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枇杷

枇杷的一種

江蘇蘇州的東山鎮是我國枇杷的主要產地之一,東山鎮的白沙枇杷已經形成了一個品牌,是精品枇杷的代表。每年的5月中旬是枇杷開始採摘的季節,也是東山鎮最為熱鬧的是季節。

枇杷通常依果肉顏色分為白沙和紅沙枇杷兩大類,其中白沙枇杷以果肉白嫩細膩,風味濃甜,皮薄多汁等眾多優點而被視為枇杷中的精品,主要優良品種有冠玉、白玉、青種、美玉、豐玉、照種、寧海白等。

形態特徵


枇杷,屬多年生薔薇科常綠喬木,是江南早熟水果之一,與楊梅、櫻桃並稱“初夏果品三姐妹”,又因其具有秋萌、冬花、春實、夏熟備四時之氣而譽為“百果中的奇珍”。
白沙枇杷
白沙枇杷

分佈範圍


吳中枇杷,始栽自唐代晚期,分佈於洞庭東西山、光福等山地,尤以東山面積最廣、品質最優。吳中枇杷分白沙、紅沙兩大類,以東山出品的白沙為上品。白沙枇杷有小白沙、鴨蛋白沙、荸薺枇杷、青種白沙、照種白沙等10多個品種,其中照種白沙,出產於東山槎灣藏船塢,因清末果農賀榮泉精心栽培而得名。其果實均勻整齊,形如圓球而稍扁,肉厚汁多,肉色晶瑩,肉質細嫩,酸甜適度,入口而化,爽口不膩,有“銀蜜罐’’之譽。白沙枇杷成熟較晚,大概比白玉枇杷晚一個星期,但真正成熟后,味道絕對是最甜,肉質細嫩,食用和藥用價值。
2012年枇杷採摘的高峰期,周末到東山採摘白沙枇杷的車輛就有近2萬,可見白沙枇杷是非常受人們喜愛的。

優良品種

軟條白沙
原產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為白肉品種。該品種樹勢中庸,樹冠開張,有明顯的中心主幹,分枝力中等,枝條細軟。樹冠呈圓錐形至圓頭形,葉片大小中等,長橢圓或廣倒披針形,葉面平坦,質地薄。
果實呈扁圓或圓形,頂部平廣,平均單果重30g左右。果面呈淡黃色,不套袋下多銹斑。果皮薄,剝離后能自然捲成筒狀。果肉呈黃白色或乳白色,肉質細嫩易溶,果汁多,味鮮且濃,含糖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8%,每果含種子2~5粒,可食率為70%左右。開花期10月底至次年1月中旬,果實在金華成熟期為5月中下旬成熟,主要缺點是果實抗逆性差,凍害重,成熟期遇高溫乾旱和多雨,易引起日灼果和裂果。
寧海白
1994年從實生的白沙枇杷中選出的大果優質中熟白沙枇杷新品種,2014年通過浙江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寧海白果實長圓或圓形,單果質量平均33g,最大86g;果皮淡黃白色,銹斑少,皮薄,剝皮易,富有香氣,果肉乳白色,肉質細膩多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16%,最高19.2%,風味濃郁,可食率73.4%,每果種子數1~4粒。果實豐產性好,栽后第3年掛果,4年生株產可達11.2kg,成年生株產可達15kg以上。初花期10月中下旬,盛花期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終花期次年1月中下旬,花期較軟條白沙長,因此,抗凍性強於軟條白沙。在金華地區果實成熟期為5月中下旬。缺點是易裂果與日灼。
太平白
系麗水市農業局與浙江省農業科學院麗水地方資源中選育而成,樹勢中庸,樹形較直立。果近圓形,果柄稍歪並彎曲,果面絨毛較厚,果頂平或微凹,萼片小、稍開裂。果面橙黃色,果皮較寧海白厚,果肉白色稍帶乳黃色。平均單果重27.08g(疏果后單果重可達30g以上)。單果種子數2.2粒,種子小,單果種子重2.39g,可食率75.30%。肉厚、質細嫩、味鮮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13.6%,可滴定酸0.39%。抗逆性好,果面潔凈、果銹少,山地種植不裂果、無日灼、無紫斑。
白沙枇杷
白沙枇杷

