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畫派

現代畫派

新印象派,或稱新印象主義(neo-impressionism),是繼印象派之後在法國出現的美術流派。

誕生背景


現代畫派
現代畫派
20世紀世界上重大的事件有: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為爭奪勞動力、生產資源和市場發動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產生巨大的影響,東方隨之興起;空前殘酷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及美蘇霸權和冷戰;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始人類帶來的福利以及由此造成的新問題;全面否定傳統給人類文化發展帶來的可能性和由此產生的嚴重危機;各種哲學和美學思潮活躍了人們的思維又帶來極大的混亂。在“革命”的旗號下美術創作空前活躍,同時也喪失恆定的判斷標準,現代主義在西方成為主流,現實主義經過調整後繼續發展。

新印象派


19世紀80年代後年期,一群受到印象主義強烈影響的畫家掀起了一場技法革新。他們不用輪廓線條劃分形象,而用點狀的小筆觸,通過合乎科學的光色規律的並置,讓無數小色點在觀者視覺中混合,從而構成色點
組成的形象。
新印象派的理論主要包括:①色彩的分割理論,及分割法。②主張色彩、線的表現性與情感的特質相
結合。
宗旨:光和顏色(影子)在(瞬間)一段時間內的變化。

野獸主義


現代畫派
現代畫派
野獸主義(Fauvism)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國盛行一時的一個現代繪畫潮流。它雖然沒有明確的理論和綱領,但卻是一定數量的畫家在一段時期里聚合起來積極活動的結果,因而也可以被視為一個畫派。野獸派畫家熱衷於運用鮮艷、濃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從顏料管中擠出的顏料,以直率、粗放的筆法,創造強烈的畫面效果,充分顯示出追求情感表達的表現主義傾向。
野獸主義繼續著後印象主義文森特·梵高﹑P.高更﹑P.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為主觀和強烈的藝術表現。對西方繪畫的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們吸收了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表現手法,在繪畫中注意創造一種有別於西方古典繪畫的疏﹑簡的意境,有明顯的寫意傾向。
野獸主義的主要原則是通過顏色起到光的作用達到空間經營的效果,全部採用既無造型,也無幻覺明暗的平塗,手段要凈化和簡化,運用構圖,在表達與裝飾之間,即動人的暗示與內 部秩序之間,達到絕對的一致。
野獸主義畫家們廣泛利用粗獷的題材,強烈的設色,來頌揚氣質上的激烈表情,依靠結構上的原則,不顧體積、對象和明暗,用純單色來代替透視。

立體派


現代畫派
現代畫派
立體派是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一個運動和流派。又譯為立方主義,1908年始於法國。這個名稱的出現含有偶然性。1908年,G·布拉克在卡恩韋勒畫廊展出作品,評論家L·活塞列斯在《吉爾·布拉斯》雜誌上評論說:”布拉克先生將每件事物都還原了……成為立方體”,這種畫風因此得名。立體主義的主將是P·畢加索和布拉克。畢加索的油畫《彈曼多林的少女》(1910),被認為是包含了立體主義因素的作品。
風格:立體主義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它主要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的﹑兩度空間的畫面。明暗﹑光線﹑空氣﹑氛圍表現的趣味讓位於由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和情調。不從一個視點看事物,把從不同的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這樣做,顯然不主要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主要依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繪畫觀:它是富有理念的藝術流派,主要目的是追求一種幾何形體的美,在形式的排列組合所產生的美感。它否定了從一個視點觀察事物和表現事物的傳統方法,把三度空間的畫面歸結成平面。因為把不同視點所觀察和理解的形訴諸於畫面,從而表現出時間的持續性。
以直線、曲線所構成的輪廓、塊面堆積與交錯的趣味、情調,代替傳統的明暗、光線、空氣、氣圍表現的趣味。這些技巧顯然不是依靠視覺經驗和感性認識,而主要視依靠理性、觀念和思維。

發展階段


西方20世紀的現代美術大致可以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世紀初至1945年二戰結束;第二階段是自1945年之後至今天。前一階段現代主義(Modernism)佔主流地位,兼有其他傳統的、學院的流派。第二個階段,從50年代起,出現一種與現代主義既有聯繫又有區別的藝術思潮和流派,人們將其稱之為“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在後一階段,現代主義仍然很活躍,而傳統的、學院的,以至其他被現代主義排斥的非主流藝術,也有復甦的跡象。現代主義美術是西方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時代以後產生的,是伴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它不可避免地反映了這個時代政治、經濟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變革,反映了這個時代人們極其複雜、豐富的思想感情和極為深刻的哲學思考。不同於現實主義的是,現代主義的美術在對待社會、人、自然和自我的關係上失去了平衡,關係是扭曲的。他們採用的語言是荒誕、寓意和抽象的。在他們的作品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這些藝術家表現了現代人們(包括藝術家們自己)的精神創傷和變態心理,感覺到他們對現實生活消極、悲觀和失望的情緒,感覺到他們思想中強烈的個人主義和虛無主義。當然,也正是現代主義美術作品的這些特徵,使它們具有不可忽視的社會價值和審美價值,因為它們是西方現代社會和人們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寫照。

畫家代表


新印象派代表

保爾·西涅克(1863—1935)
喬治·修拉(1859—189)
梵谷(1853—1890)
保爾·高庚(1848—1903)

野獸和表現派代表

亨利·馬蒂斯(1869—1954)
莫里斯·弗拉曼克(1876—1958)
喬治·羅奧(1871—1958)
愛米爾·諾爾德(1867—1956)
克爾希奈(1880—1938)

立體派代表

巴勃洛·畢加索(1881—1973)
喬治·勃拉克(1882—1963)
阿波利奈(1880—1918)
安德烈一洛特(1885—1962)
瑞安·格里斯(1887—1927)
阿爾倍爾·格萊茲(1881—1953)
羅倍爾特·德勞奈(1885—1941)

未來派代表

弗朗茲·馬克(1880—1916)
保爾·克萊(1879—1940)
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1944)
阿多爾夫·霍采爾(1853—1934)
馬列維奇(1878—1935)
愛爾·利西茨基(1890—1941)
蒙德里安(1872—1944)
列熱(1881—1955)
貝克曼(1884—1950)
喬治·奇里柯(1888年生)

超現實派代表

魯東(1840—1916)
庫賓(1877年生)
布萊頓(1896年生)
馬克斯·恩斯特(1891年生)
吉安·巴贊(1904—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