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由鄉

大由鄉

大由鄉位於江西省贛州市石城縣西南部,距縣城30公里。地理位置在東經東經116°10′,北緯26°05′之間。從東北(水南秋口排)至西南(羅田羊谷)長20公里。從東南(蘭田磜下風雨亭)至西北(下埠老官亭)寬11.5公里,全鄉總面積123.894平方公里。東北與屏山鎮的頁背村、亨田村的秋口村小組相連,東南與龍崗鄉的下逕村、綠水村相接,西南與瑞金市壬田鎮大川村、大柏地鄉楊古村接壤,西北與寧都縣固村鄉老禾、王坊、團溪3個村為鄰。

大由鄉境內通行客家話(寧龍片),客家文化濃郁。

地理環境


大由地處山區,全鄉最高點為西南部的蓮花山,主峰海拔698.7米,最低點(亦為全縣最低點)為西北部的大由村告尾小組,海拔190米,全鄉平均海拔為415米。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琴江河流經大由鄉的4個村,至下埠村小組的龍頭潭入寧都縣境。

歷史沿革


以駐地大由圩命名。
1933年屬太雷縣轄,設大由區。解放前夕為大由鄉。
大由鄉
大由鄉
解放初為第七區公所(龍由區),后改稱大由區。
1958年設大由公社,
1962年分為大由、濯龍2個公社,
1965年合併為大由公社。
1984年改大由鄉。
1997年,面積124.1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大由、下埠、濯龍、水南、王沙、河斜、下伊、高背、蘭田、羅田10個行政村,鄉政府駐大由村。

行政區劃


[2008年代碼]360735202:~200大由村~201河斜村~202下伊村~203羅田村~204蘭田村~205水南村~206濯龍村~207王沙村~208高背村
大由村
大由村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大由鄉中、北部,在琴江西南岸,地勢北高南低,北部多山區丘陵,南部平緩寬闊。東鄰濯龍村、高背村,南接蘭田村,西毗河斜村,北與寧都縣固村鄉相連。大由村年轄32個村小組,19個自然村,1017戶,4013人。耕地面積3406畝(其中水地3006 畝,旱地400畝)。山地面積32560畝。民國時期屬大保聯(鄉),共和國初期屬龍由區,后屬大由區為大由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大由大隊,1967年下埠大隊併入,1972年下埠大隊分設,1984年改為大由村,2003年下埠村併入。
河斜村
河斜村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大由鄉西部。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中部有小塊盆地。以境內河斜片村命名,村部駐瓦窯排。東鄰大由村;南毗蘭田村;西連下伊村;北接寧都固村上南坑。全村有9個自然村,20個村民小組,375戶,1785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積1804畝,其中旱地50畝,水地1754畝;山地面積1310畝。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時期先屬龍由區后屬大由區為河斜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河斜大隊。1984年改為河斜村。
下伊村
以境內片村下伊命名。駐學堂下(清末,在此建有學堂得名)。東鄰河斜村,南與羅田村為鄰,西毗寧都老禾村,北接寧都丘田村。距大由鄉政府7.5公里。全村有耕地711.6畝,山地12500畝,水面69畝。9個村小組,182戶,882人。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時期先屬龍由區,后屬大由區河斜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下伊大隊。1984年改為下伊村。
羅田村
羅田村位於大由鄉西南端12公里處。東鄰本鄉河斜村;南毗瑞金壬田鎮的大川村;西連大柏地的楊古村;北接寧都固村的老禾村。境內山巒重疊,地勢由南向北傾斜。村部駐羅田。潘氏五修譜載:明萬曆年間,潘匡建從鄰村羊谷坑騎騾經此,因騾不走,就此造田建村,后寫成羅田。2003年有耕地2182畝;山地9600畝。全村有16個村民小組,506戶,1876人。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時期先屬龍由區后屬大由區為羅田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羅田大隊。1984年改為羅田村。
蘭田村
蘭田村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大由鄉南部。西南多山,北部稍低。村部駐蘭田(此處原是一片竹壩,以蘭田種玉的願望命名)。東高背大塘、棗樹下;南接龍崗鄉綠水村;西連羅田、河斜;北鄰大由村。離鄉政府3.5公里左右。全村共有耕地面積2500畝,佔總面積的10%;丘陵山地佔總面積的80%。全村有17村民小組,495戶,2200人。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時期先屬龍由區后屬大由區為蘭田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蘭田大隊。1984年改為蘭田村。
水南村
水南村位於大由鄉東北部,在琴江北岸。地處丘陵,沿河地勢低洼平坦。村部駐大嵊。以境內水南片村命名。東鄰屏山秋口,南接王沙,西連濯龍,北毗屏山頁背。2003年,轄16個村小組,11個自然村,486戶,2310人。耕地面積1606畝(其中水地1416畝,旱地190畝)。山地面積12780畝(其中飛播面積7442畝)。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初期屬龍由區,后屬大由區為水南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水南大隊,1961年屬濯龍公社,1968年併入紅龍大隊,屬大由公社,1971年恢復為水南大隊,1984年改為水南村。
濯龍村
濯龍村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大由鄉東北部,在琴江東岸。村部駐范羅排,距大由圩2.5公里。屬丘陵地帶。屏由公路途經村中心,交通便利。東鄰王沙村,南接大由村、高背村,西連大由村徐坊小組,北毗寧都固村鎮團溪村。全村共有20個村民小組,586戶,2130人;共有耕地面積1588.86畝,山地面積127000畝。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時期先屬龍由區大由鄉,后屬大由區為濯龍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濯龍大隊。1961年屬濯龍公社。1965年屬大由公社改稱紅龍大隊,1982年復稱濯龍大隊。1984年改為濯龍村。
王沙村
王沙村地處江西省石城縣大由鄉東北部,在琴江南岸,屬丘陵地帶,兩面*山兩面臨水,地勢東南稍高,中部低平。村部駐車上塘,以所轄自然村王沙布(埠)(原是船舶停*處,故名)命名。距鄉政府5公里。東與屏山鎮秋口村為鄰,南與龍崗鄉下逕村竹子塍及本鄉高背村鹿角塘接壤,西和高背村銜泥壠、濯口相連,北與灌龍村、水南村隔河相望。全村共有19個村民小組,445戶,2300人。山地面積5810畝,耕地面積1680畝。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初期屬大由區為王沙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王沙大隊,1961年屬濯龍公社,1962年分設為王沙、沿嶺兩個大隊,1964年又並為王沙大隊,同時改屬大由公社,1968年併入紅龍大隊,1972年恢復為王沙大隊,1984年改為王沙村。
高背村
高背村位於江西省石城縣大由鄉東部。屬丘陵地帶。高溪河由東南流向西北注入琴江。東鄰龍崗鄉下逕村,南抵蘭田、龍崗鄉綠水村,西毗大由村,北接王沙、沃龍村。全村共有18個村小組,56個自然村,506戶,2103人。民國時期屬大由保聯(鄉),共和國時期先屬龍由區,后屬大由區濯龍鄉。1958年屬大由公社為高背大隊。1960年分為瀨田、高背兩個大隊,1965年又並為高背大隊。1984年改為高背村。以駐地高背(高溪河背)命名。

