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涕
鼻腔粘膜所分泌的黏稠液體
鼻涕是正常情況下,部分生物的鼻腔黏膜時時都在分泌黏液,以濕潤鼻腔膜,濕潤吸進的空氣,並粘住由空氣中吸入的粉塵、微塵和微生物。
鼻涕
有一部分鼻涕其實是眼淚。這些淚水從淚腺產生,部分流到淚小管,再通過鼻淚管流到鼻腔,成為鼻涕的一部分。
一小部分蒸發掉了,一小部分乾結成了鼻屎,但是大部分被我們吞到肚子里去了。
鼻腔黏膜上長著纖毛,這些纖毛會從前向後擺動,鼻涕也就被往後送到咽部。因為鼻腔和食道是相通的,所以大部分的鼻涕都被我們不知不覺地吞咽下去了。
一個健康人的鼻子每天要處理幾百毫升的鼻涕!
杯狀細胞製造出很多黏蛋白,黏蛋白被釋放到細胞外頭后,大量地吸收水分,體積能膨脹600倍!杯狀細胞一天只需要製造1毫升的黏蛋白,就足以滿足鼻腔的正常需要了。
鼻腔里時刻都有鼻涕,也離不開鼻涕。
鼻涕是保護身體的一道屏障:鼻涕防止鼻腔黏膜乾燥,使之濕潤吸進的空氣,粘住由空氣中吸入的灰塵、花粉、微生物,以免它們刺激呼吸道或引起感染。
正常人每天分泌鼻涕約數百毫升,只不過這些鼻涕都順著鼻黏膜纖毛運動的方向,流向鼻后孔到咽部,加上蒸發和乾結,一般就看不到它從鼻腔流出了。其實感冒時流鼻涕是人體一種自然的清毒作用,吃藥固然可以制止鼻塞等不適癥狀,卻也破壞了這種自然機制,很多人喜歡用吸入蒸氣的方法來改善鼻涕的困擾,倒是一個省錢又能暫時解決鼻塞的辦法。
1、感冒,初期為清水樣或者粘液性,感冒後期可以出現膿涕。
2、慢性鼻炎:鼻涕多為粘液性鼻涕。量可多可少,
3、過敏性鼻炎:為流清水樣涕,量較多,伴有打噴嚏,鼻癢感,可常年性發作,也可以季節性發作。過敏性鼻炎的病人可以伴有哮喘,尤其是小兒。
4、慢性鼻竇炎,多為粘液膿性分泌物,雙側或者單側,伴有鼻塞,頭昏,記憶力下降等。單側的鼻竇炎要考慮牙源性鼻竇炎。
5、鼻息肉也可以出現流清水涕,感染時可以伴有流膿涕,可出現鼻塞,頭昏,記憶力下降等。
6、小兒的分泌比較旺盛,如果沒有其它不適,可能為冷空氣刺激鼻腔引起,不需要特別處理。單側鼻塞伴涕中帶血可能為鼻腔內異物引起。
7、流黃水樣分泌物,要考慮鼻竇內囊腫的可能,攝鼻竇X線片或者CT。
8、涕中帶血可以參照鼻出血的常見原因。
9、其它原因還包括腦脊樑液鼻漏,萎縮性鼻炎等,後者以鼻干痂為主,鼻涕稠厚,少且臭。
傷風感冒引起流鼻涕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了。但為什麼有的人感冒好了還經常流鼻涕?感冒時流涕稱急性鼻炎,此時鼻腔粘膜充血腫脹,腺體分泌增多即形成鼻涕。起初為清水樣的,3~5日後漸為膿涕,1~2周后可痊癒。如果急性鼻炎反覆發作,鼻粘膜長期充血腫脹甚至肥厚,即為慢性鼻炎,就會經常流鼻涕了。
鼻內滴入麻黃素之類的血管收縮葯可使涕減少,但萎縮性鼻炎患者不可用此類藥物。滴葯時要防止藥液流入口中,因孩子感覺到苦味,以後不會再讓滴葯。同時,為使藥液均勻滴入鼻腔,而不至於迅速地流出來,也必須要有正確的滴葯姿勢。鼻涕過多的副鼻竇炎,可到醫院作換置療法或穿刺灌洗法治療。
對塵蟎引起的過敏性鼻炎,患者經過舌下塵蟎免疫治療前後體內免疫學指標也有改變,由於舌下粘膜組織較薄,這些位於粘膜表面的朗格罕細胞會在接觸抗原的時候,捕足到變應原存在的信號,變應原疫苗能迅速吸收,從而啟動脫敏反應。包括血清IgG4水平上升,Th2/Th1細胞比值改善等。由於是通過舌下給葯,通常不會產生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不良反應,極少數患者偶有輕度皮疹或輕度腹瀉,停止治療或減量即可恢復。舌下脫敏治療的機制是因為舌下粘膜有極多的朗格罕細胞,通過吸收微量塵蟎變應原后將其加工轉變成蟎多肽信息,通過提呈給Th0細胞,使Th0細胞向Th1細胞轉化,阻止變態反應的發生。
舌下脫敏,舌下脫敏治療是利用過敏原的提取物滴入舌下,使呼吸道粘膜產生耐受性,從而減輕或控制過敏癥狀,到達脫敏治療的目的。其臨床特點在於:
全球發展最快的脫敏治療(即特異性免疫治療或免疫治療)方法,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對症、對因的理性化治療方案。
