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寧縣

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縣

建寧縣,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縣,南唐中興元年(958年)置縣,地處福建省西北部,位於武夷山脈中段,東接泰寧縣,南鄰明溪縣、徠寧化縣,西北與江西省南豐縣、廣昌縣、黎川縣接壤,面積1718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6月,建寧縣轄4個鎮、5個鄉,總人口16萬人。

建寧縣境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金鐃山海拔1858米,是福建境內高峰、世界地質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設有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建寧縣主要交通幹線有207、309省道公路以及京福高速建泰高速連接線、昌福鐵路。

2017年,建寧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9.36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4.28億元。2019年3月,建寧縣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歷史沿革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將建安郡校鄉西偏地置綏安縣,含今建寧、泰寧、寧化等,縣治在今建寧城南約1.5千米處;東晉義熙元年(405年),改綏安為綏城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綏城與將樂二縣併入邵武;開皇十年(590年),邵武併入建安縣,隸泉州(今福州);開皇十二年(592年),復置邵武縣,改隸江西撫州。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從邵武分出綏城故地復置綏城縣,隸建州(今建甌縣);貞觀三年(629年),綏城縣再次併入邵武;垂拱四年(688年),復置綏城縣;乾元二年(759年),又析綏城縣置歸化、黃連二鎮;乾符五年(878年),黃連鎮人陳岩,統率鎮兵(號九龍軍)拒黃巢,被朝廷表為義寧軍,置鼓角、賜牌印、治永安(永安即今里心鎮),不久軍廢,改為永寧鎮。
南唐保大四年(946年),李璟率兵破建州后,改永寧為永安鎮,次年改為永安場;中興元年(958年),升永安場為建寧縣,屬建州,遷治於今濉城鎮。
宋朝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建州郡之邵武縣升為邵武軍,領邵武、光澤、歸化、建寧四縣,建寧改隸邵武軍。
元代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邵武軍為邵武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又改路為府。清仍明制,建寧縣屬邵武府。
民國元年(1912年),撤邵武府,在南平設北路觀察使,不久,改為建安道,建寧屬之;民國十七年(1928年),實行新制,廢建寧道,建寧直屬福建省政府;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黨政府將建寧劃歸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邵武)管轄;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建寧改隸第七專員公署(長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起,建寧劃歸第二專員公署(南平)管轄。
1950年2月,建寧縣解放,隸屬福建省人民政府南平專員公署。
1970年7月,建寧縣劃歸三明地區。
1983年,三明改為福建省轄市,建寧為市轄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建寧縣地處福建省西北隅,東接泰寧縣,南鄰明溪縣、寧化縣,西北與江西省南豐縣、廣昌縣、黎川縣接壤,地理坐標介於北緯26°32′至27°06′,東經116°30′至117°03′之間,全縣面積171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建寧縣境內丘陵起伏,植被茂密,四周高山環抱,山地丘陵佔總面積的87.4%,平原、盆谷僅12.6%。地形四周高中部低,呈階梯狀下降,表現為明顯的層狀地貌特徵。縣內最高峰白石頂海拔1858米,最低處大源、器村海拔290米,相對高差1568米。

氣候

建寧縣地處中亞熱帶,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又有大陸性山地氣候特點。冬季氣候寒冷,夏季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16.8℃,年積溫4900-5069.7℃,極端最高溫39.9℃,極端最低溫-12.8℃,夏季氣溫日較差達11℃以上。

水文

建寧縣內溪河總長達1005.9千米,主要溪河有13條,其中濉溪及其11條支流屬金溪水系,在袁庄注入金湖后,經將樂順昌,匯入閩江上游三大支流之一的富屯溪。台田溪屬沙溪水系,為寧化水茜溪的上游支流,發源於金鐃山南麓海拔950米處,是閩江的正源頭。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建寧縣土地總面積171701公頃,林地面積136984公頃,有林地面積131583公頃。有林地中,林分面積95845公頃,經濟林面積17352公頃,竹林面積18386公頃,森林覆蓋率76.6%。

