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景仁

謝景仁

謝景仁(370年—416年),陳郡陽夏人(今河南省太康),本名裕,字景仁,因與南朝宋武帝劉裕同諱,故稱字。東晉太保謝安侄孫。謝安二哥謝據之孫。桓玄大將軍府的參軍事,後補為黃門侍郎。與宋武帝劉裕是多年好友,兩家結為姻親,去世時年四十七。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下葬時,劉裕親臨哭奠,痛惜不已。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恃才傲物

謝景仁幼時為謝安所賞識,成年後出任前軍行參軍、輔國參軍事。東晉宗室權臣會稽王司馬道子世子司馬元顯寵奴張法順,權傾一時,朝廷內外官員無不登門拜訪,唯謝景仁不至。年三十,方為著作佐郎。元顯父子被桓玄所殺,謝景仁被提拔為桓玄大將軍府的參軍事,後補為黃門侍郎。桓玄篡位為楚帝時,領驍騎將軍。他博聞強識,善敘前言往行,經常陪同桓玄談話。

心腹幕僚

宋武帝劉裕早年在桓玄堂弟桓修手下任撫軍中兵參軍,謝景仁與他結識,成為好友。劉裕在東晉末年掌權后,任其屬下司馬一職。義熙五年,劉裕率軍北伐,任命謝景仁為琅邪王司馬德文的大司馬府左司馬,專總府任,右衛將軍,加給事中,又遷吏部尚書。后因公事被免職,以白衣領職。義熙八年,遷領軍將軍。十一年,轉右僕射,仍轉左僕射。
他與宋武帝劉裕是多年好友,深受劉裕器重,兩家結為姻親,他的女兒嫁給劉裕次子廬陵王劉義真為王妃。另一女則嫁給琅琊王氏的王僧朗。
義熙十二年(416年),謝景仁去世,時年四十七。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下葬時,劉裕親臨哭奠,痛惜不已。

家族成員


祖父

謝據,謝安二哥。

父親

謝允,宣城內史。

兒子

謝恂,鄱陽太守。

孫子

謝稚,善於吹笙,官至西陽太守。

歷史記載


《宋書卷五十二 列傳第十二》
高祖為桓修撫軍中兵參軍,嘗詣景仁咨事,景仁與語悅之,因留高祖共食。食未辦,而景仁為玄所召。玄性促急,俄頃之間,騎詔續至。高祖屢求去,景仁不許,曰:“主上見待,要應有方。我欲與客共食,豈當不得待。”竟安坐飽食,然後應召。高祖甚感之,常謂景仁是太傅安孫。及平京邑,入鎮石頭,景仁與百僚同見高祖,高祖目之曰:“此名公孫也。”謂景仁曰:“承製府須記室參軍,今當相屈。”以為大將軍武陵王遵記室參軍,仍為從事中郎,遷司徒左長史。出為高祖鎮軍司馬,領晉陵太守,復為車騎司馬。
義熙五年,高祖以內難既寧,思弘外略,將伐鮮卑;朝議皆謂不可。劉毅時鎮姑孰,固止高祖,以為:“苻堅侵境,謝太傅猶不自行。宰相遠出,傾動根本。”景仁獨曰:“公建桓、文之烈,應天人之心,匡複皇祚,芟夷奸逆,雖業高振古,而德刑未孚,宜推亡固存,廣樹威略。鮮卑密邇疆甸,屢犯邊陲,伐罪弔民,於是乎在。平定之後,養銳息徒,然後觀兵洛汭,修復園寢,豈有坐長寇虜,縱敵貽患者哉!”高祖納之。及北伐,大司馬琅邪王,天子母弟,屬當儲副,高祖深以根本為憂,轉景仁為大司馬左司馬,專總府任,右衛將軍,加給事中,又遷吏部尚書。時從兄謝混為左僕射,依制不得相臨,高祖啟依僕射王彪之、尚書王劭前例,不解職。坐選吏部令史邢安泰為都令史、平原太守,二官共除,安泰以令史職拜謁陵廟,為御史中丞鄭鮮之所糾,白衣領職。八年,遷領軍將軍。十一年,轉右僕射,仍轉左僕射。
景仁性矜嚴整潔,居宇靜麗,每唾,轉唾左右人衣;事畢,即聽一日浣濯。每欲唾,左右爭來受。高祖雅相重,申以婚姻,廬陵王義真妃,景仁女也。十二年,卒,時年四十七。追贈金紫光祿大夫,加散騎常侍。葬日,高祖親臨,哭之甚慟。與驃騎將軍道憐書曰:“謝景仁殞逝,悲痛摧割,不能自勝。汝聞問惋愕,亦不可堪。其器體淹中,情寄實重,方欲與之共康時務,一旦至此,痛惜兼深。往矣柰何!當復柰何!”
子恂,鄱陽太守。恂子稚,善吹笙。官至西陽太守。

軼事典故


賓退錄

《賓退錄》之七有這樣一條:“謝景仁居宇凈麗,每唾必唾左右人衣。殷沖則不然,小史非凈浴新衣,不得近左右。均之好潔,相反如此!”謝景仁生性好整潔,府第居所安靜美麗,每次要吐痰,不吐在地上,就吐在身邊僕人的手帕上。(古代“衣”作“布”解。)

俗說

南朝梁文學家沈約《俗說》記載謝景仁是一個演奏家:
謝景仁為豫章主簿,在桓元門下。元聞其善彈箏,便呼之。既至,取箏令彈,因歌秋風,意氣殊遠,元以此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