標本兼治:根本性治療過敏性疾病,起效顯著,脫敏徹底;克服傳統的激素類化學藥物只在疾病發作時對症治療,治標不治本的局限性,且隨著服用時間的延長,具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可能產生一定的耐葯。
安全性高:全球範圍內,使用30年未發生嚴重副作用,最大程度保障了脫敏治療的長期用藥安全性;避免注射型脫敏療法可能引起的全身性的嚴重不良反應(包括過敏性休克,甚至死亡),從而減輕了醫護人員和患者的心理負擔。
1909年,Noon用自動免疫法治療花粉性鼻炎獲得成功,開創了免疫治療新紀元。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實踐,免疫治療顯示了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自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由於英國發生了數例由於注射免疫治療製劑而死亡的病例,導致有關政府機構下令全面禁止免疫治療。
1986年Scadding和Brostoff首次利用舌下脫敏療法(即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LIT))成功治療變應性鼻炎,讓人們對免疫療法重新燃起了希望。
199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通過循證醫學的方法確認I型變態反應疾病的免疫治療是有效的,並認為“如條件具備,應儘早應用”,免疫治療得以重新推廣。
1993年,歐洲變態反應和臨床免疫學會(EAACI)指出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SLIT)可能是一種潛在有價值的治療方法。
1998年,《WHO變應原免疫治療意見書》意見書指出“脫敏治療是唯一可能根治過敏性疾病的方法”的觀點,並正式推薦舌下特異性免疫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歐美等發達國家舌下脫敏的治療已得到大力推廣,而皮下注射的免疫治療方式則由於其潛在的危害而漸漸淡出主流醫療方案。
2001年,《全球哮喘防治創議》(ARIA)肯定了高劑量變應原的舌下脫敏治療(至少是皮下注射免疫治療累積劑量的100倍)對兒童及成人治療的安全性。
2004年,世界衛生組織認可SLIT為治療某些變應性疾病如過敏性哮喘、變應性鼻炎等的主要治療方法之一。
在2005年7月8日全球首個“世界過敏日”里,中華醫學會會長鍾南山院士指出,中國有兩億多人患過敏性疾病,脫敏已是公認療效顯著的療法。
鍾南山院士介紹,全球有22%的人群患有過敏性哮喘、鼻炎、濕疹等過敏性疾病,並以每10年23倍的速度增加,預計2010年將達到全球人口的40%。依此類推目前我國有兩億多人患有過敏性疾病,應引起重視。
誘發過敏反應的抗原稱為過敏原。過敏原是過敏發生的必要條件。引起過敏反應的抗原物質常見的有2000-3000種,醫學文獻記載接近2萬種。它們通過吸入、食入、注射或接觸等方式使機體產生過敏現象。常見的過敏原如下:
A、吸入式過敏原:如花粉、柳絮、粉塵、蟎蟲、動物皮屑、油煙、油漆、汽車尾氣、煤氣、香煙等。
B、食入式過敏原:如牛奶、雞蛋、魚蝦、牛羊肉、海鮮、動物脂肪、異體蛋白、酒精、毒品、抗菌素、消炎藥、香油、香精、蔥、姜、大蒜以及一些蔬菜、水果等。
C、接觸式過敏原:如冷空氣、熱空氣、紫外線、輻射、化妝品、洗髮水、洗潔精、染髮劑、肥皂、化纖用品、塑料、金屬飾品(手錶、項鏈、戒指、耳環)、細菌、黴菌、病毒、寄生蟲等。
D、注射式過敏原:如青霉素、鏈黴素、異種血清等。
E、自身組織抗原:精神緊張、工作壓力、受微生物感染、電離輻射、燒傷等生物、理化因素影響而使結構或組成發生改變的自身組織抗原,以及由於外傷或感染而釋放的自身隱蔽抗原,也可成為過敏原。
