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現代城市的結果 展開
- 專有名詞
- 期刊
現代城市
專有名詞
城市,是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形成的較大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
一般而言,人口較稠密的地區稱為城市(city),一般包括了住宅區、工業區和商業區並且具備行政管轄功能。城市的行政管轄功能可能涉及較其本身更廣泛的區域。其中有樓房、街道、醫院、學校、商業賣場、廣場、公園等公共設施。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城”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為商業的概念,即商品交換的場所。而最早的“城市”(實際應為我們“城鎮”)就是因商品交換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現,也同商業的變革有著直接的淵源關係。最初城市中的工業集聚,也是為了使商品交換變得更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銷售)而形成的。在城市中直接加工銷售相對於將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城市中來交換而言,則正是一種隨著工業城市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商業變革。城市包括包括有城市規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這幾方面所發生的變化,都必然地會對城市的商業活動帶來影響,促使其發生相應的變革。
國內外的學者,從經濟、社會、地理、歷史、生態、政治、軍事等不同的角度,對城市下過各種各樣的定義,其數不下三十餘種。
美國一位社會學家曾說,什麼是城市?它是有相當大的面積和相當高的人口密度的一個地域共同體,其中住有各種非農業的專門人員。法國的一位地理學家對城市的看法則別出心裁,他說城市既是一個景觀,一片經濟空間,一種人口密度;也是一個生活中心或勞動中心;更具體點說,也可能是一種氣氛,一種特徵或者一個靈魂。
此外,關於城市的定義還有“城市是人群的生態系統”、“城市是物質生產的分配空間”、“城市是獨特的歷史進程”……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對城市問題也作了精闢的論述,馬克思說:“城市本身表明了人口、生產、工具、資本、享樂和需求的集中;而在鄉村所看到的卻是完全相反的情況,孤立和分散”;列寧指出:“城市是經濟、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進的主要動力”。
我國對於城市本質和特徵的官方的提法,已寫入了《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之中,即:“城市是我國經濟、政治、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現代工業和工人階級集中的地方,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起主導作用”。
一稿通認為,關於城市的定義可以綜述為:城市是國家經濟、政治、科學技術和文化教育的中心,是現代工業與第三產業集中的地方,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城市是一定區域範圍內政治、經濟、文化、宗教、人口等的集中之地和中心所在,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形成而發展的一種有別於鄉村的高級聚落。以非農業產業和非農業人口集聚為主要的居民點,包括按國家行政建制設立的市鎮。中國《城市規劃法》第三條規定:“本法所稱城市,是指國家按行政建制設立的直轄市、市、鎮。”城市的法律涵義,是指直轄市、建制市和建制鎮。
一稿通運營總策劃梁培俊認為:“現代城市是人類為實現最大交換量和最小交通的創造物”。它是一種以人類文化、經濟、遺傳和進化為核心的一切東西的交換,如觀念、商品、食品、金錢、友誼、希望、恐懼、基因等等。現代城市是一個生態系統,是人們為改變結構,改變物質循環和部分改變能量轉化的、受人類生產活動影響的生態系統,城市也可以說是社會、經濟和自然三個子系統構成的複合生態系統。而這種生態型城市要以生態環境良好並不斷趨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環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穩定可靠的生態安全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度得到有效的貫徹執行;以循環經濟為特色的社會經濟加速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生態文化有長足發展;城鄉環境整潔優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為標誌。
作為一個不斷發展的活的有機體,生態型城市的內涵也將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的進步得以發展、充實和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