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張大寧的結果 展開
- 北京鶴年堂中醫醫院醫生
-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
- 北京鶴年堂中醫院名譽院長
- 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邊防總隊原總隊長
- 小行星
張大寧
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
張大寧,男,漢族,1944年農曆9月11日生於天津,徠1966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國醫大師、中央文史館館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現任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首席專家,天津市中醫腎病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導、博士后導師,國家級名老中醫。
中醫腎病學國家授銜專家,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共政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改革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全國中醫腎病學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會長,天津市中醫藥學會會長,天津市老衛生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天津市科普作協學會會長。
1966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現天津中醫藥大學)。
現任天津市中醫藥研究院名譽院長、首席專家,天津市中醫腎病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教授、博導、博士后導師,國家級名老中醫,中醫腎病學國家授銜專家,首批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公共政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改革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全國中醫腎病學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會長,天津市中醫藥學會會長,天津市老衛生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天津市科普作協學會會長,《中醫雜誌》、《中華中醫藥雜誌》等十餘種專業期刊編委會主任、副主任。
張大寧照片
科徠研方面,多年從事中醫藥治療腎臟疾病的臨床與基礎研究,他強調“在臨床實踐有效的基礎上,從事基礎研究”,作為首席專家,負責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課題多項,其研究成果證實,中醫藥對於腎小球硬化、間質纖維化、小管萎縮,以及血管狹窄等,都有著良好的效果,從而打破了西醫“不可逆”的理論,也為其它臟器硬化和纖維化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其領銜研究的“腎衰系列方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與實驗研究”、“TNF-α對腎間質纖維化細胞表型變化的影響及補腎活血法對TEMT的抑制作用”、“補腎活血法在腎間質纖維化上的應用研究”“補腎活血法治療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與基礎研究”等,先後榮獲國家各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等十餘項科技成果獎及多項發明專利。
多年來,著述及論文頗豐。除出版了我國第一部中醫腎病學專著《實用中醫腎病學》和《中醫腎病學大辭典》外,其它如《中醫補腎活血法研究》《補腎活血法與腎臟疾病》《古今腎病醫案精華》《張大寧醫學論文集》《中醫基礎學》《常用中成藥》等十餘部學術專著,及發表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的百餘篇論文,都在中西醫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其中有些著作被國外翻譯成外文並在國外出版發行。
國家級名老中醫,中醫腎病學國家授銜專家,首批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衛生和健康委員會公共政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改革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全國中醫腎病學會主任委員,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會長,天津市中醫藥學會會長,天津市老衛生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天津市科普作協學會會長,《中醫雜誌》《中華中醫藥雜誌》等十餘種專業期刊編委會主任、副主任。
1993年,用海外捐贈給他個人的巨款,建立了“張大寧傳統醫學基金會”,以弘揚祖國傳統醫學,發揚中醫腎病事業。
曾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市級獎3項,獲“全國民主黨派雙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稱號,天津市勞動模範2次,天津市“八五”“九五”立功獎章,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6年10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發現的,編號為8311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的“張大寧星”。是我國第一個以醫學家命名的小行星——“張大寧星”。
多年來,張大寧多次榮獲全國及衛生部、天津市等各級先進科技工作者、勞動模範、“十佳醫務工作者”,以及全國名老中醫傳承特別貢獻獎等各種榮譽稱號。
1998年8月,經中國科學院與有關方面提名,國際天文聯合會批准,國際天文聯合會把中國科學院新發現的8311號小行星,命名為“張大寧星”,這不僅是中國,而且是世界上第一顆以醫學家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對於這樣一件醫學界的大事,天津市特別製作了“張大寧星標誌雕塑”,陳列於天津科技館內。同時,集郵公司還於1999年8月8日特別發行了印有張大寧左手指紋的“張大寧星”首日封,這也是世界上首枚印有主題人物指紋的首日封。同時,張大寧星也被列入世界吉尼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