主要價值


枇杷滿樹皆寶。果食甜美解渴,且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花、葉、果仁都可入葯,製成“枇杷膏”、“枇杷露”、“枇杷止咳糖漿”等傳統的中成藥,有清肺、止咳、潤喉、解渴、生津、健胃增進食慾、幫助消化的功能枇杷肉加工后可製成果醬、果酒、罐頭等食品和飲料。
蘇州市吳中區枇杷的種植面積達4000多畝。如在“蠶老枇杷黃’’的季節來到洞庭東西山,既可飽覽太湖的旖旎風光,又可飽嘗白沙枇杷之佳味。

防治方法


加強栽培管理
增施有機肥料,促進樹體生長健壯,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果園應做好降低地下水位和排水工作。
搞好土壤消毒或換土
最好不在新伐的病株坑內栽植枇杷,若要栽種,一定要把爛根清除乾淨,用石灰拌土,噴灑多菌靈、暴晒等徹底消毒后才能栽種,有條件的根部換上新土后栽種,防土傳病害。在平地果園要實行深溝高畦栽培方式。
合理整形
增強通風透光保持合理的株行距。合理整形修剪,增加樹體通風透光條件,降低果園中的濕度。
及時挖除病樹並銷毀
要盡量避免造成樹皮的創傷,發現病樹應及時挖除並集中燒毀或深埋,並開溝隔離,以防傳染。
藥劑防治
在樹體地上部出現癥狀時,將樹榦基部主根附近的土壤扒開晾曬,尋找發病部位,用刀將根頸部的病斑徹底刮除,傷口用l%硫酸銅液消毒,再塗上波爾多漿保護,然後覆蓋上新土,同時在病樹外圍,開挖隔離溝,隔離病區,防止向外蔓延,對根部已發病和可能發病的樹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淋根。
增施氮肥后枇杷根際土壤中有機質含量顯著提高,鹼解氮含量從49.9 mg/kg增加到100.2 mg/kg;增施氮肥后枇杷頭性花、二性花、三性花花期均推遲30 d左右,直徑≤1 cm幼果比例從37.9%提高到71.7%,枇杷幼果受凍率從55.6%顯著下降到13.4%。由此可見,增施氮肥可作為枇杷生產上調節花性、有效防凍的主要栽培措施。

主要病害


枇杷有多種病蟲害,致枇杷樹體死亡的病害主要是白紋羽病和白絹病,這兩種病害都是土傳病害,發病部位都在根部和根頸部,先在根頸部形成白色菌絲,菌絲侵入木質部后導致全根腐爛,繼而導致整株枯死。這兩種病害在果園內近距離傳播,主要以菌核隨雨水或灌溉水轉移,也靠菌絲蔓延。
當樹勢較弱的情況下易被感染,且交叉侵害,在高溫多雨季節、通風不好容易發病,導致全株死亡,甚至對成片種植的枇杷造成毀滅性的損失,是枇杷生產上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白紋羽病
枇杷白紋羽病分佈很廣,新老產區都有發生。主要危害根部和根頸部,病菌侵染根部后,在根尖形成白色菌絲,在老根或主根上形成略帶褐色的菌絲層和菌絲索,有時可以填滿土壤中的空隙(圖3)。菌絲層上可生長出黑色菌核。菌絲穿過皮層侵入木質部,導致全根腐爛。病樹的地上部表現為:發芽延遲,新梢瘦弱,生長緩慢,遇晴日易枯萎。嚴重時老葉黃化脫落,直至全株枯死。
白絹病
白絹病又名莖基腐爛病,發病部位主要在成年樹或苗木的根頸部,以距地面5~10厘米處發病最多。發病初期,根頸表面形成白色菌絲,表皮呈現水漬狀褐色病斑。菌絲繼續生長,直至根頸部全部覆蓋著如絲絹狀的白色菌絲層。病情進一步發展時,根頸部的皮層腐爛,並溢出褐色汁液。病樹的地上部表現為:葉片變小發黃,枝條節間縮短,結果多而小;病斑環繞樹榦后,病樹在夏季會突然全株(呈青枯狀)枯死。

