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張大寧的結果 展開

張大寧

北京鶴年堂中醫院名譽院長

張大寧,女,名譽院長、首席專家、副主任醫師。中國近代京城四大名醫施今墨之弟子、著名中醫腫瘤專家張仁濟先生之女。“國醫”雜誌專家顧問;上海癌症康復學校醫學顧問;北京抗癌樂園醫學顧問。

執業醫師信息


姓名:張大寧 性別:
醫師級別:執業醫師執業類別:中醫
執業證書編碼:141110102001438
主要執業機構:北京鶴年堂中醫醫院
執業範圍:中醫專業
發證(批准)機關:北京市西城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張大寧,畢業於北京市中醫藥學院。與其說學校教育對她是重要的,勿寧說自學並受先父耳聞目染更為重要。她立志從事中醫抗癌事業,想以畢生精力干出點名堂來。
張大寧
張大寧

個人作品


《中醫治癌新路》《實用癌症指南》
《察顏觀色辨健康》《高血壓自我康復全書》
《糖尿病自我康復全書》《失眠自我康復全書》
《風濕自我康復全書》《養腎補腎小百科》
《排毒治百病》《高血脂自我康復全書》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張大寧致力於中醫治癌理論創新,由她與先父張仁濟編著的醫學專著?中醫治癌新路?,已於1992年8月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她先後在中醫藥學術刊物上發表各種學術論文12篇;她曾應邀出席第14屆亞太地區和香港國際腫瘤學術會議,做?中西醫結合治癌?的專題演講;1995年作為中國中醫藥代表團成員訪美;1996年赴美國參加第三屆世界傳統醫學大會,獲傳統醫學優秀成果國際金獎;現還是中國抗癌協會康復會常委,並為世界中醫藥聯合會腫瘤專業委員會負責人。

治療成就

張大寧長期隨父行醫,在父親的細心傳授下潛心鑽研,深得嫡傳。她繼承併發揚了父親中醫治癌的精髓,堅持中西醫相結合的科學治癌思路,對肺癌、肝癌、食道癌、結腸癌、乳腺癌、膀胱癌、惡性淋巴瘤等多種癌症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減輕癌痛、降低癌熱、提升血象、防治放射性肺炎及肺纖維化等方面,有獨到之處。自1987年起,“百草”已診治海內外各類癌症患者15萬多人次,其中大部分為中晚期癌症患者。根據美國癌症學會編著的?癌症防治手冊?療效評定,張氏父女的治療總有效率達85%。
擅長治療
採用中醫藥治療各類腫瘤見長。
對乳腺癌、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宮頸癌、結腸癌、膀胱癌、前列腺癌、鼻咽癌、甲狀腺癌、白血病、惡性淋巴瘤、肉瘤、黑色素瘤等多種癌症臨床治療經驗豐富;在減輕癌痛、降低癌熱、提升血象,防治放射性肺炎及肺纖維化、乳腺癌術後上肢水腫的治療等方面有豐富經驗。

人物軼事


大師傳人深得精髓
張大寧的先父——人稱“抗癌神醫”、當代名醫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中醫治癌專家張仁濟,而張大寧則一直跟隨先父戰鬥在抗癌第一線,並擔任該中心主任。1998年張老83歲壽高仙逝后,張大寧仍日夜操勞為癌症患者排憂解難。
在眾多的癌症康復者中,張大寧的名字被人們傳誦、耳熟能詳並不奇怪。她以一雙神奇的“手”,把一個個癌症患者從垂危中搶救過來。
張大寧中草藥抗癌獲奇特療效,緣於其作為中醫抗癌大師張仁濟之傳人,深得先父中醫治癌之精髓與真諦。張仁濟原名張秀岩,1915年3月生於河北省樂亭縣,自幼聰穎、勤奮好學,博覽祖上大量藏書,尤其喜讀醫書。16歲考入河北省立第三師範學校。1937年,他棄教習醫,考入北平大學醫療系。1941年,又改學中醫,考上華北國醫學院,並成為我國著名的四大名醫之一、華北國醫院院長施今墨的入室弟子。以後,他又東渡日本,學西醫兩年。深厚的中西醫底子,為張仁濟一生堅持走中西醫治癌道路奠定了基礎。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張仁濟發現有54種中草藥具有治癌作用,如果將它們適當配伍,定能得到奇特的功效。張仁濟還獨群蹊經,走出一條既不同於西醫的手術、放化療,也不同於傳統中醫的“以毒攻毒”療法的“中醫抗癌免疫綜合療法”,千方百計地保護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是這種療法獲顯著療效的關鍵環節。
“帶瘤生存”獨辟蹊經。
張大寧在理論與實踐上創新發展了先父張仁濟中醫抗癌免疫綜合療法。張大寧提出的中醫抗癌免疫復康治療,有幾個顯著特點,一是“帶瘤生存,留人治病”。張大寧認為,手術、放化療及介入治療等是治療腫瘤的有效手段。但由於患病的病理、病變、病情不同,有的病人沒有手術指征和化放療條件,如強行施治,可能導致早期死亡。因此應該堅持因人施治。對於這類患者,中草藥治療有極大的優越性。“百草”用中草藥治療這類患者,取得了較好效果。個案隨訪已有帶瘤生存17年的患者,被人們稱為奇迹。二是“以人為本,整體治療”。以人為本,即以病人獨立個體為主體,一切治療原則以病人為中心,全面、科學地分析,確定整體治療方案。張大寧認為,癌是患者全身病變在局部的反應,所以在治療中要充分考慮病人的全身狀態。三是“依據體症,順勢療法”。就是不主張患者強忍,患者有疼痛就應治疼痛,不應一味顧慮因藥物成癮而不治疼;患者營養狀況好,就不必過分補營養;如果患者沒有手術指征,就不要手術,不然強行手術會激活原處於休眠狀態的癌細胞;患者不適合放化療,就不要放化療,而應以中草藥治療為主。四是要發揮傳統中醫藥丸、散、膏、丹等多劑型的優勢,內服與外用結合,全身治療與局部治療結合。五是強調天然百草治癌,講究用藥出奇、奇在新意,用藥求變、不守常規,用藥協時、適應節氣,用藥得體、順應病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