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鄱陽湖的結果 展開
-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 鄱陽湖的古稱
- 中國第一大淡水湖的簡稱
- 番陽湖
- 2019年中國發行郵票
- 豫劇傳統劇目
鄱陽湖
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位於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鄱陽湖,是長江中下游主要支流之一,也是長江流域的一個過水性、吞吐型、季節性重要湖泊。湖區面積,在平水位(14米~15米)時湖水面積為3150平方公里,高水位(20米)時為3960平方公里以上。但低水位(12米)時僅500平方公里,據2008年水文資料,當湖水位22.59米時,湖泊面積為4070平方公里。
鄱徠陽湖主要由贛江、修河、信江、饒河、撫河等水源供給,自南向北在九江市湖口縣石鐘山附近匯入長江。鄱陽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1992年,鄱陽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候鳥及濕地生態系統。
2020年7月12日零時,鄱陽湖標誌性水文站星子站的水位井內,湖水漫過一道紅色標記——“1998年洪水位22.52M”,這標誌著我國最大淡水湖水位突破有水文紀錄以來的歷史極值。
鄱陽湖,古稱彭蠡、彭蠡澤、彭澤。湖盆由地殼陷落、不斷淤積而成。在中生代,受燕山運動的影響,這裡下陷成為盆地,盆地範圍廣及今江西北部、湖北黃梅地區和安徽宿松、望江一帶。至1萬年前最近一次亞冰期結束時,斷塊上升的“廬山”聳峙盆地之緣,而盆地內則河道縱橫,池塘密布。此後由於冰後期的海侵,整個盆地變成泱泱大湖,並成為長江的寬闊河段。((尚書·禹貢》已記有“彭蠡”,《漢書》則記為“彭澤”。三國時,彭澤分為南北兩湖,長江從兩湖之間的地峽上流過。后北湖演化為鄂皖交界的龍感湖、安徽境內的大官湖和泊湖。南湖則逐漸南侵,至南朝時湖水直抵新建樵舍附近,使漢初設置的鄡陽縣大部分和海昏縣一部分被淹沒,民間有“沉海昏,起吳城”之說。隋時因湖水逼近鄱陽山(原名力士山,亦名石印山,后因地名鄱陽而稱鄱陽山。據考,它位於鄱陽縣西北的湖中,20世紀80年代地名普查時未找到此山)而名鄱陽湖。自唐初至明初,湖水逐漸北撤,明清時又南侵。此時湖形似葫蘆,北段別稱落星湖(因入們以為湖中一小島是隕星而名)、左蠡湖;南段別稱官亭湖(據說因廬山腳下有一官亭廟而名)、族亭湖。近代,由於淤積和圍墾等原因,湖面日益縮小,到20世紀末,湖形已不象葫蘆,而象一隻昂首欲飛的天鵝。
鄱陽湖位置及境域
湖體通常以都昌和吳城間的松門山為界,分為南北(或東西)兩湖。松門山西北為北湖,或稱西鄱湖,湖面狹窄,實為一狹長通江港道,長40公里,寬3~5公里,最窄處約2.8公里。松門山東南為南湖,或稱東鄱湖,湖面遼闊,是湖區主體,長133公里,最寬處達74公里。平水位時湖面高於長江水面,湖水北洩長江。經鄱陽湖調節,贛江等河流的洪峰可減弱15~30%,減輕了長江洪峰對沿岸的威脅。
鄱陽湖南昌縣、余干縣境內水面分佈
南部湖區,為鄱陽湖主體,約佔湖泊總面積的五分之四。除匯納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來水外,環湖區流域面積大於200平方千米的直接入湖河流有4條。西、南部為河流泛濫平原,沿岸湖港密布,底質多為沉積性泥沙。東部鄱陽、都昌沿岸,沼澤灘地多,地勢平緩,湖岸彎曲。中、北部為鄱陽湖大水體,水天相連,渺無際涯。
最南端的內湖金溪湖呈向北開口的紡棰形,南北長18千米,東西平均寬7千米,平水期面積約130平方千米,湖底高程13~15米。沿岸多河流泛濫平原,東部湖汊犬牙交錯,其間分佈著鄉鎮村落,屬進賢縣三里鄉。主體位於東側的進賢縣境內,西部狹長湖域歸南昌市新建區管轄。東與陳家湖隔堤相連,南隔軍山湖堤與軍山湖相通。湖水清澈,不封凍,可通航,具水產養殖、候鳥棲息功能。
撫河在茌港人工改道向東流經青嵐湖於進賢縣三陽街匯入金溪湖。三陽街北隔撫河與南昌縣長樂聯圩相望,自南向北,經姚家塘、永泉、東風電排站至長樂聯圩東北角,此處有清豐山溪(原撫河故道)來水自西向東注入鄱陽湖,東北流至大湖口與撫河來水匯合后,北流14.5千米至三江口,三江口為撫河、贛江南支、信江西大河會合口。枯水季節,金溪湖呈現大面積湖灘洲地,大小內湖分佈其間,主航道水束如帶,蜿蜒穿行。豐水時期則水連成片,漸成湖形。
清豐山溪入湖口左岸為南昌縣紅旗聯圩新圖電排站,紅旗聯圩東北部瀕臨鄱陽湖,堤線成東凸圓弧狀,自西南向東北再折向西北,經湘子口、程家池等電排站至長鬍子電排站,贛江南支於此處匯入鄱陽湖。贛江南支來水自西向東沿紅旗聯圩北部堤線流至程家池,穿過南湖洲、狗尾洲到達三江口與撫河水匯合。主航道兩側與各內湖相臨,其間隔有帶狀草洲,寬度為200~600米,高程15米。河道南部沿程分佈有南湖、程家池、玉羅湖、北口灣,北部為草灣湖、鯽魚湖,這些湖泊均為鄱陽湖季節性內湖,枯水獨立成湖,汛期則連為鄱陽湖大湖體。枯水期草洲沙灘顯露,港道湖泊星羅棋布;豐水季節水波連天,一碧萬頃。
贛江南支入湖口左岸為五豐圩頭河子村,沿臨湖堤線往北3.5千米,經五豐大成排水閘至東吳頭排水閘,該閘口原為贛江南支分支入湖口,於1976年建閘聯圩堵口。再沿黃湖聯圩南部中段堤線往北偏東11千米,經彭澤湖、玉豐電力排灌站至黃湖排水閘,堤線東部為鄱陽湖。然後折向西8千米,經黃湖分洪區分洪門口、東沙湖和石頭河電力排灌站至下西舍磨盤洲,有贛江中支自西南向東北注入鄱陽湖。磨盤洲為一北大南小的鵝卵形,面積8平方千米。河口區為泥砂淤積形成三角洲微地貌。
