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洟

漢語詞語

涕洟,漢語詞語,讀音為tì yí,意思是眼淚和鼻涕;涕淚俱下;哭泣。

目錄

出處


禮記·檀弓上》:“將軍 文子 之喪,既除喪,而後越人來弔。主人深衣練冠,待於廟,垂涕洟。”
陸德明 釋文:“自目曰涕,自鼻曰洟。”
漢 馬融 《長笛賦》:“僬眇睢維,涕洟流漫。”
孟郊秋懷》詩:“老泣無涕洟,秋露為滴瀝。”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秀姑》:“秋羅 導女潛出,相持嗚咽,各有涕洟。”
章炳麟 《訄書·商鞅》:“而世之仁人流涕洟以憂天下者,猥以法家與刀筆吏同類而丑娸之。”
《易·萃》:“齎咨涕洟,無咎。”
高亨 註:“咨借為資……齎資涕洟,弔他人之喪之象也。”
陸龜蒙田舍賦》:“今則陽亢而驕,苗渴而萎,十穗百粒,穫夫涕洟。”
王安石 《祭周幾道文》:“孰知君子,赴我稱孤?發封涕洟,舉屋驚呼!”
蒲松齡 《聊齋志異·香玉》:“﹝ 黃生 ﹞恨極,作《哭花詩》五十首,日日臨穴涕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