栽培技術

定植
白沙枇杷定植時期以每年3月或9月為宜,一般採購二至三年生嫁接苗帶土球移植,去除少量過密枝和細弱枝,並將大葉剪留一半以減少水分蒸騰,定植前1~2d挖好長寬深各0.8m的大穴,株行距3mx4m(833株/hm)。以晚熟品種(如冠玉、青種)為主,可考慮搭配10%~20%的中熟(如白玉、豐玉)品種,以拉開市場銷售時間獲得利潤最大化。栽植時,枇杷苗的根頸部應高出地面10cm左右,以防土層下沉。先填表土,提苗以使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密,后覆蓋里土並適當壓緊,無需施肥,立即澆足定根水。當肭每隔3~5d適當灌水保持土壤濕潤,3周后可見樹體恢復活性,白沙枇杷根系分佈較淺,定植時還應立支柱綁縛以防傾倒。
合理整形
白沙枇杷樹整形通常採用小冠疏層形或杯狀開心形,遵循“低干矮冠,通風透光”原則,從栽植當年夏季或秋季開始進行科學整形與培育。
①小冠疏層形要點:從距地面40cm主幹處選留生長建壯、向四圍均勻分佈且上下間距2~4cm的4條側枝作為第1層主枝群,再從距第1層50~70cm處選擇3~4條側枝作為第2層主枝群,每層主枝從上往下俯視應水平錯落分佈。夏、秋季拉枝,使第1層主枝與中心干成70°夾角,第2層主枝與中心干成60°夾角,每個主枝上配留2~4個側梢作為副主枝,左右錯開分佈。頂部中心干還可暫時保留1~2個主枝,樹體總高度控制在2.5m左右,結果2年後將中心頭回縮至頂部主枝處。
②杯狀開心形要點:在主幹,上選留4~5條側枝作為主枝群,具體要求與小冠疏層形主枝群方法相同,但拉枝時與中心千成45~50°,各主枝上配備3~4個左右相間分佈的副主枝。若第1年主枝數量不足,則在中心干隱芽上方0.5cm處刻傷,待翌年發枝時再選留補足,栽植1~2年後將中心頭去掉形成杯狀開心形,幼樹矮化整形需要在栽植2年後培育成穩定樹形。
幼樹施肥
枇杷幼樹根系少且幼嫩,對肥料吸收能力低,施肥應遵循“薄肥勤施,前促后控”的原則,以氮肥為主,結合少量磷鉀肥,幼樹定植成活15d后新根開始生成,第1次施肥每株只澆5%稀糞水,隔15d再澆1次,以後每株澆灌5%~10%稀糞水+尿素25~50g,全年可施6~8次,既防止土壤乾燥,又能有效地促進新根、新梢的生長。
栽植后第2、3年,每隔2個月施有機肥10~15kg/株、尿素100~200g/株、鈣鎂磷肥50~150g/株、硝酸鉀肥50~100g/株,漸次增加肥力,每年施5~6次,促進樹冠和根系迅速擴大。樹冠下圍多點挖穴與環狀溝方式相結合,逐漸向外擴展。一般3~4年可開花結果。
成年樹施肥
5年以上成年枇杷樹因結果需肥量大,根據花果發育和新梢生長物候期特點,年需施肥3~4次。
一是促春梢和壯果肥(春肥)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施人,主要促進春梢生長和果實膨大。批杷果實含鉀多,故應多施鉀肥,提高果實品質,施肥基本量為:腐熟農家或有機肥40~50kg/株、尿素250g/株、磷肥175g/株、鉀肥300g/株,N:P:K比例保持在1:0.7:1.2比較合適,佔全年總施肥量的30%,上年結果多的樹應適當多施。土施方式為在樹冠外圍挖深30~40cm環狀溝並澆透水,在4月果實膨大發育期還要每隔7d葉面噴施0.25%磷酸二氫鉀+0.4%尿素2~3次。
二是采后肥(夏肥)。在采果1周后(6月中旬)立即施用,以迅速恢復樹勢,促進夏梢健壯生長和花芽分化(7-8月)。此期以速效肥為主,突出氮肥,N:P:K比例保持在1:0.6:0.5,佔全年總施肥量的40%。可據當年結果量施肥,例如株產20kg果實的成年樹,可環施氮肥340g/株、磷肥200g/株鉀肥170g/株,應避免將肥料撒在土壤表面淺翻或隨噴灌滲人,否則會導致根系,上浮。