贛江中支入湖後分三支匯入鄱陽湖大湖體。雙嶺河靠南沿黃湖聯圩的北部堤線,自西向東穿過雙嶺洲匯入;中間一支沿磨盤洲東側自西南向東北越銘溪洲匯入;靠北一支毛細糰子河於磨盤洲西側與南湖圩東部堤線之間,北流4.6千米至南湖閘納贛江北支沙汊河入湖。北支官港河入湖后,折向東流4.7千米至朱北閘,轉北流入飯河進入鄱陽湖大水體。
在西庄聯圩的東、南、西部各有一湖與其相鄰,分別是大汊湖、象湖和中湖池,為鄱陽湖季節性湖泊。湖濱地勢平坦,氣候溫和,魚產豐富,冬季候鳥成群。中湖池西北約1千米為永修縣吳城鎮,中間隔贛江西支相望。
贛江和修河匯合后形成鄱陽湖西水道,往北偏西流5.5千米至吉牛山,進入北部湖區。兩岸沿程分佈著大面積季節性草洲,高程約14米。右岸的吉牛山和橫洲與吉山(高程86.7米)相連,梅西湖靜卧其間。東部水隔200米為松門山,高程90.9米,東西長9千米,南北最寬處2.5千米,東部瓢頭最窄不足200米。松門山如一巨形水瓢橫卧於萬頃碧波之中,將鄱陽湖劃分為南北兩部分。吉山和松門山均為沙山,由湖水衝擊和風力堆積而成。松門山南距廿四聯圩16千米,該湖域枯水期泥灘草洲大面積顯露,湖區群眾常在此放牧和採集綠肥。
其東岸為一片狹長堆積階地,高程22~35米,村落密布,屬余干縣梅溪鄉。其間有公路從瑞洪鎮自南向北與康山大堤西端糯米咀相接,大堤管理局和江西省康山綜合墾殖場即設於此。西部為鄱陽湖水體。三河來水在三江口匯合后,東沿康山大堤東北流13千米,過湖洲嶺口、新生洲、打網洲入康山河至鑼鼓山,左岸沿途經過獨洲湖、筲箕湖、鯿魚湖,三湖均為鄱陽湖季節性內湖,枯水成湖,汛期與大湖連為一體,屬余干縣。獨洲湖面積6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5米,最深處3米以上,以五個獨立沙洲而得名。筲箕湖和鯿魚湖因形似筲箕和鯿魚而得名,面積均為3平方千米,一般水深1.5~3米,水產資源豐富。
康山河自鑼鼓山沿東湖與南疆湖之間北流17千米至都昌縣周溪鎮瓢山與饒河來水匯合。南疆湖位於余干縣康山鄉與鄱陽縣蓮湖鄉之間,為兩縣界湖,南抵康山大堤,北通饒河來水,東臨蓮西圩,西隔康山河與東湖相近,湖水面積21平方千米,一般水深4.6米。東湖位於余干縣康山鄉與南昌市新建區南磯鄉之間,為兩縣界湖,為康山鄉漁民捕撈場所,東臨康山河,西接南磯島,水面面積32平方千米,水深6~8米。南疆湖和東湖均屬鄱陽湖內湖,水產資源豐富,枯水成湖,四周為大面積泥沙灘地。
康山大堤以北、鄱陽縣蓮湖鄉西南,東至饒河分支黃港左岸,形成一開口向西的湖灣。大小湖泊星羅棋布,草洲錯落其間,河叉湖港縱橫,較大湖泊有大蓮子湖和雲湖,兩湖交叉相連,面積共約50平方千米,水深6米,盛產蓮子,因此得名。水草豐茂,是鄱陽、余干兩縣魚類產卵場。
鄱陽湖 長山島周邊水域
瓢山為四縣交界湖域,東部為鄱陽縣,西部為南昌市新建區,南部屬余干縣,北部歸都昌縣管轄。東水道自瓢山西北流16千米,過蛇山、棠蔭、三山至朱袍山。枯水季節東水道兩側湖灘草洲大片相連,高程13米左右,放眼望去,無邊無際。每年漁汛,大小漁船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饒河另一支汊本港沿珠湖聯圩西北流過西山進入鄱陽湖大湖體。右岸為珠湖分蓄洪區,左岸與大湖連為一體,沿途分佈著季節性洲灘湖泊。
珠湖聯圩北部為鄱陽湖東北湖灣,湖域呈東南向長方形,長22千米,寬8.5千米,湖水清澈,水質優良。周邊為湖積平原,高程25~35米。冬枯季節,湖水落槽,泥洲沙灘大面積顯露,高程14.5~15.5米,港道蜿蜒,內湖棋布;豐水期則碧波萬頃,與鄱陽湖大水體相連。其東北部鄱陽縣朗埠,有潼津河自東北向西南匯入,北部有漳田河自北向南於鄱陽縣獨山匯入。
西北部為都昌縣沿湖鄉鎮,村落密布,大小湖汊犬牙交錯,自東向西依次為酬池湖、平池湖和西湖。酬池湖位於西河入湖口西南、都昌縣南峰鄉南部,面積約4.5平方千米。平池湖為一南北向狹長湖汊,長約6千米,平均寬度不足1千米,位於酬池湖以西3千米、萬戶鄉東部。西湖,又名西湖渡,在都昌縣西源鄉與萬戶鄉之間,以位於萬戶鄉西部而得名,南連石牌湖、焦潭湖,土塘水於北部茅山林場處匯入。豐水期面積約15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3米。湖濱地勢平坦,水草肥美,魚產豐富。石牌湖水面面積約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4米,豐水期與眾多湖泊連成一片。因湖中及兩岸有3處礁石,稱作石牌,故名。
西源鄉西南、焦潭湖以西為周溪鎮,該鎮東、南、西三面瀕臨鄱陽湖,境內湖港水面星羅棋布,水質優良,水產養殖條件得天獨厚,是都昌縣珍珠養殖基地,其珍珠加工產品遠銷國內外。
朱袍山附近水域
東水道自朱袍山沿主航道北流6.4千米出黃金黃金咀咀——松門山瓢頭,進入北部湖區。
北部湖區為鄱陽湖入長江水道,長65千米,寬3~14千米,約佔湖泊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流域面積大於200平方千米的直接入湖河流2條。湖區都昌、廬山、湖口一帶為低山丘陵,岸多岩壁,底質大多是石礫、細沙和粉沙。湖區名勝古迹眾多,與廬山國家風景名勝區交相輝映,是著名的旅遊勝地。
