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大學醫學院

省重點高校

三峽大學醫學院歷經近百年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23年安徽安慶的博醫技專,前身是1949年成立的湖北公醫專科學校,后經歷了武昌醫學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北三峽學院醫學院幾個發展階段。現擁有6所附屬三甲醫院,1所直屬三甲醫院,4家教學醫院,數十家實習基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2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臨床醫學、中醫、藥學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

歷史沿革


三峽大學醫學院
三峽大學醫學院
三峽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的湖北公醫專科學校,經歷了武昌醫學專科學校、宜昌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湖北三峽學院醫學院、三峽大學醫學院幾個發展階段。六十多年來,特別是三峽大學合併組建以來,三峽大學的醫學教育得到快速發展。
開辦專科時期,學院開設有臨床醫學、中醫學、婦幼衛生、醫學檢驗、醫學影像、護理等專業,恢復高考後的1977、1978年連續兩年招收臨床醫學、中醫學專業四年制本科生,1993年學校開始與原湖北醫科大學合辦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專業,1995年自主招收五年制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本科生,1996年後招收中醫學(中西醫結合方向)專業五年制本科生,2002年招收五年制護理學專業本科生。
2021年5月8日,宜昌高新區管委會、三峽醫學檢驗實驗室、華大基因、三峽大學醫學院四方共同簽約,合作建立三峽基因檢測中心。

學院簡介


教學機構

現實行由醫學院統籌協調,第一臨床醫學院、第二臨床醫學院、第三臨床醫學院、三峽大學人民醫院、三峽大學第二人民醫院、三峽大學中醫臨床醫學院、三峽大學婦女兒童臨床醫學院和三峽大學公共衛生研究中心等8個教學單位共同參與的教學管理模式。
設有臨床醫學、醫學影像學、中醫學、護理學和藥學5個本科專業,其中醫學影像學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和省級品牌專業,臨床醫學為省級品牌專業。所有專業均面向全國招生。學校面向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20餘個國家(地區)招生,在全國全面進入一本招生。
2001年開始研究生教育,擁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2個一級學科學術型碩士授予權,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專業型碩士授予權,藥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理學3個二級學科學術型碩士授予權。
2003年開始招收臨床醫學專業的留學生。是全國48所具有資質招收臨床醫學專業(英語授課)本科來華留學生的高校之一。
截至2015年12月已培養本、專科生20000餘人,研究生500人,留學生660人。現有全日制一、二本學生2640名、三本學生1778名,留學生517人,研究生264人,留學研究生5人。
現有專任教師1000餘名,高級職稱近500名,博士126人,其中二級崗位8人,三級崗位22人,全國先進教育工作者1名,湖北省醫學領軍人才2名,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名,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6名,楚天學子3名,湖北省科技創新團隊3個。省管專家6人,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2人,市優秀專家37人,市中青年高層次人才6人,市直衛生系統高層次優秀人才14人。博士生導師11人,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49人,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22人。
基礎醫學(一級學科)和藥理學、免疫學為湖北省重點學科特色學科;生物化學為國家級精品課程,解剖學和免疫學均為省級精品課程;形態學為省級教學團隊;並建有基礎醫學省級實驗示範中心和臨床技能訓練中心
擁有3個國家級住院醫師培訓基地,29個省級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是湖北省全科醫師培訓基地。
建有腫瘤微環境與免疫治療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理(腫瘤)科研三級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腫瘤研究所、生殖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所、肝病研究所和醫學實驗動物中心等15個科研平台。近年來主持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大專項等科研項目50餘項,在研科研經費1200餘萬元。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6項,SCI收錄科研論文220餘篇,授權專利近200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教研論文300餘篇。
三峽大學醫學教育在未來的發展道路上,將以建設高水平的省屬醫學院校為目標,秉承嚴謹、求實、開拓和創新的精神,充分利用綜合性大學辦醫學教育的優勢,為國家培養更多和更優秀的醫學人才。

地理位置

醫學院位於長江三峽門戶的湖北省宜昌市,這裡有舉世聞名的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葛洲壩水電樞紐工程、清江隔河岩水利水電工程以及長江三峽、神農架、百里清江、屈原與昭君故里、三國古戰場等旅遊名勝。學院辦學條件優良,校園環境優美,名人文化和民俗文化歷史悠久。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陳濤(2011-06-09)
院長趙雲(2011-06-09)
常務副院長艾文兵(2011-06-09)
黨委副書記李衛紅(2011-06-09)
副院長盛德喬(2011-06-09)
副院長黃曉飛(2011-06-09)
副院長張世忠(2013-04-23)

文化傳統


(一)校名標誌字體:三峽大學(用毛體)這是毛澤東同志的筆跡組合體。這一組合體,雄渾遒勁,筆力挺拔,既體現藝術性,又具有權威性,展現了三峽大學這一“金字”招牌的神韻。下載設計用圖
(二)校標:校標的名稱——“揚帆索源”。書海泛舟,索源蓄力,揚帆遠航,三峽大學人一定能乘勁風,高揚帆,達到理想的彼岸。下載設計用圖
(三)學校紀念時間:1、建校時間為1946年。學校最早創建於1946年9月,宜都紅花套鎮的“宜都師範學校”。2、校慶日為每年5月25日。湖北省委、省政府於2000年5月25日,發文組建三峽大學。5月25日,是湖北省會城市以外唯一一所綜合性大學——三峽大學誕生的日子。每年的5月25日,春暖花開,春意正濃,校友可乘著春風出行返校,是舉行校慶紀念活動的最佳時期。5月25日的諧音即“我愛我校”。
(四)目標:創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全國一流的省屬綜合性大學。三峽大學啟耀於水電之都,始映著世紀之光,盡占天時、地利、人和。一年多來,三峽大學以其勃勃生機、欣欣向榮之勢,譜寫出高校合併、改革、發展的絢麗篇章。三峽大學一定能實現“創建國際上有一定影響,全國一流省屬綜合性大學”的奮鬥目標。
(五)宣傳語:1、立足宜昌、融入三峽、服務湖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2、融入三峽,走向世界宣傳語全面闡述了學校立足點、紮根地、輻射範圍及遠大志向,反映了學校師生腳踏實地、志存高遠的求索奮進精神。這裡的“三峽”即為學校辦學突出的水電特色與三峽文化特色,這裡的“世界”系指要吸納一切人類文明成果,為人類進步、社會發展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六)校訓:求索“求索”出自愛國詩人屈原《離騷》中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求索”為校訓,既能體現傳統文化,又可展現時代氣息;既具有三峽特色,又簡明扼要,避免與他校雷同。下載設計用圖
(七)主色調:碧綠、橙黃碧綠色:象徵著學校辦學突出水電特色,三峽文化特色。
(八)規範組合:1、校標:白底與碧綠色組合。2、校旗:以毛體“三峽大學”為標誌字體。

校園節慶


序號節慶活動名稱
1三峽大學“三峽之春”大學生文化藝術節
2三峽大學桃花文化節
3三峽大學“天問杯”辯論賽
4三峽大學“新勢力”大學生科技節
5三峽大學寢室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