生物資源

建寧縣有國家級保護的珍稀樹種有銀杏、黃花木蘭、竹柏黃檀鵝掌楸等10多種。其中,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28科899屬2268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鍾萼木及銀杏3種;國家Ⅱ級保護植物有27種和64種蘭科植物;區內的七大植被群落:南方紅豆杉原生群落、鍾萼木群落、雷公鵝耳櫪群落、福建山櫻花群落、深山含笑群落、香果樹群落、浙江紅山茶群落為武夷山脈中段特有的生物群落;還有建寧金腰、建寧椴和建寧野鴉椿3種的模式標本種。區內有脊椎動物99科385種,其中有雲豹、豹、蟒蛇、黃腹角雉等4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和38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在保護區內的鴛鴦湖,每年都有近300隻鴛鴦在這裡越冬。

礦產資源

建寧縣礦產資源已探明的高嶺土儲量約1億噸,含鋁量高達35%。其他礦產有稀土、白雲母鉀長石、石膏、石英、鈾、鈮、鉭、綠柱石等10多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徠72年,均口公社劃出7個大隊成立伊家人民公社。
1984年9月,伊家人民公社改為伊家鄉,里心人民公社改為里心鎮,均口人民公社改為均口鄉。
1997年6月,均口鄉撤鄉建鎮。
2016年12月9日,黃坊鄉政府駐地由黃坊村搬遷至武調新集鎮。
2007年11月,濉城鎮和金溪鄉合併,更名濉溪鎮。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6月,建寧縣轄4鎮5鄉。縣人民政府駐濉溪鎮黃舟坊南路葫蘆坑1號。
濉溪鎮里心鎮溪口鎮均口鎮
伊家鄉黃坊鄉溪源鄉客坊鄉黃埠鄉
開發區福建建寧經濟開發區

政治


縣委書記:廖金輝

經濟


綜述

2017年,建寧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9.3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2016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19.82億元,增長5.1%;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48.66億元,增長4.2%;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30.86億元,增長17.0%。一、二、三次產業比例為20:49:31。
2017年,建寧縣公共財政總收入4.28億元,比2016年增長9.0%,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18億元,比2016年增長6.1%。全縣財政一般預算支出18.68億元,比上年增加4.02億元。
2017年,建寧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33元、增長9.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47元、增長9.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4元、增長9.7%。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997元、增長7.7%,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9063元、增長5.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076元、增長9.2%。
2018年,建寧縣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27億元、增長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046元、增長9%;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04元、增長9.3%。
2019年1-12月建寧縣經濟主要指標:地區生產總值(GDP)132.9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2%,公共財政總收入4.8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5%,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3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2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73元。

第一產業

2017年,建寧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56億元,比2016年增長5.19%,。其中農業產值19.14億元,同比增長3.1%;林業產值7.43億元,同比增長9.9%;牧業產值2.31億元,同比增長7.3%;漁業產值1.52億元,同比增長6.8%;服務業產值1.13億元,同比增長5%;全縣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62534畝,比2016年增加10395畝,糧食總產量達109877噸;烤煙種植面積46510畝,比2016年略減,產量達7699噸;蓮籽種植面積46297畝,比2016年略增,產量達4149噸;水果產量129283噸,比2016年增加6144噸;畜牧業生產穩步發展,肉類總產量6389噸,同比增長9.7%。
2018年,建寧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8.24億元、增長5%;
2019年1-12月建寧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8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5%。
2020年1月2日,建寧縣入選全國第四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第二產業

2017年,建寧縣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143.38億元,同比增長1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5%。產品銷售率99.74%。全社會工業用電量20265萬千瓦時,比2016年增長21.1%。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指數為348.5%,比2016年上升31.2%。實現建築業產值59.41億元。
2018年,建寧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36.8億元、增長8.5%;

第三產業

2017年,建寧縣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12億元,同比增長11.8%。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1107萬美元,增長8.7%。
截至2017年末,建寧縣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75.59億元,比年初增加5.04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36.15億元,比年初增加4.76億元。
2018年,建寧縣第三產業增加值34.9億元、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26億元、增長13%;限上批發業銷售額28.5億元、增長25%;
2019年1-12月建寧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0.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