東水道進入北部湖區后,西北流轉西流9.8千米至南山、大磯山南都昌港入口處,穿過大磯山與松門山、吉山之間西流轉西北流18千米至渚溪河口,與西水道來水匯合,是都昌縣通往南昌市和長江的主航道,北部為都昌縣,南部屬永修縣。枯水期顯露出大面積沙灘,高程11~12米。南山、大磯山呈東西向長形排列,之間湖水相隔,寬度約300米。
南山與都昌縣都昌鎮之間為東湖,為鄱陽湖東部湖汊之一,面積0.8平方千米,平均水深0.9米,魚產豐富。1959年,在都昌縣城與南山之間修築東湖堤,堤線長650米,寬8米。
大磯山以北、都昌鎮西北部為磯山湖,系1977年在其西部的射山、松古山和大磯山之間築堤圍湖而形成。西水道自吉牛山西北流轉東北流11.5米至渚溪河口與東水道匯合,沿岸為季節性草洲和沙灘,高程12~14米。左側為蚌湖,位於星子縣南部,西臨德安縣,南為永修縣,與沙湖、南湖相通,西北鄰寺下湖,西南納修河尾閭分支楊柳津河匯入,呈南北向長四方形,面積約80平方千米,水深2~3米,最大水深10米以上,水產資源豐富。寺下湖為鄱陽湖西部湖汊,屬星子縣。沙湖北瀕蚌湖,西隔沙湖山與南湖相近,東南為修河下游尾閭,面積約8平方千米,水深1.5~2米,最大水深7米。南湖位於德安縣東南部,東連蚌湖,西部湖濱為低小丘陵,南部為低殘丘濱湖堆積階地,京九鐵路經其西側3千米處通過,西北有博陽河來水在共青城匯入,北經星子縣蓼南、蚌湖鄉匯入西水道。面積2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6米,水位季節性變化大,水產較豐富。
東西兩大水道在渚溪河口匯合后,東北流經老爺廟轉西北流,再轉東北流至星子縣南康鎮。以主航道為界,東部屬都昌縣,西部屬星子縣。主航道呈南北向正“S”形,流程17千米。枯水期主航道水束如帶,蜿蜒而行,兩側沙灘大面積相連,高程10~11米。主航道右側、老爺廟東南部為新妙湖,南距都昌鎮8.5千米,為鄱陽湖區支汊湖,東納徐埠港來水。
老爺廟水域
十里湖水域
入江水道自廬山市區沿主航道東北流15千米,經火焰山、馬鞍山至鄱陽湖最窄湖域——屏峰至長嶺卡口,此處湖面寬僅3千米。自此出都昌、廬山境,進入九江市濂溪區、湖口縣轄區稱為湖口水道,為鄱陽湖注入長江總出口。北流15千米,經蛤蟆石至鞋山,東岸為湖口縣,西岸屬濂溪區。環廬山山南公路在鄱陽湖西北岸廬山市和濂溪區境內經過。湖區兩岸地形多為中低山、丘陵和湖積平原。湖底高程黃海基面以下9.4米,為鄱陽湖最低點。枯水期湖水歸槽,洲灘顯露,水道寬僅300~1000米,水流湍急,與河流無異。汛期煙波浩淼,湖灣港汊犬牙交錯。沿途有溪港來水不斷匯入。
都昌縣蘇山鄉西南7千米處的鄱陽湖入江水道東側,有柏水湖,又名八里湖,北靠馬鞍島與老橋湖相連,南到豬頭山,東至鄧家,西接入江水道。枯季獨自成湖,湖面約1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米,水產資源豐富,為蘇山鄉主要產魚湖汊之一。老橋湖位於馬鞍島東部,面積約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3米,水位年際變幅大,枯水期出現許多沙灘。高橋湖南抵馬鞍島,北至屏峰,東南與老橋湖相連,面積約5平方千米。在屏峰與鞋山之間,入江水道東部,有一湖汊名皂湖,呈西南向長形,面積約3平方千米,汛期平均水深8米左右。南有山溪河流來水,北入鄱陽湖,水產豐富,年產鮮魚100噸。西南連大橋湖,其原屬皂湖的一部分,因大橋壩將皂湖分為兩半而成,面積約2平方千米,平均水深6~8米。
鞋山(大孤山)附近湖域稱鞋山湖,東與南北港相望。面積4.5平方千米,一般水深9米。南北港為鄱陽湖支汊湖泊,由南港湖和北港湖連通組成,位於湖口縣城南5公里,湖口水道右側。湖口水道自鞋山東北流11千米,穿過湖口大橋,在湖口縣雙鍾鎮下石鐘山匯入滾滾東流的長江。
鄱陽湖承5河通長江,成為全省的“集水盆”,五河入江的“中轉站”。水文特徵表現是一個吞吐型、季節性的淺水湖泊。年內季節性和年際間差異性的水位落差的巨大變幅依然不變,年內變幅在9.59~15.36m,年際間最大變幅達16.69m。在一年中水位與湖面積變化很大,如1976年洪水期星子水位21米,湖面積約3841平方公里,容積約260億立方米;枯水期星子水位16米,湖面積約526平方公里,容量約僅9億立方米。“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線”“、是鄱陽湖的自然地理特徵。鄱陽湖在調節長江水位、涵養水源、改善當地氣候和維護周圍地區生態平衡等方面都起著巨大的作用。
鄱陽湖是流域的匯水中心,僅以湖口與長江相通,控制著流域與長江的水量吞吐平衡,多年平均年人出湖徑流量1509億立方米。它不僅接納流域五大河來水,湖區周邊還有14條30公里以上的河流直流人湖,在一定的情況下還接受長江水倒灌。
湖口石鐘山水域
鄱陽湖流域多年平均年進湖(含五河控制水文站以下水網區)沙量(指懸移質,下同)2104.2萬噸,其中主要來自五河,為1834.2萬噸,佔87.2%;區間279萬噸,佔12.8%。五河進湖沙量以贛江最多,平均每年1152萬噸;信江次之,平均每年242.2萬噸;修水第3,平均每年195萬噸;撫河第4,平均每年154.7萬t;饒河最少,平均每年90萬t。泥沙入湖主要集中在五河汛期4~7月,占年總量的79.3%,其中5~6月佔51.5%。全年以6月所佔比例最多,占量變差係數Cv在0.15~0.25之間;年內分配也很不均勻,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約佔全年降水量75%左右。
鄱陽湖[長江流域湖泊]