經濟建設


2008年全鄉共完成工農業生產總值5050萬元,同比增長8.2 %;全鄉實現財政總收入156.7萬元,增長7.9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730元,同比增長126元。
1、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一是累計整合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215萬元。完成了大由竹山、河斜大陂頭等8個新村點整治建設,新增直接受益群眾218戶936人。一年來,建設通村、通組、通戶公路里程達15公里,改水191戶、改廁127座。投入13萬元改造街道4500平方米,圩鎮整治工作紮實有效,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我鄉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三年精品點建設先進單位”。二是在全縣率先成立了大由農機合作社,實行機耕、機種、機收一條龍服務,大大推進了農業集約化、產業化耕作的發展進程,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全縣組建新經濟組織第一名”。同時,河斜村和河斜映月新村理事會受到縣委、縣政府的表彰。
2、生態建設富有成效。一是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全面展開,全鄉完成山下打穴6.8萬隻,完成造林620畝。森林生態恢復工作取得成效,完成荒山造林1100畝,全面完成了上級下達的綠化任務。二是森林防火工作進一步加強。強化了對新修訂的《森林防火條例》的宣傳,印發責任書4000份發至各家各戶。不斷加大野外用火的巡查和處罰力度,全鄉查處野外用火163起,森林資源保護得到加強。
3、農業主導產業穩步發展。我鄉把縱深推進三大產業示範帶建設,做大做強以林果、煙葉、養殖業為主的三大支柱產業,作為我鄉經濟發展戰略常抓不懈。一是傳統種植業穩中有升。2008年實際種植煙葉2200畝,交售煙葉84.1萬斤,較上年增長54%,煙葉收購量全縣增幅第一,被縣委、縣政府評為煙葉生產上台階先進鄉、目標考評居全縣第一;全年種植水稻22500畝,生產糧食7775噸;栽種白蓮5000多畝,產白蓮68000餘斤。二是養殖規模不斷加大,效益明顯。目前全鄉共有生豬養殖大戶60多戶,08年新增11戶,年出欄生豬10000多頭。三是充分調動林農做好山地文章的積極性,挖掘山林潛力,林果業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08年新增油茶種植面積320餘畝。四是水利防汛、動物防疫工作紮實有效,均被縣委、縣政府被評為先進鄉鎮,其中水利防汛工作第一名、動物防疫工作第三名。
4、招商興工工作成效顯著。一是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水南村至大由村十里針織產業帶企業數量已達10多家,金屬銅加工,南京紙廠等企業先後在我鄉安家落戶,企業規模不斷壯大,企業實力明顯增強,工業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的良好勢頭,2008年招商引資工作在全縣位居第二名。二是招工培訓就業轉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786人,已經實現350餘人就地就業,緩解了農村勞動力轉移難、“留守孩”管護難、老人照顧難的社會問題。三是招工、送工、用工工作紮實有效,為縣工業園區送工、用工97人,為本鄉新辦企業招工240餘人,圓滿完成了上級下達的任務。2008年我鄉招工工作及農村勞動力培訓工作均位居全縣第一名。
5、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商貿流通業持續繁榮,目前全鄉個體工商業戶達到246餘家,從業人員420餘人,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00萬元,增長6.8 %。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實現產值300萬元,增長4%。積極推進“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工程,享受財政補貼的農機13台(件),兌現補貼7.2萬元。移動、聯通及電信基礎施設建設得到加強,信息服務能力得到提升,網際網路和固定電話用戶分別超過120戶和2000戶,電信還開通了行動電話業務,新增用戶135戶。郵政事業和農村信用合作社儲蓄貸款得到進一步發展。
6、經濟發展穩健迅速。在大由鄉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鄉鎮經濟得到了迅速穩健發展,第二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不斷提升。同時以水稻白蓮、煙葉、臍橙種植為主的農業也得到了空前發展。湧現出曾剛紅、陳彥平、巫標榮這樣的企業家、商人,為大由鄉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