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石窟

地名

北石窟位於慶陽市西峰區西南的蒲河和茹河交匯處,創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於平涼市涇川縣東十五華里的南石窟同為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這些綿亘千餘年的雕刻藝術,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能,是古代藝術匠師們辛勤勞動的結晶。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北石窟背靠青山(覆鐘山),面對碧流(蒲河、茹河),在長12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之上,開鑿著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龕295個,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龕密集,形如峰房,高20米,長120米,是隴東地區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

地理位置


北石窟
北石窟
北石窟位於慶陽市西峰區西南的蒲河和茹河交匯處,距市區25公里,創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和位於平涼市涇川縣東十五華里的南石窟同為北魏涇州刺史奚康生創建。和涇川南石窟寺為姊妹窟,同為絲路北道上的重要石窟。但因北石窟規模較大,時間略早(南石窟始鑿於永平三年,即公元510年),所以北石窟是甘肅四大石窟之一,和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並列。
北石窟背靠青山(覆鐘山),面對碧流(蒲河、茹河),在長12米、高20米的赭紅色石崖之上,開鑿著自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清各代窟龕295個,有大小雕像2125尊,窟龕密集,形如峰房,高20米,長120米,是隴東地區內容最為豐富的石窟。

洞窟簡介


窟分上中下三層,其中以奚康生創建的一百六十五號窟為最大,它是以七佛為內容的大型窟。七佛造像宏精湛,莊嚴肅穆,不失北魏造像的光彩和魅力。伴之七佛而雕造的彌勒菩薩、騎像菩薩、手持日月的阿修羅都是富有藝術感染力的成功作品。除此而外,還有240號窟的北周造像,顯示了敦樸厚重的風度。北石窟寺以唐代窟最多,最有代表性的是建於武則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的32號窟。窟內的大小雕像面容豐腴,秀目含情,飄然欲動,姿態動人,堪稱盛唐藝術精品,唐代造像在藝術上達到了新的成就。窟內還保存著隋、唐、宋、金、西夏、元等各代的題記150多則,是研究歷史、書法的珍品。題記確切記載了石窟的開鑿年代,為研究歷代社會生活和發展變化,提供了很有價值的文字資料。
從創建至今1500年的歷史,使北石窟成為甘肅東部早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遺存。有窟龕的黃砂岩崖體高20米,南北長120米。除此而外,北石窟寺還包括其南1.5公里處的石崖東台石窟,花鴇崖石窟、石道坡石窟和其北1.5公里處的樓底村石窟(簡稱北一號窟),南北延續3公里。現存有編號的窟龕296個。北石窟寺的精華洞窟集中在寺溝主窟群,即今之北石窟寺院,此處為北魏宣武帝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涇州刺史奚康生主持開鑿,后經西魏,北周、隋、唐、宋代增修擴建,形成一處規模較大的石窟群。這裡現有283個窟龕,其中北魏洞窟7個,西魏窟龕3個,北周的洞窟13個,隋代的窟龕63個,唐代的窟龕196個,宋代的洞窟1個。清代窟廟1個。最精美的洞窟有北魏的165號窟、西魏的135號窟、北周的240號窟和唐代的222號、263號和32號窟等。北石窟寺的窟龕形制多樣,有大、中、小三種,以中小石窟為主。平面有橫長方形的、正方形的、半圓形的、馬蹄形的;窟頂形狀有覆斗頂、平頂、穹窿頂、圓拱頂等。石窟群現存有大小造像2126身,均為石雕。造像題材有七佛、三佛、阿彌陀佛、盧舍那佛、彌勒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脅侍菩薩、舒相菩薩、阿修羅天、守門天王、弟子、力士、飛天、佛傳和佛本生故事等。絕大部分造像為半圓雕和圓雕或高浮雕。雕刻手法熟練,衣紋線條流暢生動。各個朝代的造像時代特色非常鮮明,人物的形象及性格的表現極為突出。造像原來均有彩繪,也有壁畫。因年久剝落,僅留殘跡,裸露在外的佛龕造像頭部多殘,風化也較為嚴重。窟內現存壁畫70平方米,陰刻和墨書題記150方,石刻碑碣8通。窟院有清代獻殿、鐘樓、鼓樓建築遺跡三處,晚清戲樓一座。
這些綿亘千餘年的雕刻藝術,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能,是古代藝術匠師們辛勤勞動的結晶。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因北石窟而建寺廟,寺廟因石窟而得名。其位置和石窟緊鄰,位於甘肅省慶陽市西南25公里處的覆鐘山下,蒲河與茹河交匯處之東岸二級階地處。地理坐標為北緯35°36′35″,東徑107°32′00″,海拔1083米。北石窟寺始建於北魏,興盛於唐宋,清末廢棄,1963年重新保護,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當時寺院坐東面西,平面南北長150米,東西寬40米,每年約接待國內遊人萬餘名,計劃到1987年下半年對外開放。1988年1月13日北石窟寺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的北石窟寺嚴格地說不是寺廟,而是文物管理所所在地。

文物保護


2019年11月5日,在甘肅省慶陽市北石窟寺267窟,敦煌研究院北石窟寺文物保護研究所工作人員在檢測岩體含水率。位於甘肅省慶陽市的北石窟寺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經歷代不斷擴建形成一處窟龕密集的石窟群,現存大小窟龕308個,石窟造像2000多身,在中國佛教石窟藝術中佔有重要地位。
為應對石窟的風化、落砂等情況,文物保護工作人員對石窟周邊環境和山體狀況進行定期檢測,以制定合適方案對北石窟寺加以修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