班草湖是當年班超的府邸,今文潁村大郢孜是班超府的東門。何仙姑(乳名何香)是東門口一何姓人家的養女,倍受虐待,因心地善良而成仙升天。臨走時她帶走一條黃狗和一隻烏骨雞。當地傳說橫貫建潁鄉的黃溝,就是何仙姑成仙時帶走的黃狗尾巴拉的,那隻烏骨雞升天時在地上留下烏罐集(今黃橋鎮小集子)。“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個成語即源於此。
建潁人傑地靈,名人輩出。歷史上養育了齊國名相管仲,當地流傳著許多管仲和鮑叔牙的童年故事;近現代又湧現出以官俊亭為代表的一代名流。冠於潁上八景之首的“文地春風”在境內文潁村。班草湖古名為班超府,為西漢班超故里,后因地殼下沉,沉府為湖,後人為紀念班超,把下沉后的湖泊定名為班草湖。如今的班草湖經過開發治理精養塘連成片,既增加了經濟效益,又成為人們休閑、垂釣的娛樂場所。
鄉黨委書記 、鄉長:許傳忠
人大主席:趙士旗
鄉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鄭緒友
黨政辦主任:章家平
管仲,名夷吾,字仲,謚號敬,故又以敬仲稱之。約公元前723—645年,出生於潁上縣建潁鄉管谷村,其家本為周文王姬昌的後裔,封於管,遂以“管”為姓。其父管嚴仲,曾為齊大夫,早逝,仲由其母撫養成人。管仲春秋時為齊國上卿,官居相位,任職40餘年,扶佐齊桓公對齊國內政、經濟、軍事、外交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實施了富國強兵的方略,使齊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後人根據管子的思想編著《管子》一書,共86篇,今存76篇。該書從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面總結歷史經驗,闡述治國哲理,為後人治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官俊亭(1917—2003),1917年出生於建潁鄉管谷村,出身赤貧,曾作過淮河上的船工。1931年春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軍后曾畢業於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四期,南京軍事學院高級系二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四方面軍第十師第二十九團排長,第十二師三十六團副連長、連長,參加了鄂豫皖及川陝根據地的第四次、第五次反“圍剿”和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歷任八路軍第一二九師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團三營十一連排長,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區隊長、第一分校隊長,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旅第十三團營長、第十五團副團長、代團長,參加過夜襲陽明堡、百團大戰和解放煙台等戰役。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膠東軍區第五師第十八團團長,華東野戰軍第九縱隊第二十五師參謀長、煙台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新六師參謀長。參加過孟良崮戰役、臨朐、南 麻戰役,解放煙台和青島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第三十二軍第九十四師參謀長、副師長。1950年10月 ,在任步兵第九十四師參謀長時,隨該師歸建第二十七軍赴朝作戰,後任該軍第八十一師副師長,曾參加長津湖戰役、五次戰役。回國后,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十二軍第三十一師師長、副軍長、軍長、浙江省軍區司令員,南京軍區副參謀長,1964年晉陞為少將軍銜。黨內歷任團、師、軍、省軍區黨委書記,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是第四屆、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曾榮獲三枚八一勳章、二枚獨立自由勳章、二枚解放勳章,1988年榮獲一枚紅星功勛榮譽章。官俊亭同志因病於2003年1月11日在南京逝世,享年8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