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門莊園

石龍門莊園

石龍門莊園,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塘河鎮石龍村2社石龍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塘河古鎮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

莊園始建於清雍正時期,座西向東。莊園歷經陳氏家族幾代人完成,整體布局按照陳氏家族的經濟實力發展水平以及地形地貌順勢而建,形成獨特建築格局。

地理位置


石龍門莊園位於重慶市江津區塘河鎮石龍村2社石龍門。
石龍門莊園位置
石龍門莊園位置
東經106°03〃10.3'、北緯28°58〃59.1'。

文物簡介


石龍門莊園,重慶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塘河古鎮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該莊園始建於清雍正時期,座西向東。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陳氏家族第五代陳寶善時期(約公元1850-1900年),陳氏家族經濟實力迅速增長,以陳衍鳳時期修建的房屋為中心向東、南、北三個方向自由式擴展,修築2重圍牆、5道朝門及18個單體院落。內外圍牆之間,修建有牛欄、馬廄、柴房等附屬建築,外圍牆外側則是莊園主人所屬的田地、祠堂、學堂、跑馬場、網球場、佃戶住房等設施。

歷史沿革


江津古為巴國地,南北朝齊武帝永明五年(公元487年)建縣,為江州縣。北朝西魏(553-557年) 江州縣改為江陽縣,縣治在今江津僰西口;北周孝文帝元年(557年)縣治遷至今幾江,隋開皇18年(公元598)年因縣城地處長江之要津而改江陽縣為江津縣。清代江津縣編為三里,即筍溪里、杜市裡、思善里。每里分四都,全縣共十二都,都下設甲。塘河為思善里十都二甲。民國初年,沿襲清制。民國十年屬十全鎮,民國三十年建鄉,解放后仍為鄉,屬永興區所轄,1994年撤區並鄉,塘河建鎮。2001年江津再次調整鄉鎮規模,設塘河鎮。石龍門古村落從清代開始一直隸屬於塘河鎮。

建築選址


莊園周邊環境
莊園周邊環境
石龍門莊園選址與規劃時,從實用的角度出發,重點處理好了環境與功能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選址非常注意小氣候。石龍門莊園三面環山,周邊植被覆蓋率較高。莊園西、北方向以山為屏障,東、南方向地勢相對於開闊,使得冬季西北寒風小,夏季有山谷風,莊園內氣溫在冬季不太低、夏季也不太熱。同時,也不太過於濕潮和乾燥。
二是選址近水利而避水患。莊園靠近塘河接近水源,但地勢高於塘河洪水位。接近水源,一方面方便生產、生活用水,另一方面,發生火災時可取用之。
三是選址考慮社會環境。莊園地處江津、永川、合江三縣的交界處,因而形成位置比較偏僻的“三不管”地帶。陳家在此修建規模宏大的莊園,具有一定影響力。
四是選址注重交通暢通。莊園距塘河僅1公里,水運十分方便。莊園陸路到白沙碼頭為10公里。依託便利的陸路和水路交通,不僅使陳氏家族對外能迅速便捷聯繫,同時使更大的區域納入陳氏家族控制範圍之內。
建築裝飾藝術
莊園建築裝飾藝術
莊園建築裝飾藝術
石龍門莊園雖是一組典型的巴蜀合院式民居院落,但其建築細部裝飾在保持本地民居裝飾特點的基礎上,大量使用長江中下遊民居建築的裝飾手法,尤其是牆腳之上雕花干欄板的設置,為川渝地區民居建築所少見。莊園封火牆採用兩種樣式現出兼容並蓄、和諧共生的裝飾特點。莊園窗欞為典型的蘇式風格,圖案變化多端,雕刻細膩精緻。一種是本地較常見的如意式封火牆,形若拱背,造型優美流暢;另一種是徽氏的馬頭牆樣式,造型端莊典雅。兩種封火牆交相輝映,形成獨特的建築裝飾效果。
除此之外,莊園的木雕撐拱、建築彩繪、石雕柱礎也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建築排水系統
莊園排水系統
莊園排水系統
莊園的排水系統是本體建築的一部分,對該莊園本體建築安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經現場勘查,該莊園排水溝分為陽溝和陰溝,呈中心高、南北低、西高東低的布局,排水道終端出口設置在東北、東南角,現仍在使用。莊園的排水系統設計布局合理,使得大量生活用水和雨水可以順利排泄,而不至於堵塞於天井之中。
建築消防系統
莊園建築消防系統
莊園建築消防系統
莊園的消防系統比較完善,損毀建築大多為後期年久失修垮塌,並未發現因火災導致的房屋建築損毀。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莊園功能分區的科學性,易燃材料堆積房屋單獨設置,與莊園建築相分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大面積發生火災的可能性。另外,各個天井也設有水缸,廚房設有灰箱,一旦發生局部火災能迅速補救。
莊園建築選材
莊園夯土牆
莊園夯土牆
莊園材料選擇遵循貼近自然,就地取材的原則。夯土為石龍門莊園最基本的原材料,無論是房屋地基還是夯土牆,都是經過多次夯實加入特殊配方而成,其夯土牆緊密和強度較高,有糠殼、竹筋、糯米漿等材料痕迹。夯土的取材簡單,可塑性強、可承重,並有一定的保溫性。
莊園建築選材
莊園建築選材
莊園主體構架用材大多為當地香樟、柏木、杉木等,材質輕,容易加工,多作為屋面椽、檁和裝飾材料。石材多用於台基、柱礎、鋪地、圍牆等易發生腐朽、損壞的部位。
價值
石龍門莊園是江津乃至重慶最大的地主莊園,約有500間房屋,整個莊園氣勢宏大,各個院落重重疊疊,井然有序。房舍疏密有致,鱗次櫛比,渾然一體,做工精良,造型樸實,各種磚雕、石雕及彩繪,技藝高超。該莊園不僅呈現出川渝傳統民居建築的典型特色,而且對研究移民活動中建築裝飾風格的傳承融合提供了實物資料,在川渝地區的歷史莊園中不管是歷史價值,還是建築藝術、科學等價值,都具有典型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