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毒
中醫術語
● 英文名稱:Parasitic Toxi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因辨證
● 多取蟲蛇之類,以器皿盛貯,任其自相啖食,唯有一物獨在者,即謂之為蠱。便能變惑,隨逐酒食,為人患禍。(《諸病源候論•卷之二十五•蠱毒病諸候》)
● 微生物和寄生蟲釋放的有毒致病物質。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從文字結構來看,“蠱”與蟲密切相關。古人認為蠱毒包括以下幾種。
● 人肚子里的寄生蟲。
● 奇異劇毒蟲。它們是人們有意製作的。養蠱蟲的人於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正午時,搜集蜈蚣、壁虎、蠍子、毒蛇、蟾蜍、蜘蛛等各種毒物,將它們盛在一個器皿中,毒蟲相互取食,一年之後,最後剩下的一個是什麼就是什麼蠱,誘使人服之入腹,蠱食其人五臟而死。
● 毒藥。有人認為是奇異劇毒蟲的糞便,劇毒無比。也有植物性蠱毒。
● 鬼神。“蠱”字很早就與巫術相涉,主要流行於中國南方各地和一些少數民族中,念一些咒語施以蠱毒迫害別人。
● 蠱毒致病癥狀不盡相同,但總以身痛、腹脹、嘔吐或下利膿血、神誌異常等為主要表現,可見大便排出鮮血,或喜卧暗室,害怕光明,或心性反常,乍嗔乍喜,或四肢沉重,百節酸疼等癥狀。
● 蠱毒可見於一些危急病證、恙蟲病、急慢性血吸蟲病、重症肝炎、肝硬化、重症菌痢、阿米巴痢等病。
● 古書中記載在外吃飯,必先吃蒜,最好是自備象牙筷或銀筷一雙,食前把筷子插入食物中,若象牙筷即裂,或銀筷變黑,說明食物中有蠱毒。
● 若驗證是否中蠱,民間的一般做法是讓其人嚼生黃豆,如果感覺口中沒有腥味,就說明中蠱;或口含一塊煮熟的鴨蛋白,如果蛋白變黑,表明已中蠱毒。
● 人不幸而中了蠱毒,可以採取銀針放血,凝住氣息喝石灰水的方法解蠱。還可以應用中藥甘草、黃花地丁等藥物解毒。
● 畜養蠱毒以害人的做法,究竟是確有其實,還是以訛傳訛,至今尚無資料可以證實。
● 古代文獻中論及的蠱毒病因,可能很大程度上屬於一種主觀猜測。我們應該從現代醫學、藥理學、社會學、心理學等方面,對蠱進行具體、廣泛而深入的研究,而不可盲目、輕率地否定或肯定“蠱”。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