廬山,位於江西省九江市南,雄峙於長江之濱、鄱陽湖畔,東距鄱陽湖長嶺-屏峰卡口7千米,是一座變質岩斷石山,其拔地而起,主峰大漢陽峰高程1474米。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為世界地質公園和中國國家地質公園,亦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曾為國民黨政府的“夏都”。不僅是聞名中外的風景名山,也是一座佛教名山,是中國佛教凈土宗的發源地,著名寺院有東林寺、萬杉寺、海會寺、歸宗寺、棲賢寺等。廬山景區內森林蔭郁,植被豐富,建有廬山植物園和九江珍稀瀕危植物種質資源庫。1996年,廬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南山,與都昌縣都昌鎮隔東湖相望,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蘇轍、黃庭堅都曾到此遊覽。山上還留有蘇東坡的七絕《過都昌》石刻碑,保留著南山寺、野老泉、翻經台、八仙石等名勝古迹。
石鐘山
康山,又名康郎山,在余干縣縣城西北鄱陽湖東南湖中,原是鄱陽湖中一大島嶼。南北走向,面積3.5平方公里,海拔23.4米。因屹立鄱陽湖中,能抗風濤,又稱抗浪山。1966年是興建康山大堤后,被圍在圩內,有公路直通島上。全島面積3.5平方公里。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康山是朱元璋水軍的大本營。島上有古迹忠臣廟、閱兵堪、晏公廟、八角廟及朱元璋手植古樟群,離島不遠處還有插旗洲、香爐墩及十里荷花等景點。朱取勝后,在此建忠臣廟,祀死難忠臣韓成等36人。
大小磯山
松門山
松門山蜈蚣頭
松門島,又叫松門山,隸屬永修縣吳城鎮。松門山海拔90.9米,最低點16.5米,一般海拔30米。鎮內有兩處江南罕見的獨特地貌,吉山、松門山相互毗鄰、東西相連,各近20多平方公里的水中沙山,將鄱陽湖分為南北兩段。松門島是一個漁村島,島上居民大多以打漁為生,島上環境優美,風景獨特。
湖山島
長山群島
鞋山
馬鞍島,與鄱陽湖畔的青山相鄰,不過7公里水程,在青山老碼頭前就可遠觀馬鞍島。鄱陽湖中的島嶼大多以山為名,馬鞍島又名馬鞍山,因形似馬鞍而得名,山最高處海拔123米。
棠蔭(群)島,位於都昌縣周溪鎮,與泗山隔湖相望。棠蔭島是鄱陽湖中心的一個小型孤島,由老虎口壩、過頸壩、廟灣壩、王家壩與周圍山丘連接組成,面積0.87平方公里。位於鄱陽湖中心部分,江西境內五大河中,除修河與贛江西支以外,河水都在棠蔭島水域彙集,1957年在此設棠蔭島水文站,水文工作者形象地比喻為鄱陽湖的“肚臍眼”。棠蔭島由多處山丘組成,20世紀七十年代建築的一條湖上主壩和三條附壩將它們連成一體。棠蔭島上山坡地面積300餘畝,是周溪鎮的一個自然行政村。
南磯山,位於南昌市東北約60公里處的鄱陽湖西南近岸尖湖域中,是南山與磯山兩座相鄰小島的總稱。南磯山自然環境優美,枯水季節時是一望無際的草洲、湖泊、沼澤地和濕地。南山、磯山兩個島嶼位於鄱陽湖中央 南為一島鄉,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4800人,高程20~27米,汛期四面環水。
蓮湖島,鄱陽湖最大島嶼,面積42平方公里,全境屬鄱陽縣蓮湖鄉。鄱陽縣城西南隅,鄱陽湖東南岸邊。蓮湖鄉為一濱湖水鄉,東靠饒河左岸,南部為低丘崗地,高程22~37米,間有內湖相隔,北部為水面和草洲。
朱袍山島,位於九江市都昌縣和合鄉南部,四周共有六個大小不一的島嶼。朱袍山地理位置優越,北部為都昌縣,上饒市鄱陽縣在東部,東南是余干縣,西南是南昌市南昌市新建區。朱袍山水域成了重要的水運交通要道。自古以來,江西地區的一些瓷器、木材的水上販運,都需要經過朱袍山水域。傳說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曾在此大戰。為紀念朱元璋,後人將這座小山取名為朱袍山。朱袍山位於鄱陽湖的淺水區,每年春汛(約在三、四月份)至秋汛(約十月份)期間,形成湖中島嶼,退潮後周邊形成了大量的洲灘濕地。朱袍山水域有大量的魚、蝦、螺、蚌等,豐富的水生動植物成了鳥類的豐富餌料。加之氣候適宜,又無工業污染,朱袍山地區成為鄱陽湖鳥類的重要棲息地。
落星墩,亦稱德星山、寶石山,在陶淵明詩中稱其為曾城。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星子縣城南三里的鄱陽湖的二里湖中,總面積不過1800平方米,高程21.8米。是一座小小石島,高若數丈,縱橫周回大約一百餘步。形如星斗乍看像是浮在水面,傳為墜星所化,宋人蔣之奇有“今日湖中石,當年天上星”的詩句形容。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載:“落星石,周回百餘步,高五丈,上生竹木,傳曰有星墜此以名焉”。王安石、黃庭堅、朱熹游此皆有題詠,王安石詩中所形容的“萬里長江酒一杯”更是千古流傳。
印山島
大小磯山,座落在都昌縣城西門二十幾裡外的鄱陽湖邊,大磯山綿亘十餘里。山上樹木繁茂,林壑幽深。山腳下臨湖的隘口與彭蠡湖水相連。小磯山在大磯山西,相距約千米,突兀於湖面,狀若小雄雞而得名,最高點海拔73米。登小磯山北可望廬山飛雲,南可覽鄱水。大、小磯山之間為七星墩。相傳唐代詩人羅隱葬於此。大、小磯山中間,故曰磯池。磯池內風急浪高,驚濤翻卷,與磯池外的平靜湖面成了兩重天地,是船夫鄱湖行舟的風口浪尖。
