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吉

詞語

貞吉,讀音為zhēn jí,漢語詞語,指純正美好。出自《易·履》。常作形容詞、名詞用。

解釋


().謂守亂則吉。
().指純。
().謂占卜卦,遇“需”卦則吉幸福。指吉幸福。

出處


《易·履》:“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貞吉。象曰: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孔穎達疏:“幽人貞吉者,既無險難,故在幽隱之人,守正得吉。”尚秉和 註:“象多釋貞為正,此以不亂釋貞,明貞有正、定二義也。”
南朝·梁元帝《庾先生承先墓誌銘》:“實惟貞吉,實惟退讓,皎皎不羣,超超高尚。”
北周庾信《周冠軍公夫人烏石蘭氏墓誌銘》:“夫人年十七,歸於宇文氏。淑令端莊,含章貞吉。”
宋·徐鉉《前虔州雩都縣令包府君墓誌》:“君天資貞吉,立性和雅,尊敬師友,敦睦親姻。”
《易·需》:“貞吉,利涉大川。”
尚秉和註:“貞吉者,卜問則吉也。”
高亨註:“貞吉,猶占吉也。有所佔問,筮遇此卦則吉。”
漢·張衡《思玄賦》:“抨巫咸使占夢兮,乃貞吉之元符。”
前蜀·杜光庭《莫庭乂周天醮詞》:“臣一家骨肉,兩地親緣,早獲團圓,俱賜貞吉。”
明·王禕《九誦·皇天》:“冀皇天之純命兮,俾予善之獲信;保貞吉而無咎兮,弗顛躋以沉淪。”
章炳麟《致譚獻書》:“抵鄂后,未奉手札,想履道貞吉,吐言為經,定符私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