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蘭騎兵

波蘭騎兵

波蘭騎兵(Poland cavalry),指的是歷史上波蘭軍隊中的騎兵。他們在波蘭軍隊中占重要地位。曾經先後打敗瑞典騎兵和俄羅斯哥薩克騎兵,以其低傷亡率聞名於世界騎兵史之林。

軍事愛好者常以“波蘭騎兵衝擊德國坦克”的事件證明騎兵時代的結束,說明勇氣遠不如裝備重要。波蘭騎兵從此背上了一個恥辱的紀錄。但實際上,這是一個謠言。波蘭騎兵從來沒有向德國坦克發起馬刀和長槍的衝鋒。

翼騎兵時代


發展史
所謂的波蘭翼騎兵,說白了即是在16世紀初波蘭當地的驃騎兵披上了盔甲,插上羽翼(據說風吹過翼飾所發出的颯颯聲能夠驚嚇敵人的馬)替代當時已經開始悄然退出戰場的重騎士。
但十六世紀才過半不久,大多數翼騎兵就演變成了重武裝的戰士,但這些沉重的裝備和飾物卻反過來拖累了他們的行動,就在看來翼騎兵又要步過了時的重裝騎士之後塵而被無情淘汰的時期,1576年被選舉為波蘭國王的特蘭西瓦尼亞公爵斯蒂芬·巴托里(Stephen Batory)對波蘭軍隊進行了深入而有效的改革。巴托
特色翼騎兵
特色翼騎兵
里對翼騎兵部隊改革的結果是建立了一支大為靈活機動而又具備極高紀律性的新軍。他永久地摒棄了舊式的重盔、木盾和沿自中世紀騎士的大型馬鞍,代之以“契斯卡格”(zischägge,當時一類帶龍蝦式層片護頸和穿過盔檐的單片護鼻的開面輕盔——譯註)式或者其他式樣的輕盔、鎖子甲和穿在外面的輕型半身甲,或僅著半身甲和鎖甲護臂、帶有濃重東方風格的專用馬鞍馬鐙,以及長頸馬刺。馬刀還是主要的近戰武器,但如今除了馬刀之外翼騎兵又常常在馬鞍旁再繫上一把重軍刀(德語:pallash,波蘭語:Koncerz,其實是一種與西歐的estoc相似的重型刺劍,在衝鋒時很好用,馬刀則利於混戰)。
波蘭騎兵
波蘭騎兵
17世紀時騎兵的主體是由披掛半身甲的重騎兵hussars組成,不過哥薩克騎兵(這裡的哥薩克應不是特指民族,而是波蘭人對這一類型的騎兵的稱呼)的成份也越來越大。這些騎兵穿鎖子甲,帶有頭盔,騎輕型馬,屬於一種中型騎兵。他們的其他裝備包括圓形盾牌、複合弓、短矛(2米左右,比hussars的短得多)、榔頭型戰錘、手槍和卡賓槍等。從裝備上看,鎖子甲的防禦力遠不如hussars的整體式半身甲,況且他們的矛也比較短,因而不能在戰鬥中打頭陣,不過複合弓和火槍又使他們能為hussars提供有力的支援(這種支援比步兵火力及時得多),必要時也可將他們投入一線,因此他們在戰鬥中是hussars有力的夥伴,其迅速竄紅也就不奇怪了。我想,大量的這種中型騎兵加上部分重騎兵和其他騎兵對保持一支部隊的高效費比是很有益的。他們的數量增長相當快,到17世紀20年代時,他們和不帶裝甲的哥薩克輕騎兵就成為波軍中數量最多的騎兵類型,不過重裝hussar s仍是騎兵的核心。中型騎兵的使用靈活性也很大,不僅能參與大戰役,也很適合混戰和小規模衝突。在立陶宛,類似的騎兵叫petyhorcy或czeremisy(後者主要使用矛)。在以後的時間裡,不帶盔甲的哥薩克輕騎兵也被保留了下來,他們全部輕裝以利於調遣。其他類型的輕騎兵還包括瓦拉幾亞騎兵(可見前面的貼圖)和立陶宛的韃靼人
18世紀以後,羽翼很快隨著時代潮流淡出人們視野,但當你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波蘭裝甲部隊徽章(如圖)時,會發現一隻近乎垂直,頂部稍彎的抽象形翅膀,這個標誌所來源於的波蘭舊時輝煌的軍事傳統,因為這種木架和羽翎所制的巨大翅翼曾是波蘭翼騎兵部隊的象徵。
中世紀傑出戰史
1514年9月8日的奧爾沙之戰(Battle of Orsha),波蘭-立陶宛聯軍在這次會戰中戰勝了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三世。
1605年9月27日,吉爾霍爾姆戰役爆發。波蘭的立陶宛大公楊·卡羅爾·霍德凱維奇率領2500名翼騎兵及1300名步兵,迎戰一萬兩千人的瑞典軍(其中3000名騎兵)。霍德凱維奇大公率領波軍騎兵巧妙地把瑞典步兵和騎兵分離開來,先將其騎兵殲滅再攻其步兵。佔有三倍優勢的瑞典軍陣亡高達8000人,而波軍傷亡僅300人。此次戰役使波蘭翼騎兵威名大震。
1610年,波蘭大軍便浩浩蕩蕩開進了莫斯科,其主力軍便是初出茅廬的波蘭翼騎兵。其佔領速度之驚人,我認為可以稱為那個時候的閃電戰。
1651年,使哥薩克人聞風喪膽。
波蘭與奧地利聯軍擊潰24萬土耳其人:這場戰爭共埋葬了超過100,000軍人。土耳其近衛軍在阿德里安堡集結後於1683年3月31日出發,軍隊源源不斷地從東西方各個省趕來,最後達到了24萬之眾,包括土耳其人,斯拉夫人,摩爾達維亞人和克里米亞的韃靼人,另有7萬托克力親王(Tokoly)指揮下的匈牙利叛軍,這是自1529年蘇萊曼一世率領30萬人圍攻維也納之後歐洲基督徒所面對的最大威脅。根據當事人的回憶,11日的夜晚溫暖宜人。第二天太陽升起時,兩軍擺好了陣勢,被後世稱為維也納戰役的決戰即將展開。索別斯基將波蘭人擺在右翼,中間是來自德意志各邦的聯軍,左翼是查理公爵指揮的奧地利軍隊,他們面對的是擁有絕對優勢兵力的敵軍。索別斯基抓住這個良機,命令聯軍的中央和右翼發起進攻。富有傳奇色彩的波蘭翼騎兵沖在最前面,他們一度被包圍,又殺了出來,並在德國步兵支持下,一舉衝破敵軍的陣線。土耳其人終於全面崩潰,在戰場上留下了遍地屍體,300門大炮,無數的驢,馬,羊和駱駝。
騎兵精神:大無畏。