蛤蟆石,位於鞋山西南部湖中,直線相距6.5千米,遠望似一隻大青蛙頂波逐浪,張開大嘴朝著鞋山鼓噪,形象栩栩如生。
鄱陽湖水系是由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水五大河流及各級支流,加上青峰山溪、博陽河、樟田河、潼津河等獨流入湖的小河,以及其他季節性的小河溪流和鄱陽湖組成,以鄱陽湖為匯聚中心的輻聚水系。鄱陽湖水系是一個完整的水系,各大小河流的水均注入鄱陽湖,經調蓄後由湖口流入長江,成為長江水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贛江,上游發育於武夷山南段、南嶺東頭和羅霄山南段之間的谷地。由上游貢水在八境台下與西來的章水會合成。贛江納淦水和左岸的袁水、澧江(習慣稱消江)和錦江,過南昌八一橋后,被揚子洲分為兩股:左股至南昌樵舍又分為兩支,即西支和北支;右股至塘山亦分為兩支,即中支和南支。西支為贛江主河道,流經聯圩、昌邑后直下永修吳城入鄱陽湖。北支自樵舍流向東北,至田壟羅家又分為左右兩股,稱官港和三官河,分別沿五星圩、成新圩兩側流入鄱陽湖。中支穿流於塘山、蔣巷、南新,最後被磨盤洲和雙嶺洲分隔成數股入湖。南支過尤口、滁搓,至萬家分為左右兩漢:左漢流向東北入湖;右漢入余干,注北口灣,再經康山河入湖。
撫河,發育於武夷山與零山之間的谷地,古名汝水,隋開皇九年(589年)置撫州后遂稱撫河。河長349公里,干支流遍及廣昌、南豐、南城、宜黃、祟仁、樂安、資溪、金溪、黎川、臨川、撫州、東鄉、進賢、南昌縣、南昌市等15個縣市,集水面積17186平方公里,占鄙陽湖流域的10.6%。在豐城王家洲以下,分漢甚多。原主流經進賢溫家圳和南昌縣的武陽、徑口、新聯等地后入金溪湖,再匯鄱陽湖。另兩漢於南昌縣三江口會合,不久又分開:一漢經向塘至武陽與主流會合;另一漢經南昌市區入贛江。20世紀50-60年代整治贛撫平原時,將撫河主流改道在進賢架橋東流北折入南昌縣青嵐湖,再經金溪湖通鄱陽湖。
信江,在漢代,信江因流經余汗縣而稱余汗水,隋簡為余水,置信州后遂稱信河、信江,並隨地而有不同的名稱。信江發育於懷玉山與武夷山之間的谷地,全長356公里,干支流遍及玉山、廣豐、橫峰、上饒縣,上饒市區、鉛山、弋陽、貴溪、鷹潭、東鄉、資溪、金溪、余江、余干、波陽等縣市,集水面積16890平方公里,占鄱陽湖流域的10.4%。信江過鷹潭后,折向西北,成為貴溪與余江的界河,其間在貴溪方向納硬石河。后入余江,過石港分為兩支:左支納白塔河;右支過錦江鎮之後又與左支合流。入余干后河道增寬,至百皺嶺分為東西兩支:東支較小,史稱東大河,古名城西津,今稱互惠河,流至互惠灘又分為兩股:右股流至波陽珠湖農場納萬年河后北上與樂安河匯合;左股曲折北行至金山入鄱陽湖。西支較大,稱西大河,至龍津分為3支:北支名三塘河;中支仍稱西大河,亦稱龍津北支;南支稱寨上河。最終又合為一,經瑞洪鎮入湖。
饒河,古稱番水。秦置番縣,西漢設縣治於番陽,東漢時寫作鄱陽,水作鄱水,后稱鄱江。隋置饒州后遂有饒河之名。它有樂安河和昌江二源,分別長279公里和253公里,而會合后的饒河僅長33公里,故應採取二源說。饒河的長度即從樂安河的源頭起算,為313公里,在江西境內流域面積為13247平方公里。其干支流在省內遍及婺源、德興、玉山、樂平、弋陽、萬年、浮梁、景德鎮、余干、波陽等10個縣市。樂安河入波陽與信江尾閶東大河匯合后,至角山前分為兩支:小支西去於表恩入鄱陽湖;大支北上至姚公渡與昌江會合成饒河。樂安河與昌江會合后的饒河,向西北流經鄱陽鎮,至堯山劉家分為兩支:南支為主河道,向西經龍口入鄱陽湖;北支經聶家、羅潭等地后入湖。
修水,亦稱修河,因水流修長而得名。它發育於幕阜山與九嶺山之間的谷地,以查津河為源河,發源於修水縣西緣的幕阜山西段黃龍山。流經修水、武寧、永修3縣城後轉入吳城,與贛江並駕齊驅一程后,拐至蚌湖東岸王家洲入鄱陽湖。20世紀70年代,自武寧新寧鎮至永修拓林鎮之間的修水河段已建成全省庫容量最大的拓林水庫。修水的較大支流有右岸的大橋水、東津水、山漫水、安坪水、洋湖港、清江水、羅溪河、斜灘水、焉阝家背水、羅坪水、蔡溪河、潦河;左岸的楊津水、溪口水、杭口水、船灘水、碧田河等。干支流遍及修水、銅鼓、武寧、宜豐、永修、奉新、高安、靖安、安義等9縣市。全長389公里,集水面積14700平方公里,占鄱陽湖流域的9.1%。上游可放竹筏,中游可行小船,下游可通10噸左右的船隻。
清豐山溪,豐城一帶贛江東岸有一些小支流,因贛江築堤而渲泄不暢,慢慢形成一條窪谷,經入們長期疏鑿,便形成一條幾乎與贛江平行的半天然半入工的渠道,因大致在清江(今樟樹)、豐城範圍以內,故稱清豐山溪。它西南起於豐城黃墓圩,東北止於南昌縣雙洲李,長40公里。在黃墓圩以上,有一條天然山溪名薌水,長51公里,它與清豐山溪連接較自然,故可把它看作是清豐山溪的源河,發源於樟樹、豐城、新干交界的玉華山,向北穿越樟樹東部,到黃墓圩后便是清豐山溪(黃墓圩以下的清豐山溪又俗稱新河)。之後,它相繼於右岸納豐水、秀水、搓水、白土水(不足30公里)、儲水等支流,直至南昌縣雙洲李。1958年開鑿雙洲李至崗前的排水道,使清豐山溪注入被廢棄的原撫河主流故道。清豐山溪便經向塘、武陽、徑口、新聯等地后入金溪湖,再注鄱陽湖。
博陽河,又名敷淺水(廬山地區古稱敷淺原),古名博陽川,源出瑞昌和平山,經德安納廬山河後分南北兩支:南支入永修南湖,通鄱陽湖;北支入星子蚌湖,通鄱陽湖。
侯港水,在都昌境內,注新妙湖,通鄱陽湖。
土塘水,在都昌境內,注西南湖,通鄱陽湖。
漳田河,又稱西河,自安徽東至入波陽,納響水灘水后入鄱陽湖。
潼津河,又名東河,在波陽境內,由潼津西河(大塘河)和撞津東河(千秋河)會合而成,以潼津西河為正源,流至李家山入鄱陽湖。
