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景門
河南省洛陽市景區
麗景門,是金明洛陽城西門,始建於金興定元年(1217年),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區西關,在隋唐應天門遺址東北。
據《老城區志》載:“金明洛陽城四面開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
歷史上,金明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今日老城區的麗景門佔地面積1.8萬餘平方米,是市政府於2002年在金元明清時期的麗景門原址重建的。由於和隋唐時期的麗景門同名,很多人誤認為該麗景門始建於隋唐,其實這是錯誤的。老城區麗景門始建於金代1217年。原名麗京門,於20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麗景門,是一座重現古都洛陽風貌的城樓,被評為洛陽市新八大景有“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的美譽。
整個麗景門景區由城門樓、瓮城、箭樓、城牆和麗景橋(古時為弔橋),護城河等部分組成,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闊,重門疊關,上干浮雲,氣勢磅礴,成為洛陽老城歷史文化古城街區的龍頭。成為洛陽古城歷史文化最具特色的標誌之一,並且被評為洛陽八景之一。
歷史上洛陽有2座麗景門,分別在隋唐時期和金元明清時期,二者名字雖然相同,但並不是同一座城門。
據《老城區志》載,金明洛陽城四面開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景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
歷史上,金明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
今日的麗景門佔地面積1.8萬餘平方米,是市政府於2002年在原址重建的。原名麗京門,於09年3月10日正式更名為麗景門。
洛陽麗景門
自從代表夏、商、周三朝王權的九鼎置於洛陽后,這個古代稱為“天中”的洛陽,(中國一名即由此而來)就成為歷朝歷代必爭之地,英雄、梟雄競相表演。隋唐時代,麗景門內是朝廷諸省(內侍省、門下省、殿中省等)、府(左、右衛率府,左、右御衛府等)、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威武衛等)、堂(東、西朝堂等)、館(四方館等)、局(尚輦局等)、台(司隸台、御史台等)、寺(太府寺、光祿寺等)的辦公場所,另有內坊,左、右春坊等供官員居住。麗景門內右側為大社,是百官及萬民祭祀土神和穀神的地方。由隋唐至宋,各代所設的官衙名稱不盡相同,但所設省、府、台、衛等大抵如此。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麗景門繳槍投降,解放洛陽時,其它城門都攻破,唯有麗景門久攻不下,國民黨被圍自動投降,麗景門城樓屢經毀敗、屢經修復,所以,宋代大歷史學家司馬光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據《河洛民風》記載:麗景門長期以來是百官及萬民祭祀神的地方,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富貴吉祥,合家平安。這說明麗景門的興盛繁榮、經久不衰是和它所處的地理位置有密切關係的。
洛陽麗景門
中國三彩藝術館,享受視覺的衝擊。娛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景區,有詩人用:“洛陽牡丹甲天下,麗景城樓世無雙”來讚美它無限的魅力。
地址:洛陽老城區西關。
公交路線:火車站至麗景門41路王城公園至麗景門9路。
2009年3月10日,在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幾名施工人員正將“麗京門”的匾額卸下,換上“麗景門”的匾額。至此,備受洛陽人關注的“麗京門”和“麗景門”爭論有了結果。
據了解,2004年“麗京門”竣工后,不少專家和市民提出了“麗京門”應為“麗景門”。市政府有關部門根據歷史記載和專家考證,最終確定,“麗京門”應為“麗景門”。
麗景門景區建有天后宮、河洛文化長廊、洛陽帝王史館等景點以及餐飲、住宿、娛樂設施,成為遊客了解洛陽歷史風貌的一個窗口。
(麗景門景區辦公室主任喬揚:這個麗京門改為麗景門是根據史料記載,經過歷史學家以及廣大市民的論證,最後,翻閱史書,翻閱古籍,由麗京門正式變為麗景門。)
