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颪

無患子科龍颪屬植物

龍颪(gua)又名羲皇果、太昊果、太極果、龍果、神果、降龍果、中華聖果。甘谷民間稱龍颪樹、神樹、降龍木,佛學稱菩提樹。龍颪因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太昊山古風台而得名。

物種簡介


龍颪果是我國獨有的國寶級稀有樹種。它渾身是寶:可炒乾果食用,榨食用油,制茶,做高檔傢具,花美葉奇果香,有著極高的觀賞性。

形態特徵


無患子科龍颪果屬。落葉灌木和喬木,樹形蒼勁如龍,能大能小,能高能低。灌木樹低30—150厘米可開花結果。喬木樹高可達8米—25米左右,胸部直徑可達90厘米以上。花白黃色帶褐色、紫紅色,5瓣開裂,呈五角形,長3.6—6厘米。果實為蒴果,球形內分三格六瓣,每瓣中含種子2—4粒(常見為雌果)。雌果樹葉鋸齒狀對生細尖長。雄果樹葉寬長如桃葉。
龍颪有雌雄兩種,代表陰陽。
花白色,蕊黃色,花瓣內先黃色,后變褐紅。亦有花白色帶黃,后變紫紅色,由白變紅為五色陰陽轉換過程。5瓣開裂,呈五角形,長3.6—6厘米,代表五行。
雌果成熟后呈三角形,甘谷話是:三稜子的。代表天圓地方,所以俗稱三才果、三墳果。內分三格六瓣,每瓣2-4籽,代表12月及12年,24節氣。
雄果成熟后呈上圓形,下四角八棱,代表天圓地方,上下四面八方。內分四格八瓣,代表四象八卦叫八卦果、蓋天果。每瓣4-8籽,代表連山易32台64卦,又叫連山果、太極果、太易果。
龍颪果雌雄大小不一,球形直徑8cm—15cm,果皮堅硬,成熟后自己開裂,內壁有厚厚的手感如棉的保護膜層,呵護龍颪子從發育到成熟不受傷害。雌果內分三格六瓣,每瓣2-4籽,代表12月和12年,24節氣。雄果內分四格八瓣,每瓣4-8籽,代表連山易32台64卦。相傳人祖羲皇受龍颪啟發,製造了六孔陶球,發明了太極天球,創了八卦。
龍颪子不規則球形,直徑1.3-3厘米,皮黑褐色。肉乳白色,口感油嫩潤滑,味芳香甜中微苦。胚芽C形螺旋狀是豬龍形,更似在母體內發育的龍形胎兒,又似陰陽魚兒相互纏繞,負陰抱陽。

植物文化


相傳在太昊山古風台人文始祖伏羲以龍颪果為食,軒轅氏最早教人們種植龍颪樹,早在《詩經》中已有相關的詩句。龍颪果在中華大地上不僅僅是一種植物,而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始祖文化、龍文化、易文化的精神象徵。
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白家灣鄉古風台村一帶地邊山崖,散生著大量的高齡龍颪樹,並有民謠廣為流傳:
太昊山是八卦山,伏羲出生是聖山。
八個稜子九個灣,灣灣都有龍眼泉。
龍眼泉,不一般,汲一泉,涌九泉。
七星八卦套九天,筆墨硯台連海潭。
古海雷澤石鼓山,華胥聖母履跡垣。
沒打自響雷聲大,亂石迸飛嚇金鑾。
斗轉星移坤乾變,天下兵馬雷神安。
羲皇八卦易連山,龍颪(gua)藏在風台澗。
有緣登上太岳山,今生榮華來世仙。
祖輩相傳單傳一,伏羲八卦不出門。
他地想編編不成,文王八卦四海行。
甭(bao)看冀縣地方奀(sui),伏羲皇帝頭一輩。
桑葉兒衣裳臉上黑,伏羲爺生在古風台。
伏羲爺出生本沒田,沒衣沒食沒房間。
先穿龍颪葉,后穿桑葉衫。
吃的是龍颪籽,喝的是龍眼泉。
龍颪背子厚,七口八口咬不透。
住的是土窯洞,窯洞沒底留人間。
羲皇故里古風台,九龍騰雲靈泉開。
太昊獨尊巽乾艮,五嶽朝聖都得來。
太平御覽》引《帝系譜》“伏羲人頭蛇身,以十月是日人定時生。”《詩含神霧》稱“大跡出雷澤,華胥履之,生伏羲”。《帝王世紀》“母曰華胥,燧人之世,有巨人跡,出於雷澤華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蛇身人首。”《拾遺記》稱“昊者明也”,“昊者天也”,以春皇位居東方,“其明叡照於八區,是謂太昊”。“有華胥之洲,神母游其上,有青虹繞神母,久而方滅,即覺有娠,歷十二年而生伏羲”。
《帝王世紀》說:“太昊帝伏羲氏,風姓,……燧人氏沒,伏羲氏代之,繼天而王,首德於木,為百王先。帝出於震,未有所因,故位在東方。主春,象日之明,是稱太昊。”《禮記?月令》、《淮南子?天文訓》中將伏羲奉為春皇、東方大帝。太昊可能是這位東方之神的尊號。《淮南子?時則訓》稱伏羲“占木德而王,以狩獵、畜牧為主之神、八卦占卜之神、蒼精之君、東方之帝、木皇”。太昊伏羲,風姓,東方木德王,青色,東方震卦,五行屬木。在民間龍颪是太昊伏羲東方木德王的化身,是智慧和美的化身。其花開五行五瓣,顏色由白至紫紅陰陽轉化變五色,其樹榦根據氣候環境,如龍變化可為灌木也可為喬木,龍颪被稱為神樹、神果。“颪”字來源於古風台下的“風洞”又叫“伏羲洞”,在太昊山古風台八個山樑八個卦象的東梁—方位卦震卦,也正是東方木德王的位置。是當年伏羲老祖宗住過的窯洞,據說無底,可通四川。“風”“颪”百姓言傳古風台下洞里一條大長蟲,風姓和龍颪都來源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