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

閩江幹流

沙溪 Sha River

亦作Shaxi。

沙溪是閩江的主流,流經寧化、清流、明溪永安、三明、沙縣等六個縣市,全長328公里,集水面積11793平方公里。

概況


沙溪
沙溪
沙溪是中國福建省閩江的南源。發源於寧化縣與江西省交界的杉嶺。上游稱九龍溪。到沙溪口匯合富屯溪,在南平市和建溪匯合稱閩江。
沙溪是閩江的主流,發源於武夷山脈杉嶺南麓的九縣山,屬建寧縣均口鄉;源頭為水茜溪,流經漁潭至寧化稱東溪,在寧化縣城下游匯入武義溪后稱九龍溪,向東流向清流,寧化境內合水口以下又稱翠江。清流境內一段又稱龍津河。九龍溪流至永安西郊10公里處有文川溪匯入,兩條溪流猶如燕尾,合流過後河段猶如燕身,永安東郊一段猶如燕頭,故這段5公里溪流又稱燕江。
永安至沙溪口稱沙溪,沙溪流經寧化、清流、明溪、永安、三明、沙縣等六個縣市,在沙溪口與富屯溪匯合后注入閩江,此處建有沙溪口水電站。沙溪全長328公里,集水面積11793平方公里,占閩江流域總面積19.33%,全年不發生河干、斷流和冰封現象。降雨期集中在4月至8月,水位暴漲暴落,洪峰持續期短,枯水期長(9月至翌年3月)。1955~1984年,沙縣石橋水文站最高水位為羅星塔零點基面以上112.95米,最低水位為103.70米,平均水位為104.58米。
沙溪航道,河床多是河谷型盆地和河曲型河谷相間,河床質為岩石和沙卵石,河寬寬窄相間,水深深淺不一,很多河段岩盤連片,礁石棋布,險灘多,水流湍急,流態紊亂,而沙卵石淺灘多的河段又長,一般水深只有0.3~0.8米。沙溪通航里程,從寧化縣的禾口起至南平,全長324.4公里,1965年寧化縣境內的橫鎖以上修建了水利閘壩,使40公里河段不能通航,通航里程橫鎖至南平為276.2公里。
九龍溪是沙溪的上游,航道按河寬、水深、比降、流速的不同可分為三段:
(1)翠江(寧化縣境內):河寬4~8米,水深最淺處為0.25米,比降為0.12‰,溪水年平均流量為31立方米/秒。60年代前可航行4噸以下麻雀船,1965年烏龍峽水電站攔河壩建成,未建船閘,遂斷航。
(2)龍津河(清流縣境內):河床寬度8~15米,水深最淺處為0.3米,比降為0.2‰。1968年前可航行5噸以下木船,1969年通過整治,即可航行10噸的木船。1971年嵩口坪電站建成,未建船閘,龍津河便割成兩段;清流城關到嵩口鎮12.5公里航道和嵩口鎮到沙蕪27.5公里航道,均可航行10噸的機動船。
(3)沙蕪、永安河段:河床寬度8~20米,水深最淺處為0.5米(安砂水庫建成以前),比降為0.63‰,溪水年平均流量為72.5立方米/秒。1972年以前,九龍十八灘礙航,航行艱險。1973年,安砂水電站大壩建成后,九龍溪航道中的上游和下游被割成兩段,清流至永安只能分段通航,安砂上游40公里航道便成為安砂水庫,九龍十八灘淹沒在庫水之中,40噸機動船可從沙蕪直航安砂,但不能越過大壩續航至永安。

航道要素


(1)永安城關至三明市區,長50公里,河床寬度8~50米,水深最淺處僅0.6米,河道比降0.66‰,溪水年平均流量230立方米/秒,航道最小彎曲半徑25米,最大流速為2.5米/秒。正常水位時可航行5~10噸木船,可直達福州。1955年前後,為支援鷹廈鐵路建設,河段分佈有500條左右木船,1959年10噸汽船試航成功;1960年,汽船拖帶13艘木船下行成功,總載重60噸。1963年以後,鐵路運輸和公路運輸逐漸代替了航道運輸,到1972年,安砂水庫大壩截流后,這段航道即斷航。
(2)三明至沙溪口段,長70公里,河寬16~70米,水深最淺處為0.3~1.1米,河道比降0.62‰,河道平均流量290立方米/秒,航道最小彎曲半徑25米,最大流速3米/秒。正常水位可航行10~12噸木船,民國15年(1926年),英國同昌洋行製造“飛鷹號”小汽船,航行於閩江上游,同時開闢南平~沙縣航線。民國19年,沙縣工商業者潘伊銘購置二艘小汽船,常水期航行於沙縣至福州的沙溪和閩江航道。民國24年,福建省汽車管理處自購汽船二艘,航行於南平~沙縣航道,與延沙永公路永安~沙縣段銜接,辦理水陸聯運業務,主業為客運。
直至40年代,沙溪成為沙縣的對外重要交通線,木船最多時有150多艘,最大的木帆船被稱為“大木舸”,載重可達30噸。1955年,為支援鷹廈鐵路建設,建寧、泰寧將樂順昌、南平、尤溪建甌等縣木帆船在此航道雲集,輸送枕木、糧食、民工用品等。60年代初,公路運輸、鐵路運輸逐漸代替了水路運輸,水運逐漸萎縮,到了1978年以後,除了運送沙石的木船外,其他木船運輸已近絕跡。1984年,隨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水運業又開始復興,當時有4艘17~19噸的機動船在航道上航行。1985年,有10艘機動船在沙縣~福州航道上往返運貨。1987年,機動船發展到45艘180噸位。1989年增加至58艘,232噸位。此外,永安至沙溪口整條航道,自古至今,始終是筏木排流放的重要水道。
閩江源自然保護區於2001年10月被福建省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同年成立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位於建寧縣。2004年3月申報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4年12月17日,通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保護區面積為13022公頃。2006年4月5日,閩江源經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