近衛槍騎兵


發展史

近衛槍騎兵
近衛槍騎兵
其屬於輕騎兵。首先槍騎兵這個兵種最早就起源於波蘭,十九世紀初得到推廣。拿破崙在1807年波蘭戰役期間被波蘭槍騎兵的戰鬥力所吸引,1807年拿破崙進入華沙時,遂招募4個中隊的波蘭自願人員編入近衛騎兵。後來組建了帝國近衛波蘭輕騎兵團(le régiment de chevau-légers polonais de la Garde)。1809年瓦格納姆會戰槍騎兵進入西班牙,他們裝備了他們民族的特色武器——長槍,長槍能快速殲滅敵軍。
滑鐵盧會戰時,奈伊對英軍陣線中央發起了聲勢浩大的騎兵衝鋒,期間這個中隊戰鬥得勇敢無畏。據記載,為數不多的法軍騎兵全裝出戰,而波蘭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武器:馬刀,卡賓槍,刺刀,長槍,一把或兩把手槍
優點: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抗步兵方陣。法軍槍騎兵所用長矛長2.7米,長於任何上刺刀的步槍,因此如果不被子彈擊中,槍騎兵能夠先攻擊到方陣內的步兵。缺點是:槍騎兵不適於樹林等複雜地形上的偵察、警戒任務,失去了部分輕騎兵應有的功能。而且,槍騎兵需要進行更多的訓練。

