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潦河的結果 展開

潦河

長江流域鄱陽湖支流修水的支流

潦河,長江流域鄱陽湖支流修水的支流,江西省境內河流名稱。潦河為修河最大的支流,又稱上繚水,奉新境內又名奉新江,亦作馮水,安義縣永修縣境內潦河又有海昏江之稱,由南北潦河匯合而成,以南潦河為幹流。

潦河流經宜春市宜豐、奉新、靖安、南昌市安義四縣,進入九江市永修縣,在山下渡與修河匯流,最後注入鄱陽湖,全長148公里。

幹流概況


潦河流域在修水主流之南,為修水一大支流,以九嶺山脈與修水幹流分界。水道分佈於奉新、安義、靖安三縣及高安縣一部分,集水面積433。平方公里,潦河長148公里。

主要支流


潦河在安義縣境石窩以上分南潦河與北潦河兩大支,北潦河在安義縣凌家又分南河與北河兩支。
潦河 2張
潦河
南潦河集水面積1929平方公里,占潦河面積44.5%,石窩以上主河長109公里,發源於宜豐縣北端九嶺山脈南側。過找橋東入奉新縣境牛頭嶺,東流至上富鎮,沿程於左岸相繼接納源出九嶺山南側的百丈水、雙壩水、溜頭水、船坳水、石溪水、澡溪水諸山水后,至龍溪於左岸納入金泉河,又名龍溪河,發源於靖安縣邊界雲陽山南側奉新縣天壠橋,過緞上至噪下於龍溪入南潦,河長41公里。下至奉新縣城,在南岸接納源出高安縣境華林寨南麓的黃沙港,主河長38公里。奉新以下轉向東北入安義縣境於右岸石鼻街納車頭水后,至石窩和北潦河會合,總稱潦河。石窩以下至塗家埠河長39公里。
北潦河由南河與北河在凌家合成,以南河較大。南河發源於靖安縣西南角九嶺的白沙坪,經邱家街、山口街過高湖至沙港納西來來堡水,經靖安縣城至安義縣凌家與北河會合。會合口以上,南河長127公里。北河發源於九嶺山武寧靖安縣邊界梨頭尖南北兩側,主源南側,源出靖安縣大霧塘,至塘埠納北源來水,經羅灣、視坑、廟前街、仁首街至安義縣凌家合南河,會合口以上,北河長108公里。兩河自西而東,於安義縣城西首桐城熊家會合稱為北潦河,北潦河集水面積1524平方公里,占潦河集水面積35.2%。下至石窩與南潦河會合。
南河與北河會合后的北潦河,進入安義縣境,東流至石窩與南潦河合流,總稱潦河。潦河東北流至山下渡,與修水幹流會合,合流前在左岸納入龍安河。
龍安河發源於武寧縣界永修縣大小雙尖嶺的北麓,經灘溪至坂上入潦河,主河長53公里。修水幹流過永修縣城后,流向東北,於吳城鎮,會贛江主支,出褚溪口入都陽湖。
永修縣城東有分漢小河道名螞蟻河,原有向東分出數股形成河套,河套東端分出二支,一支北去玉山湖泄入贛江,一支東去至老鶴咀入贛江西支高棠分支舊道至鐵河口入贛江。高棠分支已於1958年在分漢口封堵。螞蟻河在修水分漢入口也於197。年封堵。