三是促花穗和越冬肥(秋冬肥),秋冬季是白沙枇杷花穗抽生和花蕾發育的關鍵時期,於9月下旬至10月腫下旬施入,以有機肥為主結合施複合肥,促使花穗生長良好、花芽發育充實,並提高植株抗寒越冬能力。農家有機肥以腐熟羊糞15~20kg/株或雞糞10~13kg/株為最佳,配施氮磷鉀複合肥0.2~0.3kg/株,混勻后挖40cm深環狀或條狀溝施入,佔全年總施肥量的30%。為了進--步增強花芽和樹體抗寒力,可於12月初隨灌越冬水在樹盤撒施磷酸二氫鉀0.8kg/株左右。
控水灌溉
枇杷喜濕潤但不耐水漬,江蘇降雨量較多,應合理排灌,確保土壤“高溫而不幹,大雨而不澇”,特別是5--9月梅雨季節要做好排澇,防止造成枝葉徒長、花芽分化困難,甚至爛根現象”。
從白沙枇杷對水分需求的關鍵物候期來看,要做好以下4個時期的灌溉:一是3~4春梢抽生期和果實膨大期,是枇杷水分需求臨界期,此期江蘇春雨量通常不足,應儘早灌足1次水;二是6--8月夏季是江蘇雨量的主要季節,降雨頻繁(幾乎每周降雨),一般無需灌水,做好及時排澇和樹盤覆蓋保墒工作;三是9-10月秋梢生長和花穗抽生期,應結合施基肥灌1次水;四是12月土壤凍結前,灌1次水,提高植株越冬安全性.灌水多採用微噴、滴灌或滲灌等節水灌溉方式。
全年有2個關鍵時期要做好控水:①5-6月果實成熟期,適當控水可提高果實含糖量和減少裂果;②6-8月適當控水,有利於促進花芽分化質量。
合理修剪
合理修剪是調節枇杷成年樹營養與生殖生長、控制樹冠矮化和實現豐產穩產的關鍵管理技術之一。
白沙枇杷樹體在萌芽前(2月)和采果后(6月)進行修剪效果好,應多運用回縮長放及疏除修剪手法,少進行重短截(枇杷萌芽力弱)。針對以下主要枝型,做到靈活恰當修剪:一是主枝及側枝,其上若抽生強勢枝,則回縮至基部2~3個側枝.或剪去主枝頭,留下強勢側枝拐向作延長枝。二是結果枝,以2~3年結果枝為佳,短的結果枝不修剪,中長結果枝進行適當短截形成結果枝組,對超過5年且下部空虛的衰老結果枝,於中下部選有不定芽處進行回縮更新,對衰弱結果枝可從基部疏除。三是密生枝、並生枝、交叉枝、徒長枝、病蟲枝和衰弱枝,主要進行疏除或短截,以節約養分,增強通風透光,提高花果質量。對於密生側枝,在春季萌芽抽生短梢時儘早除去,每2個中錯開保留較強壯的即可;對於並生枝和交叉枝,疏除其中較弱枝,或視空間將其重短截“留樁"發展;對於徒長枝,進行疏除或重短截;對於病蟲枝和衰弱枝,徹底疏除或回縮至健壯枝組處。對於強旺樹體,在6--8月花芽分化期可對主千或主枝進行環剝或環割,促進成花。
此外,還可進行根系修剪,調節地下部與地上部生長的關係。一是晾根:於8月下旬將樹冠下表土耙開深15cm左右,露出部分根晾曬7~10d,然後結合秋施基肥再覆土,可適當控冠、提高翌年結實率並推遲花期減輕凍害。二是斷根:從樹冠內緣垂直向下挖0.5~0.8m深進行斷根,可促使樹勢變中庸.提高花果率。

有關事件


“台基”的創始人,就是一名外號叫做“白沙枇杷”的女人。
東山白沙枇杷2014年特大豐收
2014年5月14日,東山舉辦白沙枇杷旅遊節,當年的白沙枇杷將迎來特大豐收年,產量突破歷史。
枇杷的大豐收得益於暖冬氣候,往年的產量在2000噸到2500噸之間,今年產量預計會超過3500噸。不但產量增加,今年產出的枇杷果型也會偏大,往年的單個枇杷重量多在20克到30克之間,而今年重量在35克的枇杷會很多。
從開始,已經有迫不及待的市民前往東山嘗鮮,不過,當時只有後山極少部分產區的枇杷可以採摘,並且口感還未達到最佳。“白玉”白沙枇杷大量上市在5月20日之後,每斤價格在20元左右,與2013年持平,上市時間將持續到6月上旬。6月5日之後是晚熟品種“冠玉”白沙枇杷的成熟期,“冠玉”以果大、耐貯聞名,往年平均果重45克,2014年也將迎來豐收,均重超過50克。
白沙枇杷
白沙枇杷
白沙枇杷
白沙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