治療頑固性過敏最有效的措施是尋找出過敏誘發因子(過敏原),但要在2萬種不同的誘發因子中準確地找到致病因子猶如大海里撈針。最新權威實驗證實:過敏人群體內自由基數量比非過敏人群高許多!自由基對人體免疫系統侵害是過敏體質形成的基礎,還會直接氧化人體的肥大細胞和嗜鹼細胞,導致細胞膜破裂釋放出組織胺,產生過敏反應。因此,改善過敏體質就要清除自由基。
自由基來源於兩個渠道:一是在機體本身氧化代謝過程中不斷產生;二是環境污染、輻射、不良生活習慣等,也會不斷產生自由基。自由基可稱萬惡之源,百病元兇。人體的老化、許多疾病的產生都與其密切相關。自由基所形成的脂質過氧化物,能夠損害生物膜,破壞細胞,阻礙正常的新陳代謝,加速衰老,並能引起諸如免疫失衡,過敏,頑固皮炎,鼻炎,結膜炎,哮喘,濕疹,高血壓、心肌梗塞、糖尿病、肝炎、痛風、腎炎、白內障等多種疾病。
在醫院的檢測中,僅僅查50-100種過敏原是遠遠不夠全面的,但我們可以通過廣普脫敏因子系列徹底改變自身的過敏體質。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其關於免疫脫敏治療的指導性文件中明確指出,“免疫脫敏治療是唯一可以徹底治療過敏性疾病的根本性治療方法”.
國際過敏研究權威組織也提出,“使用高品質的標準化脫敏製劑,同時應該使用最佳的過敏症治療方案,包括清除過敏原、患者免疫修復、過敏併發炎症適當的對症藥物治療、標準化脫敏製劑免疫治療,簡稱“四合一的四聯療法”方案。
1.持續時間長。減敏療法需要用很長時間,舌下脫敏療法一般兩年,皮下注射脫敏療法至少三年。皮下注射脫敏療法前半年每周一次,而後兩周一次到最後的一月一次,否則的話會前功盡棄或者需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治療過敏性鼻炎。
2.對藥物濃度的不耐受。舌下脫敏是每天用藥,不耐受情況較為輕微。皮下注射脫敏是將過敏原注射進患者體內使產生耐受力,因此可能會有全身反應,患者注射後半小時應該留在醫院觀察,以便有緊急情況如呼吸急促、皮膚紅腫發癢能儘快處理。
3.過敏個體差異比較大,臨床有效率在80%。減敏療法並非能夠100%根治過敏性鼻炎,但是是唯一一個治本的方法。
4.在脫敏治療期間如果有過敏癥狀需要及時配合控制癥狀的藥物治療。如果減敏療法情況穩定,只需要做注射治療就好,如果天氣驟變或感冒了,在加以藥物以及局部治療。
5,起效比較慢。由於脫敏治療至少需要堅持兩年,一般起效時間是3-9個月。
鼻腔分泌物長時間停留以及不斷堆積直接導致:
1.病菌大量繁殖並侵入人體,引發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
2.鼻竇口的堵塞,鼻竇內病菌大量繁殖,引發鼻竇炎。
3.各種過量病菌、真菌引發各類鼻炎。
5.加重鼻腔炎症,形成惡性循環。
溫和、不傷鼻腔組織,且能較為徹底地清除鼻涕。
洗鼻壺
用4.5克不含任何添加物質的純鹽兌500毫升清潔溫水。將兌好的鹽水灌入洗鼻壺中。將壺嘴對準一邊鼻孔,頭稍微偏向另一邊,讓水流從另一邊鼻孔流出。取下洗鼻壺,稍用力分別擤兩邊鼻子。在另一邊鼻孔重複相同動作,直到兩邊鼻道均清洗乾淨為止。
可預防和治療感冒、鼻炎(機械性病變鼻炎可能因存在腫瘤細胞的參與而導致洗鼻效果不如普通鼻炎)、鼻源性咽炎、痰多,可預防各種流感、肺結核等各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以及塵肺等職業性呼吸道疾病。
預防流鼻涕必須先預防感冒。感冒是生活中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但通過合理的措施,感冒是完全可以預防的。
1、熱水泡腳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后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2、生吃大蔥
生吃大蔥時,可將油燒熱澆在切細的蔥絲上,再與豆腐等涼拌吃,不僅可口,而且可以預防感冒。
3、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4、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著)再擤出,反覆多次。