交通


建寧縣為閩贛省際交通樞紐之地。建泰高速公路和昌福鐵路建成通車,浦梅鐵路建寧至冠豸山段、莆炎高速建寧段相繼開工,建寧至長汀高速、江西鷹潭至建寧鐵路列入省上中長期規劃。
截至2017年末,建寧縣公路運輸完成客運量82.4萬人,客運周轉量6392.7萬人千米,道路貨運量226.7萬噸,貨運周轉量21231.6萬噸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建寧縣城關小學
建寧縣城關小學
2018年,建寧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完成主體工程,將屯小學、閩江源幼兒園、溪口幼兒園啟動建設,溪源中心小學教師周轉房順利竣工。
截至2019年8月,建寧縣共有高級中學1所(建寧一中)、職業中學1所(建寧職業中學)、初級中學7所(城關中學、建寧三中、建寧二中、黃埠中學、客坊中學、溪源中學、均口中學)、小學學校23所;2019年全縣中招報名人數1158人,建寧一中統招生和定向生計劃數600名,2019年建寧縣職業高中各專業招生計劃共350名。

醫療衛生

2018年,建寧縣醫院項目21個村衛生所提級改造項目加快實施。C-DRG收付費制改革後患者自付費用降低9%。分級診療持續推進,縣域內就診率達88%,出院病人隨訪滿意度達91.2%。被列入第三批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縣,建成水南、溪口和均口等3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日間照料中心。
2019年8月,建寧縣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社會保障

截止2018年10月,建寧縣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9457人,繳費率達95.19%,個人繳費1027.56萬元,繳費率從90%提升到95%,個人繳費從890萬元增加到1027萬元。

城鄉建設

2018年,建寧縣完成城區主幹道路提升改造6公里、城鄉供排水(污)管網15公里,建成市民休閑健身慢道提升工程(二期),完成東山公園(二期)建設,新增城區泊車位300個。
2020年4月14日,建寧縣入選2020-2021年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縣。

旅遊


福建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福建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建寧縣東南部,東至泰寧縣界,南至均口鎮台田村三洋漿,西至伊家鄉蘭溪村汪家鋪,北至金溪鄉高峰村平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6′41"~116°59′24",北緯26°35′47"~26°49′56"之間。總面積13022公頃,其中核心區4902公頃、緩衝區4673公頃、實驗區3447公頃。

金鐃山

金鐃山原名大曆山,又名太弋山,位於福建省建寧縣境內,海拔1858米,在中國東南僅次於台灣玉山和武夷山主峰黃崗山,因閩越王無諸校獵於此,遺失金鈸一面而得此美名。金鐃山綿亘300餘里,共有84峰,峰峰險峻,主峰白石頂把山分為東西二麓,東麓多為懸崖絕壁,西麓多為奇峰峻岭。金鐃山以“奇、絕、秀、幽”著稱,有“八閩第一峰”之稱,海拔1858米。該景區內建有福建省海拔最高,長度最長(2.1千米)的金鐃山客運索道。

修竹荷苑

修竹荷苑位於建寧縣均口鎮修竹村,總面積達1000餘畝,2016年12月被評為國家3A級景區,是一個以盛夏賞蓮和建蓮文化體驗為主的景區。公園內的八卦蓮池品種園引進種植國內外珍惜品種,包括子蓮、花蓮、睡蓮三大類121個品種。修竹荷苑除了種植10餘種荷花供遊客觀賞,還修建了詠荷詩詞石雕、觀荷亭、九曲廊橋及建寧縣蓮文化展示館等配套措施。

報國寺

報國寺位於福建金饒山半山腰,又稱金饒寺。建於梁龍德年間(921年),早於建寧置縣,為建寧縣最大的寺院,是佛教界被稱為“彌勒應世、玄奘再生”的慈航大法師之故里。報國寺建築規模宏大,建築結構獨特新穎,氣勢雄渾壯觀,主體建築分三個層次,由山門、牌樓進入依次為天王殿、天井、大雄寶殿、法堂,兩旁為附屬建築、左邊為地藏殿、客廳等,右邊觀音殿、客廳、藏經樓等,又建有居士林、遊客中心及高達9.8米的滴水觀音。寺院佔地三千多平方米,有禪房、廳堂64間,分前後殿。

