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畫派
現代畫派
新印象派,或稱新印象主義(neo-impressionism),是繼印象派之後在法國出現的美術流派。
現代畫派
19世紀80年代後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義強烈影響的畫家掀起了一場技法革新。他們不用輪廓線條劃分形象,而用點狀的小筆觸,通過合乎科學的光色規律的並置,讓無數小色點在觀者視覺中混合,從而構成色點
組成的形象。
新印象派的理論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論,及分割法。②主張色彩、線的表現性與情感的特質相
結合。
宗旨:光和顏色(影子)在(瞬間)一段時間內的變化。
現代畫派
野獸主義繼續著後印象主義文森特·梵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對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繪畫中注意創造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
野獸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顏色起到光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採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塗,手段要凈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內 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致。
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
現代畫派
風格:立體主義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明暗﹑光線﹑空氣﹑氛圍表現的趣味讓位於由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不從一個視點看事物,把從不同的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這樣做,顯然不主要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主要依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繪畫觀:它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因為把不同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訴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
以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情調,代替傳統的明暗、光線、空氣、氣圍表現的趣味。這些技巧顯然不是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主要視依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西方20世紀的現代美術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初至1945年二戰結束;第二階段是自1945年之後至今天。前一階段現代主義(Modernism)佔主流地位,兼有其他傳統的、學院的流派。第二個階段,從50年代起,出現一種與現代主義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藝術思潮和流派,人們將其稱之為“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在後一階段,現代主義仍然很活躍,而傳統的、學院的,以至其他被現代主義排斥的非主流藝術,也有復甦的跡象。現代主義美術是西方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代以後產生的,是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這個時代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變革,反映了這個時代人們極其複雜、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不同於現實主義的是,現代主義的美術在對待社會、人、自然和自我的關係上失去了平衡,關係是扭曲的。他們採用的語言是荒誕、寓意和抽象的。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這些藝術家表現了現代人們(包括藝術家們自己)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感覺到他們對現實生活消極、悲觀和失望的情緒,感覺到他們思想中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當然,也正是現代主義美術作品的這些特徵,使它們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因為它們是西方現代社會和人們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寫照。
保爾·西涅克(1863—1935)
喬治·修拉(1859—189)
梵谷(1853—1890)
保爾·高庚(1848—1903)
亨利·馬蒂斯(1869—1954)
莫里斯·弗拉曼克(1876—1958)
喬治·羅奧(1871—1958)
愛米爾·諾爾德(1867—1956)
克爾希奈(1880—1938)
巴勃洛·畢加索(1881—1973)
喬治·勃拉克(1882—1963)
阿波利奈(1880—1918)
安德烈一洛特(1885—1962)
瑞安·格里斯(1887—1927)
阿爾倍爾·格萊茲(1881—1953)
羅倍爾特·德勞奈(1885—1941)
弗朗茲·馬克(1880—1916)
保爾·克萊(1879—1940)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
阿多爾夫·霍采爾(1853—1934)
馬列維奇(1878—1935)
愛爾·利西茨基(1890—1941)
蒙德里安(1872—1944)
列熱(1881—1955)
貝克曼(1884—1950)
喬治·奇里柯(1888年生)
魯東(1840—1916)
庫賓(1877年生)
布萊頓(1896年生)
馬克斯·恩斯特(1891年生)
吉安·巴贊(1904—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