康山河,位於鄱陽湖邊,南起余干三江口,北至都昌瓢山,西斜入湖,僅長30公里。康山河汛期為鄱陽湖一部分,汪洋一片;枯水期方顯露河槽。
鄱陽湖是古代從北方進入江西的唯一水道。湖口是鄱陽湖航道連接長江航道的主要關口。為鄱陽湖入長江水道,長65千米,寬3~14千米,湖區內,東、西兩大水道為鄱陽湖水運大動脈,吳城(鎮)至湖口為Ⅲ級航道,常年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南山往北有1.6千米港道通都昌鎮碼頭。
贛江和修河匯合后形成鄱陽湖西水道,向北偏東通至湖口。信江西大河在余干縣瑞洪鎮章家入湖后,西北流9千米,過牛頭山、北口灣北部至三江口,與撫河和贛江南支來水匯合,三江口因此得名。秋冬季節三江口顯露,為余干縣通航至南昌的必經之路。饒河在鄱陽縣雙港鎮堯山入湖后,主航道沿蓮北圩西流轉西南流11.6千米至龍口,右岸為帶狀草洲,寬度為0.3~2千米。出龍口南流轉西北流14千米至瓢山與康山河匯合后形成鄱陽湖東水道,是鄱陽縣入鄱陽湖、進入長江的主要水道。
北部湖區撫河在茌港人工改道向東流經青嵐湖於進賢縣三陽街匯入金溪湖,主航道自南向北偏東流至大湖口。東南部余干縣境內,康山河為鄱陽湖內河,枯水期為河,平均寬度400米,一般水深5米,兩岸多湖泊、泥沙灘地,全程可通航,為余干縣入鄱陽湖、長江的主要水道。
鄱陽湖西岸諸小河,大都源於廬山,山陡流短,有飛泉之勝,無舟楫之利。
胡耀邦陵園,在共青城市境內面臨鄱陽湖海拔42.7米的富華山。
鄡陽古城遺址
老爺廟,位於都昌縣城西北17千米的鄱陽湖東岸,與星子縣城南康鎮隔湖相望,南北直線相距7千米。該廟始建於唐朝,構築於西山南麓7米多高的石台上,負山臨湖,依勢而構。相傳元末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后,敕封該廟為“黿將軍廟”,後作“元將軍廟”。清嘉慶十五年(公元1810年),加封為“顯應元將軍廟”,太平天國時期被毀,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大修,更名為“定江王廟”。1946年修葺擴建,改稱“老爺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多次進行維修,廟貌煥然一新。廟后保留有朱元璋的點將台、插劍池和親書“水面天心”題刻等遺跡。
望湖亭,位於永修縣吳城鎮北部,為贛江和修河的入湖匯合處。亭始建於晉代,今存民國初年建築,登亭遠眺,天水一色,舟楫賓士,景色極佳。望湖亭又名望夫亭,相傳元末陳友諒駐兵吳城鎮,與朱元璋大戰鄱陽湖。其愛妃婁玉貞聰明機敏,為陳獻上克敵妙計,並囑其勝則揚旗擊鼓而歸,敗則偃旗息鼓而回。陳率師出戰後,婁妃日夜佇立望湖亭,盼夫凱旋。陳友諒按婁妃之計,果然大敗朱元璋,卻故意偃旗息鼓,佯裝大敗而歸。婁妃遠望帥旗已降,誤以為陳已陣亡,悲痛之極,投水而死。後人為紀念婁妃,便將望湖亭叫作望夫亭。
鄱陽湖國家自然保護區,以永修縣吳城鎮為中心,包括大湖池、沙湖、蚌湖、朱市湖、梅溪湖、中湖池、大汊湖、象湖、常湖池等9個子湖,地跨2市(南昌市、九江市)、3縣(永修、星子、新建)、16個鄉(鎮、場),總面積2.24萬公頃。每年冬季成千上萬的珍稀候鳥在這裡越冬棲息,素有“候鳥樂園”、“鶴之王國”之美譽。
忠臣廟,在余干縣康山大堤保護區西北部康郎山上,是明太祖朱元璋為紀念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18年之中而犧牲的16位將士所建,經歷代修繕至今仍存,供遊客觀覽。
長樂聯圩,位於南昌縣東部,東濱鄱陽湖,西北至撫河故道右岸,南至撫河左岸。堤線長101千米,堤頂高程22.09~23.74米,堤頂寬4~8米,防洪能力20年一遇。全堤共有建築物95座,電力排灌站55座。圩堤保護面積275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78萬公頃,人口20.5萬。紅旗聯圩位於南昌縣東北部,贛江南支與撫河故道尾閭之間。圩區原為贛江、撫河入鄱陽湖三角洲地。圩堤長84.6千米,堤頂高程21.76~22.82米,堤頂寬8米,防洪能力20年一遇。全堤有建築物43座,電力排灌站28座。圩堤保護面積39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2.04萬公頃,人口27.9萬。進賢縣長樂聯圩東部堤線亦為鄱陽湖湖岸線,臨湖堤線長12.3千米。
五豐圩,和黃湖聯圩同為蔣巷聯圩組成部分。蔣巷聯圩位於贛江南支和中支尾閭之間,北隔中支與南新聯圩相望,南隔南支與紅旗聯圩相望,東臨鄱陽湖,為一四面環水、地勢低洼的獨圩島鄉,歸南昌縣管轄。圩堤長86.9千米,圩區保護面積150平方千米,其中耕地0.93萬公頃,人口6.82。堤頂高程22.02~23.22米,堤頂寬7~8米,防洪能力20年一遇。全堤共建有電排站、自流排水閘和小型灌溉站涵等建築物46座。蔣巷聯圩東北部為黃湖分蓄洪區,面積45.5平方千米。黃湖聯圩最早建於明萬曆年間,清道光二十八、二十九年(公元1849、1850年)大水,圩潰田荒,至民國初重建。原屬南昌市新建區,1953年劃歸南昌縣蔣巷區,現被列入鄱陽湖分洪區之一,承擔長江超額洪水2.92億立方米的分洪任務。