紅色蘇區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為全國重點中央蘇區縣之一,於1931年-1934年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33年-1934年為閩贛省蘇維埃政府駐地。是紅軍長征的發起地之一,在紅軍五次反“圍剿”過程中,又是紅軍重要的籌糧籌款地,被譽為“蘇區烏克蘭”,也是紅軍第二次反“圍剿”最後大捷的決勝地,我軍炮兵和通信兵建制誕生地,這塊紅土地的先輩們以生命為代價,為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過巨大貢獻,先後有7000多建寧兒女為中國革命的勝利血灑戰場。毛澤東、周恩來、朱德、葉劍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度過了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十大開國元帥中,除賀龍、徐向前外的8位元帥均在建寧指揮過中央紅軍作戰,170位師(地)以上黨政軍幹部在這裡從事過革命實踐。建寧紅色旅遊資源豐富,紅軍“三總部”、紅軍醫院、紅軍銀行、紅軍兵工廠等許多革命歷史遺址遺跡保存較完好,其中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級博物館,已建成中央蘇區反“圍剿”紀念園,被列入全國100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和福建省重點推介的5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之一。
建寧縣歷史悠久,古為綏安縣地,史載新石器時代已有人群定居,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南唐置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境內山巒起疊,林木繁茂,溪流密布,濉溪和楚溪兩大水系貫穿全境入閩江,武夷山脈環抱東西部,金饒山直立於南,曾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美譽,素有"閩都之鄉"的美稱。建寧縣風景秀麗,奇峰突兀,氣候宜人,是夏季旅遊避暑之勝地。金鐃山為建寧第一大山,主峰白石頂海拔1858米,為全省第二高峰。古儀典雅的報國寺亦稱金饒寺,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距縣城35公里的嚴峰山系閩江之源頭,水質清冽甘甜,有"一峰突起,眾山莫偶"之稱。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周恩來、葉劍英等一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戰鬥過,"毛澤東舊居"、"周恩來舊居"、至今仍保存完好。

人文舊址

城區“朱毛紅軍樓”(溪口天主教堂)是紅軍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和總前委舊址,毛澤東、朱德舊居。還有中華蘇維埃軍委舊址、紅一方面軍總政治部舊址。周恩來舊居(白樓),閩贛軍區司令部舊址、葉劍英舊居(下丁家屋)。萬安橋(“紅軍橋”)是第二次反“圍剿”勝仗紀念地。金鐃山景區有雌雄雙瀑、金鐃晴雪、石燕岩、仙人池、高峰古道等景。建寧報國寺是中國十大肉身菩薩之一慈航法師之故里。客坊龍門山白雲寺,宋代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曾游此寄讀,神宗皇帝賜“白雲崇聖寺”匾額。

源自然保護區

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建寧縣境內東南部,東北部與泰寧交界,總面積13022公頃,千里閩江正源發源於保護區內嚴峰山西南麓。區內金饒山海撥1858米,是三明第一個高峰,地層古老,又是建寧椴、建寧金腰的模式標本採集地。該區是武夷山脈中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稀野生動植物的良好棲息地,主要保護武夷山脈生物區系重要的組成部分、大面積的鐘萼木和南方紅豆杉原生種群、獨特的森林植物群落、福建閩江正源頭森林植被及珍稀瀕危生物物種等有國家重點保護植物36種,國家級保護動物17種。保護區內有國家Ⅰ級保護的植物有南方紅豆杉、鍾萼木及歷史栽培的銀杏等3種。有脊椎動物35目99科385種;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4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38種,其中鴛鴦種群數量較大,有300多隻。建立閩江源省級自然保護區,對於閩江水源涵養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都具有重要義。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於2004年3月申報閩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6年通過國務院委託環保總局組織的終審,正式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世界地質公園金鐃山