(麗景門景區管理員張楠楠:咱們這個也是隋唐城的一個舊址,也是老洛陽城的西大門,古時候也是有一些記載的,改的依據也就是咱們要尊重咱們洛陽的一些文化歷史史實,重新再現老洛陽城的古城風貌。)
洛陽麗景門
2.取票方式:憑成功預訂簡訊,到景區售票處取票。
3.開放時間:夏季08:00—21:00冬季8:00-18:30
4.景區地址:洛陽市老城區西關麗景門。
5.免費政策:身高1.2米以下兒童、70歲以上老人憑相關證件免票。
6.優惠政策:身高1.2—1.4米之間兒童、60-70歲之間老人、學生、殘疾人、憑相關有效證件預訂半價票。
洛陽麗景門
老城麗京門建於隋唐,繁榮於隋唐,歷經金元明清,幾經毀建重修。最盛時城牆高四丈,壕深五丈,闊三丈,都城南、北、西三市共有一百二十行,三千餘肆、四壁有四百餘店、"貨品如山積"。這裡又是南北大運河的交匯處,"為天下舟船所集,常萬餘艘,填滿河洛。商銀貿易,車馬填塞。
談起麗景門的保護,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委員會主任李信忠說: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麗京門的保護,共投資了三千多萬元對麗京門進行了保護性開發復原后的麗京門佔地面積一萬八千餘平方米,城門樓共分四層,被譽為中原第一門,是洛陽最具特色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經過保護的麗景門,以其獨有的青磚灰瓦、再現了古代洛陽城的風貌,也促進了當地的旅遊,遊客在麗景門城樓上登高遠眺,洛陽古城風貌便盡收眼底,來自河北邯鄲的遊客王女士感嘆:不到麗京門,枉到洛陽城。從城門樓上往下看,一座座青磚灰瓦的小四合院,熙熙攘攘的商業街區,還有那一座座掛著招客幌子的酒館、茶樓、金石書齋,還真有點穿越古今的感覺。
華夏文明,根在河洛,古都神韻,盡在老城。麗景門的保護建設工程只是老城區文物保護的一個縮影,談到今後的文物保護工作,老城區委宣傳部長朱晶瑩說,區政府把老城建設成為集旅遊、購物、休閑、影視拍攝為一體的多功能景區:這個佔地2.2平方公里、縱橫交錯七十多條街道的古城恢復工程項目,復原以明清歷史文化街區為核心的老洛陽城,其中包括六十多處國家、省、市文物保護單位的保護性建設工程,以及部分仿古民居和商業街區的建設。項目正在前期規劃設計當中,最終通過國家文物、規劃設計等有關部門的審核之後,分期分批建設完成,把一個原汁原味的老洛陽城呈現在中外遊客面前。
麗京門城樓內設有天后宮、九龍殿、賢良廟、觀音閣、城隍廟等大型號宮殿。武則天等九們功績卓著的皇帝在九龍殿內供奉。麗京門古代莊嚴的布局和輝煌的氣勢,可使遊客感觸到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氣息。
洛陽麗景門
麗京門是洛陽古城的象徵,又賦予它的新生,當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能領略它的大氣,走近它,踏上麗京橋,橋柱上的漢白玉古獅形態各異,扶攬憑弔,河水輕輕在橋下流淌,進入瓮城,抬眼望去,巍巍古廟立於箭樓之上,登城拾級而上,來到最高層的景點,南北兩側,有象徵洛陽十三朝古都的十三根描金龍柱,似一排昂首而立的勇士守衛著城樓,沿著雕樑畫棟的弧型長廊,這裡曾是歷代進行百官及萬民祭祀神靈祈福納祥之處,這裡有“河洛文化長廊”和“帝王史館”,河洛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祖根文化,河洛文化長廊里展示了眾多的河洛歷史名人及其對社會進步做出的卓越貢獻。帝王史館里展出了在洛陽建都的104位皇帝的史料。其中天后宮中塑有媽神神像,兩側各有一們守護神,名曰“千里眼”、“順風耳”,談起這二們“凶神”,還有一段媽神感化他們,使他們棄惡從善的動人故事,在香燭繚繞之中,媽祖聖像兩邊的塔式光明燈,邊轉邊閃,每座光明燈上塑有數百小型媽祖金像,已有很多貼上了施主的名字,要知詳細內容,不妨您親臨朝拜。媽祖的祖先根在中原,回歸幫里,也是海內外客家人的一種思鄉之情吧。
九龍殿內,面西為對洛陽歷史有重大影響的九位商尊之像,面東為浮雕九龍壁,其形源自故宮的九龍壁,彩龍飛舞,栩栩如生,這是一座二層廟宇,踏著木梯而上,二層名曰“歸良廟”,同塑有“福、祿、壽”三神,位中之尊為武聖關羽,被奉為財神,若有興趣,燃上三柱香,搖爻卜卦,拿著搖出的爻去尋找爻中的卦,每逢陰曆初一、十五,會有善男信女在此為您解。三神殿開有東西兩門,出外有一環行看台,扶欄遠眺,可看到半年洛陽城,在能見度較高的朗朗晴日或雨後放晴,南可遠看龍門東西山口,近觀洛河兩岸的洛浦公園,北眺邙山,東觀仿古一條街,真可謂“極目楚天舒”。
市內乘坐101路公交車(由西向東),到終點站下車即到。
洛陽麗景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