南湖圩,長15.0千米,圩區保護面積12.9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030公頃,人口0.41萬,為成新農場的一部分,屬南昌市新建區。二水匯合后,東流3.5千米至朱港南站,折向北分多條港汊匯入大湖體。其西部為南昌市新建區朱港農場,農場南、東、北三面臨湖,臨湖堤線長14千米,自南向北沿途有排灌站、排水閘11座,屬成朱聯圩。成朱聯圩位於南昌市新建區境內,贛江北支尾閭官港河與沙汊河之間,為一封閉圩區。堤線長44.1千米,圩堤保護面積44.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3370公頃,人口1.66萬。朱港農場西部為恆湖農場,屬廿四聯圩,其間有贛江北支官港河自南向北注入鄱陽湖。
西庄聯圩,在廿四聯圩西北4.5千米為永修縣西庄聯圩,圩堤封閉,汛期四面環水,堤長22千米,堤頂高程22.5米,保護面積11平方千米,其中耕地867公頃,人口0.9萬。
廿四聯圩,位於南昌市新建區東北部鄱陽湖濱,圩區四面環水,西濱贛江西支(主支),北臨鄱陽湖,東南面靠贛江北支和贛江北支官港河。圩區內主要有昌邑鄉、聯圩鄉和恆湖農場。堤線總長91.1千米,圩區保護面積182.2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33萬公頃,人口6.5萬。經鄱陽湖區一期治理工程建設后,堤頂高程為20.62~22.79米,堤頂寬6~8米,防洪能力20年一遇。全堤共建有電排站、涵閘等建築物38座。從贛江北支官港河入湖口,往西偏北沿廿四聯圩北部堤線,經五湖站、湛下汊閘、板山站到大塘閘,臨湖堤線長21千米。
康山大堤,位於余干縣西北邊緣康山鄉,北濱鄱陽湖,南部以低丘和小隔堤與信瑞聯圩相鄰。堤線西起康山墾殖場糯米咀,向東北經梅溪咀、沙夾里、鑼鼓山、火石洲向東過大湖口、壽港、甘泉洲至大堤東端院前閘,與信瑞聯圩隔埠相靠,圩堤長34千米,圩保護面積343.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9620公頃,9個鄉、鎮、場,人口8.57萬。康山大堤於1966年動工興建,至1968年完成大堤圍墾工程,后經不斷培修加固,並於1981年建成大湖口、梅溪咀、里溪三座排水閘。1983年後經堵口復堤加固、護坡防浪,堤頂高程21.62~23.50米,防洪能力20年一遇。保護區內,沃野千里,內湖、河港縱橫交錯,是余干縣優質水稻和水產養殖基地。其作為鄱陽湖最大的分蓄洪區,在湖口水位20.59米時,承擔長江超額洪水15.66億立方米的分洪任務。忠臣廟東南2千米康山鄉官山村,設有餘干康山水文氣象站,該站建於1951年,為中央報汛站。
都昌縣周溪鎮南部築有周溪圩、梟陽圩,堤頂高程21.74米,防洪能力為6~8年一遇,保護面積18.66平方千米,人口1.5萬,是周溪鎮重要防洪設施。南部湖島棠蔭村,面積僅0.7平方千米,汛期四面環水,設有都昌棠蔭水文氣象站,該站建於1957年,為鄱陽湖水文氣象實驗的重要代表站。
南湖東北部星子縣蘇家檔鄉湖濱,在青山咀與土牛咀之間築有漿潭聯圩,堤長11千米,堤頂高程20.53米,保護面積11.2平方千米,防洪標準為8年一遇。
1986年城南筑南康堤,堤長3.69千米,堤頂高程22.59米,是保護星子縣城的重要防洪設施。星子水位站建於1934年,為中央報汛站。
都昌水位站設於鎮南部南山與大磯山之間的小島印山上,汛期四面環水,面積僅986平方米,高程28.8米,該站建於1952年,為中央報汛站。
徠湖口縣,雙鍾鎮鎮內湖口水文站建於1922年,是鄱陽湖水系入長江的總控制站。
蓮湖(島)鄉南、西、北三面分別築有蓮南圩、蓮西圩、蓮北圩,共計堤長30.2千米,堤頂高程21.11米,防洪能力5~6年一遇,保護面積41.68平方千米,其中耕地1530公頃,人口2.66萬。
鄱陽湖水系涉及的範圍南北長約620公里,東西寬約490公里,流域面積162225平方公里,相當於江西省國土面積166946平方公里的97.2%,其中156743平方公里位於江西省境內,占流域面積的96.6%,占江西國土面積的94%,其餘5482平方公里分屬閩、浙、皖、湘、粵等省份,占流域面積的3.3%。
鄱陽湖[長江流域湖泊]
鄱陽湖流域地貌北部以平原(鄱陽湖平原)為主,南部以山區(贛南山區)為主,中部(贛中丘陵山區)為過渡區。鄱陽湖流域西部近南北向的羅霄山及其向北延伸的九嶺山、幕阜山,東部近南北向的武夷山及其向北延伸的懷玉山、天目山、黃山余脈,與其間的鄱陽湖平原及以吉泰盆地為代表的眾多河谷盆地形成了東西三大地貌帶。鄱陽湖流域南北三大地貌區、東西三大地貌帶、及南高北低的地勢構成了流域的宏觀地貌格局。鄱陽湖流域地勢周高中低,三面環山,中部漸次由丘陵、盆地相間的地形向北成為坦蕩的平原,即長江流域五大平原之一的鄱陽湖平原,主要河流發源於東、南、西三面邊緣山地,順勢流入鄱陽湖。流域地貌類型以丘陵山地為主,丘陵山地約佔總面積的78%(其中山地佔36%,高丘42%),平原崗地約佔12.1%,水面約佔9.9%。除上述常見地貌類型外,還有岩溶、丹霞和冰川等特殊地貌。該地貌區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宜於農作和水產養殖,為鄱陽湖流域重要農業區,素稱“魚米之鄉”。
鄱陽湖[長江流域湖泊]
鄱陽湖濱湖平原以沖積性土壤為主,湖洲地區主要是草甸土和沼澤土。五河沖積平原和鄱陽湖沿岸旱地土壤主要有潮土、馬肝土和黃泥土,其中潮土是良好的旱地土壤。水稻土是本區最主要的耕作土壤,其中面積最大的是瀦育型水稻土,具有良好的肥力基礎和耕作性能。紅壤廣泛分佈在丘陵崗地,邊緣山地為紅壤、黃壤和黃棕壤,是發展林果業的良好土壤。