金鐃山原名大曆山,又名太弋山,位於福建省建寧縣境內,海拔1858米,在我國東南僅次於台灣玉山和武夷山主峰黃崗山,素有“秀起東南第一巔”之美稱。因閩越王無諸校獵於此,遺失金鈸一面而得此美名。金鐃山綿亘300餘里,共有84峰,峰峰險峻,主峰白石頂把山分為東西二麓,東麓多為懸崖絕壁,西麓多為奇峰峻岭。金鐃山以“奇、絕、秀、幽”著稱,有“八閩第一峰”之稱,海拔1858米。該景區內建有福建省海拔最高,長度最長(2.1公里)的金鐃山客運索道,福建省最有特色的凌空棧道,全國除台灣阿里山外的高山小火車和福建省的高山室外滑雪場。登上主峰,可眺望閩西北的建寧、泰寧、寧化、明溪,福建最大的人工湖大金湖,也盡收眼底。

千年古剎報國寺

建寧縣[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縣]
建寧縣[福建省三明市下轄縣]
報國寺位於福建金饒山半山腰,又稱金饒寺。建於梁龍德年間(公元921年),早於建寧置縣,為建寧縣最大的寺院,是佛教界被稱為“彌勒應世、玄奘再生”的慈航大法師之故里。報國寺建築規模宏大,建築結構獨特新穎,氣勢雄渾壯觀,主體建築分三個層次,由山門、牌樓進入依次為天王殿、天井、大雄寶殿、法堂,兩旁為附屬建築、左邊為地藏殿、客廳等,右邊觀音殿、客廳、藏經樓等,又建有居士林、遊客中心及高達9.8米的滴水觀音。福州鼓山湧泉寺初建時,曾模仿報國寺建築風格。寺院佔地三千多平方米,在福建省境內有重要的影響,有禪房、廳堂64間,分前後殿,建築典雅、莊嚴肅穆,是少有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現有佛像35尊,最大的釋迦牟尼像高5米。在建寧縣的大力開發下,寺院景觀日趨完善,2011年,建寧報國寺五百羅漢開光暨大型電視連續劇《佛光》第一部《彌勒傳奇》30集電視劇開機在報國寺開幕。

萬畝修竹荷苑

修竹荷苑:建寧是“中國建蓮之鄉”,種植建蓮5萬多畝。修竹荷苑距城區約20公里,面積約200畝,建有觀景步道、觀景亭及蓮文化長廊(模擬石雕)等,種植有火炬、友誼牡丹、星空牡丹、紅千葉、風卷紅旗等十餘種蓮品種,是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每年6-10月荷花競放,修竹荷苑為建寧首個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適合遊覽時間:7月中-10月底,荷花開放。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

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包括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總前委舊址、《紅軍頌》大型青銅群雕、中央蘇區反“圍剿”陳列館、中央蘇區民俗陳列館等。1985年10月,建寧縣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6月被福建省委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5月21日,紅一方面軍領導機關舊址暨反“圍剿”紀念館獲批第四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代表人物


陳岩(849年—892年),字夢臣,汀州黃連鎮(今建寧縣)人。官至福建觀察使。
應必達(—1353年),元代建寧里心人。元代福建著名的農民起義軍領袖。
甯文龍(1603年—1661年),建寧縣均口半寮人,明末清初抗清將領。
張際亮(1799年—1843年),字亨甫,號華胥大夫、松寥山人,建寧縣溪口鎮渠村人。清代愛國詩人,其詩作主要輯錄於《松寥山人集》、《婁光堂稿》等。
陳綱(1902年—1925年),黃埔軍校第一期學生,擔任軍校學生排排長,在沙基慘案中,以身殉國。

獲得榮譽


1958年,建寧縣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除四害,講衛生”先進縣稱號。
2005年,建寧縣被授予“中國梨產業龍頭縣”稱號。
2017年,建寧縣獲評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2019年5月18日,建寧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9年,建寧縣入選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市)。
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0年10月9日,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第四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稱號。
2020年11月16日,入選“2020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8年—2020年度入選福建省級文明縣城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