戰史

提起戰史,可以近衛擲彈騎兵和近衛波蘭槍騎兵是拿破崙的所有騎兵部隊中僅有的從來沒有被敵方騎兵擊敗過的兩個團,其他團或多或少都有過敗績。
經典戰役:1808年,在通往西班牙首都馬德里的路上,幾百名波蘭槍騎兵攻打下了一個步兵師都打不下的西班牙炮兵陣地,取得了戰役的勝利。這也是他們最輝煌的時候。為了表彰他們的英勇,拿破崙1809年改編為近衛軍波蘭槍騎兵團(近衛第一槍騎兵團)。

現代史中騎兵


發展史

時間大概是波蘭復國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武器上無大進展,變的只有服裝和人們所知的無休無止的戰爭。

戰爭史

耶日考薩克
耶日考薩克
一提到波蘭騎兵的現代史,有些蘇俄粉絲想到令他們不堪回首的蘇波戰爭,有些德國武器粉絲驕傲地歡呼閃電戰中騎兵撞坦,。那麼我們公平地講講兩場戰爭中的波蘭騎兵。 1920年8 月31日波蘇戰爭後期的一次戰役一一卡莫羅戰役。由於參戰人數的原因,這次戰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規模最大的騎兵戰,有時也被稱為1813年以來規模最大的騎兵戰,或扎莫希奇的奇迹(烏克蘭文學中)。由於蘇聯第一騎兵軍(應該是哥薩克騎兵)在利沃夫戰役陷入泥潭,導致蘇聯軍隊在華沙戰役中被波蘭軍隊擊敗。8月31日,蘇聯第一騎兵軍在謝苗·布瓊尼的率領下,放棄圍攻利沃夫,去支援撤退的蘇軍。當他們到達扎莫希奇附近的卡莫羅,波蘭軍隊已經布置好了防線。結果,波蘭騎兵大敗蘇聯騎兵,著名的第一騎兵軍遭到毀滅性打擊。騎兵為主力的波軍(約6個團1700人)在卡莫羅戰役中擊敗蘇俄紅軍(20個團約1.75萬人),波方陣亡約500人殲滅蘇軍約4000人。
閃電戰
閃電戰
1939年閃電戰是二戰的開始,那是騎兵悄然推出歷史舞台。波蘭政府思想再落後也不會傻到拿騎兵撞裝甲車。所以波蘭騎兵砍坦克是杜撰的,沒有這會事,他們是邊逃邊打,被包圍了就集體投降。他們有槍的,而且波蘭坦克也是不錯的,德國的2號坦克,而資料顯示,波蘭裝備有大口徑坦克。
經典戰役:據歷史學家研究,僅持續一天的摩克拉戰役堪稱德波戰爭中最激烈的作戰。德軍在摩克拉戰場上損失了160輛坦克裝甲車輛,傷亡800餘人。波蘭騎兵旅則損失500餘人,980餘匹戰馬被打死,同時還損失了相當數量的坦克和卡車。儘管如此,德國人也不得不承認:波蘭人在摩克拉表現出的勇氣與能力,是任何對手都不能輕視的。

結局


現在波蘭騎兵已經成為一種大無畏精神的象徵,當地時間9月7日,波蘭華沙,波蘭騎兵在“騎兵日”進行表演,現場詮釋了騎兵的大無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