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安徽省懷遠縣特產,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唐代,懷遠石榴已有栽植。明嘉靖年間,巡按御史,游懷遠縣時作《九日登山》詩。懷遠縣地處北亞熱帶至暖溫帶的過渡帶,兼有南北方氣候特點,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農業氣候區,適宜石榴的生長。懷遠石榴子白瑩澈如水晶,果實大如碗,皮黃而透紅,粒精賽玉米,明潔如珍珠,肉肥核細,汁多味甘。

2010年2月,懷遠石榴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2019年11月15日,入選中國農業品牌目錄。

產品特點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皮薄、粒大、味甘甜,百粒重、可食率、含糖量高。含糖量為15-17%,平均含酸量為0.55%,百粒重45-71克,可食率55-73%,單果重平均500克以上,最大達1250克。玉石籽、瑪瑙籽核軟可食,籽粒晶瑩,若珍珠,似寶石,風味醇厚。

歷史淵源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
唐代,懷遠石榴已有栽植。
明嘉靖年間,巡按御史,游懷遠縣時作《九日登山》詩。
清代,懷遠縣境內荊山、塗山、大洪山、平阿山榴園遍布。

產地環境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
懷遠縣地處北亞熱帶至暖溫帶的過渡帶,兼有南北方氣候特點,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農業氣候區。四季分明,雨量適中,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年內分配不均。旱年平均氣溫15.3℃,平均最高氣溫為20.2℃;懷遠縣東南有大洪山,西南有平阿山,縣城南側有荊、塗二山隔淮對峙,其餘均為平原,適宜石榴的生長。

生產情況


截至2016年,懷遠石榴栽培面積3.5萬畝。年均總產3500萬千克以上,產值2.8億元。

產品榮譽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
2010年2月,懷遠石榴成功獲批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稱號。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
懷遠石榴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為安徽省懷遠縣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品種
玉石籽、瑪瑙籽、大笨子及其優系。
立地條件
土壤類型為麻石棕壤、麻石棕土和棕壤性麻石土,PH值6.5至7.5,地下水位<1.5米,有機質含量≥1.2%。
栽培管理
繁殖:從規定品種的優良母株上採取一年生健壯枝條,扦插繁殖。
栽植時間:一般為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栽植密度:每千米≤55株。
施肥:施肥以有機肥為主,每年每千米施用腐熟有機肥≥37.5T。
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果實採收
玉石籽、瑪瑙籽及其優系的採摘時間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大笨子及其優系的採摘時間為10月上中旬。石榴成熟的標誌是,果實底色由綠色變為綠黃色,果實有明顯的果棱,向陽面淡紅色帶紅彩霞。
質量特色
感官特色
玉石籽及其優系:果面具少許銹斑,皮厚度為2.2毫米至2.5毫米,粒大,純白至淡紅色,內具放射狀針芒,核軟,酸甜適中,可食率高。
瑪瑙籽及其優系:果面光滑,粉紅至濃紅色,皮厚度為2.3毫米至2.6毫米,粒大,紅色,內具放射狀針芒,核軟,酸甜適中,可食率高。
大笨子及其優系:果面光滑,綠黃色,皮厚度為2.5毫米至3.0毫米,粒較大,紅色,內具放射狀針芒,核較軟。
理化指標
指標項目玉石籽石榴瑪瑙籽大笨子
單果重(g)≥230230250
百粒重(g)≥56.750.745.5
出汁率(%)≥858585
可溶性固形物(%)≥1514.514.5
總酸(%)≤0.80.751.0
糖酸比(%)26.0-32.545.0-50.040.0-46.8

專用標誌使用

懷遠石榴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安徽省懷遠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懷遠石榴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