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花3號

金花3號

金銀花“金花3號”:把傳統藤本金銀花培育成樹型金銀花,葉大、厚、頂部尖,毛多。花大、金銀花花壁厚,毛長約0.22厘米。花針多數一雌五雄;花長一般5.2-6.1厘米,最長6.6厘米,金銀花千針鮮花重322克(大毛花120.4克,雞爪花104克)。徒長枝少,大多裸芽也為短花枝,大水大肥也不徒長枝蔓;節間短,多數金銀花從第一節間開花,直立度與地面成45度角;生長快,50天可長到0.5厘米粗;採收省工,“金花3號”金銀花產量是傳統金銀花品種的2倍。耐瘠薄能力,具有很強的水土保持、防風固沙能力。

簡介


“金花3號”金銀花樹把藤本金銀花改良成小喬木,易於管理、又大幅度的提高的產量,適合人工大面積種植。金銀花的花蕾曬乾后是中醫常用的清熱解毒藥,金銀花的莖、葉曬乾後為中藥中的忍冬藤,治療濕熱疼痛、關節紅腫。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金銀花具有廣譜抗菌、抗病毒的作用,可治療炎症,被人們譽為“植物抗生素”,在中醫臨床上用量很大。近年來野生資源的不斷破壞、同時金銀花又在食品和日用化工方面新產品的不斷被開發,東南亞一帶每年從我國大量進口金銀花,從而使金銀花的供需矛盾急劇上升,供小於求的局面短期難以改變。由於金銀花根系發達,是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耐乾旱耐瘠薄,坡地平原均可栽植。所以大力提倡人工栽植,不但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態意義而且還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藥材迅速佔領了國際市場,近幾年來價格一直穩中有升,在2003年的抗擊“非典”中金銀花出現了歷年來的最高價。全國年總需求量在1700萬公斤以上,據有關部門普查,我國年產金銀花約500萬公斤,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所以金銀花人工種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而在西部地區,金銀花產業僅僅在起步階段,正值西部大開發、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之際,金銀花已其自身強大的優勢,將會在西部地區迅速崛起。
金花3號樹型金銀花相對於其它金銀花品種的最大優勢是藥用成分含量高,產量高,採收成本最低。

新品種


 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
 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
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是目前國內金銀花品種中最優良的品種,易管理、易採收、產量高,樹收益30年,平地、山坡地均可栽植,耐乾旱、耐嚴寒、抗風沙、耐鹽鹼、耐瘠薄、抗逆性強,每畝栽植220株,當年栽植當年見效。
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金銀花的成功培育,經專家評審認為:"技術創新點突出;綜合效益顯著。達到金銀花育種研究的國際領先水平。2003年金銀花-樹型金花3號:被列為國家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金銀花、五味子GAP科技成果示範基地項目建設(楊管科發【2003】84號文件)。陝西省《樹型金銀花苗木、樹型金銀花栽培技術規程》地方標準由楊凌金山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制定。
2008年6月,經楊凌示範區技術監督局考核認定,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已被陝西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列為國家第六批和陝西省第三批“農業標準化示範區項目”(陝質監標【2008】17號文件)。這將為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金銀花良種面向全省乃至全國的大面積推廣,建立起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的優良性得到了技術監督部門的認可。
2015年樹型金銀花“金花3號”獲得第二十二屆楊凌農業高新技術成果博覽會“后稷獎”,同年12月“金花3號”被陝西省科學技術廳確認為陝西省科學技術成果。

特點


(1)“金花3號”形態上與傳統品種相比具有的優良性。是將傳統藤本培育成樹型小喬木,葉大且厚、頂部尖、毛多;花大、花壁厚,毛長約0.22厘米;花針多數一雌五雄;花長一般5.2-6.1厘米,最長6.6厘米,千針鮮花重322克(大毛花120.4克,雞爪花104克)。徒長枝少,大多裸芽也為短花枝,大水大肥也不徒長枝蔓;節間短,多數從第一節間開花,直立度與地面成45度角;生長快,50天可長到0.5厘米粗;採收省工,產量是傳統品種的2倍。
(2)“金花3號”與親本相比具有極高的經濟性狀。其花蕾碩大,花針長比親本大1倍,花瓣厚度是親本的2.17倍,千蕾鮮花重是親本的2.19倍,千蕾乾花重是親本的1.79倍,花蕾中綠原酸含量等有效成分比親本大幅提高30%。
(3)“金花3號”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除表現出高產、優質等經濟性狀外,“金花3號”還具有極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其莖葉粗大,葉色濃綠,光合作用強,莖葉絨毛粗硬而長,尤其幼葉絨毛粗長,極抗忍冬圓尾蚜,葉片蠟質層厚而多,根系發達,具有極強的抗旱、耐瘠薄能力,具有很強的水土保持、防風固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