受地貌因素的控制,本區的植被亦呈圈層狀分佈:以鄱陽湖為核心的濕地生物群落位於本區的中部,廣大水體中分佈著水生植物,由深水至淺水分別為沉水植物帶一浮葉植物帶一挺水植物帶,還有廣布的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水體中還有種類繁多的魚類、底棲動物等。水位漲落區是面積廣大的湖灘草洲,棲息著數量眾多的珍禽水鳥,其中自鶴數量佔世界總數的95%以上,被稱為“白鶴王國”。湖灘草洲外圍的濱湖平原以栽培植物為主,丘陵崗地則生長著馬尾松林、荒山灌木草叢,許多已闢為果園。本區的邊緣山地分佈著馬尾松林、杉木林、毛竹林和荒山灌木草叢群落,地帶性植被為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但面積很小,除廬山外基本為次生林。森林面積27.6萬平方公里,占鄱陽湖流域森林面積的2.9%,活立木蓄積量1289萬立方米,占鄱陽湖流域活立木蓄積的4.4%,森林覆蓋率31.8%。
鄱陽湖流域自古以來是我國經濟較為發達的富裕地區,九江市、南昌市、都昌縣、星子縣、湖口縣都是歷史名縣。中國歷史上很多傑出人物如陶侃、徐稚、陶淵明、林士弘、劉恕、洪适、江萬里、朱耷、余應桂、馮去非、陳澔、曹彥約、黃澔等曾在湖區生活。這裡又發生過許多威武雄壯的英雄事迹,如周瑜操練水師,為赤壁之戰打下了基礎、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水戰(在《明朝那些事兒》中有生動描寫)、李烈鈞在湖口發起“二次革命”等。鄱陽湖及其周圍的青山湖、象湖、軍山湖等數十個大小湖泊湖水溫暖,水草豐美,有利於水生生物繁殖。產魚類100餘種,以鯉魚為主,其次為青魚、草魚、鰱魚、鱅魚,貝、螺產量也較豐。濱湖平原盛產水稻、黃麻、大豆、小麥,是江西省主要農業區。
到2003年,鄱陽湖區人口1112.51萬人,人口密度為412.8人/平方公里,是鄱陽湖流域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是流域平均密度255人/平方公里的1.62倍。湖區有九江市廬山區、湖口縣、星子縣、共青城市、德安縣(無接壤)、都昌縣、永修縣、南昌市新建區、鄱陽縣、余干縣、南昌縣、進賢縣等行政區域。由於江西省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以及省會南昌市座落在該區,因此該區域集中了全流域主要的高等學府,相應的中小學校教育也較完善,高等學校入學率全流域最高,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醫療衛生是全流域一流的,全省重要的醫院及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均集中在該區域,每萬人有床位數24.6床。鄱陽湖區也是全流域文化事業的中心,代表全流域水平的文藝、戲劇團體、電視廣播中心、新聞出版中心均在這裡。交通通訊發達,以省會南昌為中心的交通網路四通八達,鐵路、公路、航空、航運近可以直達各市、縣,遠可以通達全國主要城市,甚至直達部分國外城市及港澳。通信信息網路覆蓋全流域,通達全世界。
該湖區秋冬季節受修河水系和贛江水系等水源不足的影響,每年進入秋冬季節到第二年仲春,鄱陽湖則進入枯水期,形成“碧野無垠接天雲”的廣闊草洲。河灘與9個獨立的小湖泊連接,成為北方候鳥遷徙越冬的最佳之地。1992年,鄱陽湖被列入“世界重要濕地名錄”,主要保護對象為珍稀候鳥及濕地生態系統。
鄱陽湖區是鄱陽湖流域主要的平原區,有大片的低丘崗地和廣闊的沖積平原和河流三角洲,著名的贛撫平原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河流三角洲,面積達4000平方公里以上。平原崗地問河網密布,加上鄱陽湖水域,形成了中國、也是亞洲最大的淡水濕地區域,鄱陽湖濕地不僅是中國重要的濕地,也是世界重要的濕地之一。濕地水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鄱陽湖水質總體尚好,仍然以Ⅱ、Ⅲ類水為主,鄱陽湖出口斷面水質為Ⅱ類水,但湖體,特別是各河流入湖口斷面均未能達標,在Ⅳ類水以上,康山和都昌斷面為Ⅳ類水,主要污染物為總磷,蓮湖和哈蟆石斷面為V類水,主要污染物為總氮和總磷,表明鄱陽湖水體富營養化已較嚴重。入湖泥砂和泥砂淤積減少。由於鄱陽湖流域上游水土流失情況有所改善,加上河流梯級開發,贛江萬安水庫和修水柘林水庫的建成,攔蓄了大量下泄泥砂,所以鄱陽湖入湖泥沙量減少了41.4%,泥砂淤積量亦減少了42.3%。“退田還湖”工程實施后鄱陽湖調蓄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1998年大水后按照國務院“封山育林、退耕還林,平垸行洪、退田還湖、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加固干堤、疏浚河湖”的災后重建指導方針,鄱陽湖區實行了大規模的退田還湖、移民建鎮工程,總計退田還湖1180.94平方公里(其中鄱陽湖湖內退田還湖867.08平方公里),移民90.82萬人。鄱陽湖天然面積有所恢復,容積有所擴大。洪澇災害的威脅仍然嚴重。雖然鄱陽湖區實施了退田還湖,調蓄功能有所增強,但尚不能根除洪澇災害,由於鄱陽湖和長江洪水位呈抬升的趨勢,鄱陽湖最高洪水位10年平均升高0.29m,洪水出現頻率增加,洪澇災害的威脅仍然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