5、按摩鼻溝
兩手對搓,掌心熱后按摩迎香穴(位於鼻溝內、橫平鼻外緣中點)十餘次,可以預防感冒及在感冒后減輕鼻塞癥狀。
6、鼻子插蔥
感冒后鼻子不通氣怎麼辦呢?可以睡覺時在兩個鼻孔內各塞進一鮮蔥條,3小時后取出,通常一次可愈。倘若不行,可於次日再塞一次。值得提醒的是:首先,蔥條要選擇粗一點,細了,一是藥力小;二是容易吸入鼻腔深部,不易取出;其次,若患者的鼻腔接觸鮮蔥過敏,可在蔥條的外麵包上一層薄薄的棉。
7、白酒擦身
用銅錢、硬幣等光滑硬物蘸白酒,輕刮前後胸、曲池及下肢曲窩處,直至皮膚髮紅髮熱,然後喝一碗熱薑糖水,約15分鐘后便大汗淋漓。汗後周身輕鬆舒適,此時注意免受風寒,感冒很快痊癒。
8、可樂煮姜
鮮姜20至30克,去皮切碎,放入一大瓶可口可樂中,用鋁鍋煮開,稍涼后趁熱喝下,防治流感效果良好。
9、呼吸蒸汽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熱風吹面。
感冒初起時,可用電吹風對著太陽穴吹3至5分鐘熱風,每日數次,可減少癥狀,加速痊癒。
11、蒜泥蜂蜜
將等份的蒜泥與蜂蜜混勻后,用白開水送服,每次一湯匙,每天4至6次,對治療流感有佳效。
12、香油拌蛋
將一兩香油加熱后打入一鮮雞蛋,再衝進沸水攪勻,然後趁熱喝下,早晚各服一次,2至3天便可治好感冒愈后的咳嗽。
看癥狀發作的間隔時間:感冒癥狀往往是暴露、接觸到病毒數天後才出現;過敏性鼻炎是接觸到過敏原后立即發作。譬如每次打掃房間,灰塵一揚起來就打噴嚏、流鼻涕,這表示可能患了過敏性鼻炎。
看癥狀出現順序:感冒癥狀通常是逐一出現,常以喉嚨痛開始,接著打噴嚏,後來才流鼻涕,且較不易引起眼睛及喉嚨發癢。典型的過敏性鼻炎癥狀是清晨一起床就打噴嚏、流清鼻涕、鼻癢、鼻塞等等,避免過敏原后即可緩解,且病人常有病史可循。
看癥狀持續時間:若癥狀持續時間超過7~10天,就可能不是感冒。注意:這裡僅指病毒性感冒,不可與細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上感)相混淆。
一、透明的鼻涕
出現透明的鼻涕,這種鼻涕的成分絕大多數是水,還可包含少量的蛋白質、抗體。呈現清水樣透明鼻涕,大多數情況下代表的是感冒初期,此時鼻腔內腺體分泌物明顯增多,鼻黏膜充血腫脹,因此會出現透明鼻涕。但是,如果不停地流清水鼻涕,而且一星期都沒有好,也可能是由於過敏性鼻炎導致的,要考慮避開過敏原並且及時就醫。
二、黃色的鼻涕
出現黃色的鼻涕,多代表病菌感染,可出現於感冒後期。此時機體的免疫系統會釋放出嗜中性粒細胞、吞噬細胞,將病原微生物吞噬清除,從而對抗感冒。在抗感染中死亡的嗜中性細胞就會把鼻腔的鼻涕染成黃色。
三、綠色的鼻涕
流綠色的鼻涕可能是鼻竇炎的癥狀,也可能是綠膿桿菌感染。這種綠鼻涕的出現,通常是由於入侵的微生物太強大,導致死亡的白細胞數量過多,使得讓黏液變得更厚更黏更綠,此時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如果鼻涕變黃變綠超過14天,並且還伴隨著鼻塞、頭痛,要謹防鼻竇炎的發生。
四、紅色的鼻涕
紅色的鼻涕通常為鼻出血的表現,如果只是偶爾的少量的流紅鼻涕,可能是天氣乾燥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及通透性增高所致。但如果長期反覆的流紅鼻涕,或者短時間內大量出現紅色鼻涕,一定要提高警惕,這可能會貧血以及休克的發生,預示著機體某些血液疾病,需儘快就醫。
五、乳白色的鼻涕
當鼻腔內的組織充血、腫脹、鼻黏膜增厚,可能會導致組織液的分泌減少,蛋白濃度增加,使得鼻涕變得十分黏稠,進而可呈現乳白色。
六、黑色的鼻涕
黑色鼻涕有可能是長期大量失血或失血過多的表現,也可能是長期吸入粉塵和二手煙所致。如果出現黑色的鼻涕一定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在醫生的指導之下進行治療,防止某些疾病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