治理開發


潦河灌區灌區包括靖安、奉新、安義3縣的北潦渠、南潦渠、西潦渠、解放堰、洋河堰等引水工程,灌區連片。潦河是修水的主要支流,發源於九嶺山脈.水系呈扇形分佈於靖安、奉新、安義3縣.在永修縣塗家埠匯入修水。主河長148公里.流域面積433。平方公里。
潦河灌區各渠首控制集水面積共2808平方公里。潦河上游穿過峰巒起伏的山地,植被較好。盛產竹木,奉新.、靖安縣城以下,沿河平原逐漸開闊,土地肥沃,人煙稠密。流域降水豐沛,為省境暴雨中心之一,年降水量大於1700毫米,但降水年內分配不均,4'-'6月降水量佔全年的54°0,79月高溫期雨量不到全年的28°0,夏洪秋旱經常成災。
北潦渠,據清末《南昌府志》載,唐大和年間(827835)新吳(奉新)鄉人建蒲陂,灌靖安、奉新農田數千畝;清代靖安縣在北潦河上建有樁柴卵石壩,名香陂,又稱湖堰,咸豐年間毀,同治三年(1964)重建,引水圳長5公里,灌奉新干洲和安義鼎湖農田1000餘畝。民國時期,湖堰年久失修,渠道淤塞。1949年冬,省人民政府水利局派員查勘,認為湖堰壩址地勢優越,集水面積608平方公里,水源豐沛,擴建后可灌農田4萬餘畝。1950年春完成測量設計,10月,南昌專署組織奉新、安義兩縣民工3萬人施工,1951年4月竣工。灌溉農田4.7萬畝,其中奉新1.32萬畝,安義3.38萬畝。
解放堰,是在馬子堰的基礎上擴建的。該堰始建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為柴壩.灌田3000畝。堰址位於靖安縣雙溪鎮東門外馬草湖,集水面積531平方公里,設計引水流量2立方米每秒.灌溉北潦渠灌區上游丘陵地帶農田1.7萬畝(靖安0.7萬畝.奉新1萬畝)。擴建工程由奉新縣人民政府建設科勘測設計和施工.1951年11月開工,1952年4月竣工受益。有攔河壩1座。長80米,高2米;乾渠1條長21公里,支斗渠55條共長82.5公里;節制閘2座,泄水閘7座.分水閘21座,渡槽3座。由於受當時技術、資金、物資等條件限制.曲線繞山彎道多。經1965年至1973年多次大修加固,逐步完善。
)安義南潦渠該渠是安義縣建設科設計,1952年8月開工,縣內組織勞力8000餘人奮戰8個月,1953年4月竣工。設計灌溉面積2.57萬畝,實際達到3.28萬畝。渠沿南潦河北岸龍頭山腳延伸,經石鼻鄉至長埠鄉的老下村,全長25公里.支渠22條,共長56公里。有大小建築物28座。乾渠跌水建水電站3座,共裝機172千瓦。
西潦渠原壩址位於靖安縣仁首鄉任家村前,控制集水面積656平方公里,分南北兩乾渠。南乾渠灌靖安縣農田0.“萬畝,北乾渠灌靖安縣農田0.56萬畝、安義縣農田1.53萬畝,共灌田2.75萬畝。
奉新南潦渠渠首位於南潦河中游奉新縣會埠鄉下張坊村蘋果山,控制集水面積787平方公里,引水流量8.8立方米每秒,灌溉南潦河南岸農田4萬畝。經多次擴建改建后,實際達到灌田5.2萬畝。
洋河堰洋河堰又名烏石潭陂,始建於明代,堰址位於靖安縣香田鄉烏石李村,控制集水面積543平方公里。954年奉新縣人民政府擴建加固洋河堰,設計灌溉面積為1萬畝。1965^1966年,渠道改線擴大灌溉面積0.17萬畝,並獲得1.7米落差。工程包括:攔河壩1座長430米,高2.5米,設有筏道。乾渠引水流量1.5立方米每秒,長8公里,支渠10條長50公里,灌溉靖安香田鄉農田。.35萬畝和奉新干洲鎮農田0.83萬畝,共1.18萬畝。

流域特徵


潦河由南北潦河匯合而成,以南潦河為幹流。南潦河有三源:西北源出自宜豐縣北端九姨嶺山脈西南側,東南流過宜豐縣找橋,進入奉新縣境,東南流至甘坊匯合北源;北源出自奉新縣海拔1516米的五梅山西北坡,南流過東庄稱雙壩水,至甘坊匯合西北源之後,又東流至奉新縣上富鎮匯合東源;東源出自靖安縣的沙坪附近山區,西南流進奉新縣境稱澡溪水,至上富匯合正源之後,東流經羅坊、龍溪,繞過奉新縣城,至馮田納入黃沙港,折向東北流進入安義縣境,經黃洲、石鼻,至石窩匯合北潦河。南北潦河匯合后東北流至永修縣城西三下渡附近注入修水。潦河全長193千米,流域面積4333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120立方米/秒。上游流經山區,林木茂密,植被良好,盛產竹木,中下游流經丘陵,植被稀少,水土流失較嚴重。

防患措施


潦河流域夏季雨水豐沛,故汛期時水量大。河邊往往建有高大河堤,以防水患。2005年馬口鎮城豐段就有發生決口,地勢地處淹沒達2~3米。
古老的潦河斜貫江西省安義縣全境,奔流不息的潦河水哺育著安義人民,一代又一代人的故事在潦河水邊無聲地演繹。曾經,潦河上的故事充滿了悲傷。上世紀八十年代,潦河鼎湖鎮戴坊村上游段,一條滿載過河群眾的渡船傾覆,轉眼間十二條無辜的生命消失在茫茫河水中。就在剛剛過去的本世紀頭十年,潦河黃洲鎮黃洲村段,十幾條鮮活的生命陸續從那條窄窄的僅兩米寬的便橋上墜落。黃敬泉、戴熙璩等人大代表提出代表建議,呼籲在潦河黃洲段和戴坊段建兩座大橋,讓濱河群眾出行不再有安全隱患。在常委會的高度重視和代表們堅持不懈的地反映,2008年,黃洲大橋和戴坊大橋終於列入了江西省渡改橋項目。由於配套資金的問題,兩座兩座的開工建設尚未納入政府重點工程項目。在常委會的努力下,2010年,兩座大橋的建設列入了安義縣人民政府十大民心工程。大橋的施工建設迅速推進。常委會還多次組織人大代表實地視察大橋建設工地,了解存在的問題,督促政府相關部門及施工單位確保工程質量,保證施工安全,加快工程進度,力求讓這項民生工程圓滿完工,為老百姓提供安全便捷的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