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性工程學報

塑性工程學報

《塑性工程學報》創刊於1994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主辦的金屬學及金屬工藝學術期刊。主要發表涉及塑性工程專業發展的基礎理論,國家基金項目論文,課題研究論文;優秀博士生、碩士生論文;報道中國國內外塑性工程學術動態、信息;各種理論問題的回顧及發展綜述等。

據2018年5月《塑性工程學報》官網顯示,《塑性工程學報》第三屆編委會共有編委98人。據2018年5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塑性工程學報》出版文獻共559883篇、總被下載559883次、總被引2983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36、(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42 。據2018年5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塑性工程學報》載文量為2904、被引量為19272、下載量為114780;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塑性工程學報》影響因子為0.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3122名。

辦刊歷史


1994年,《塑性工程學報》創刊。
2003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2014年11月,成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2018年1月21日,《塑性工程學報》第三屆編輯委員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學報編委及編輯部工作人員共計46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塑性工程學報》主要發表涉及塑性工程專業發展的基礎理論,國家基金項目論文,課題研究論文;優秀博士生、碩士生論文;報道中國國內外塑性工程學術動態、信息;各種理論問題的回顧及發展綜述等。
《塑性工程學報》主要讀者對象是從事與材料塑性成形理論研究、科研、生產、設計等相關的高校師生、科研人員及專業技術人員。
《塑性工程學報》設有會議消息、會訊、衝壓、塑性工程學報、材料性能研究、消息、特種工藝、綜述、計算機及其它、鍛造欄目。

人員編製

據2018年5月《塑性工程學報》官網顯示,《塑性工程學報》第三屆編委會共有編委98人。
編委:干勇、萬敏、王國棟、王寶雨、王新雲、毛明、孔祥東左良、左鐵鏞、白秉哲、任廣升、華林劉玠劉宏民、劉金旭、劉鋼、劉相華、阮鋒、阮雪榆、運新兵、李恆、李元元、李東升、李亞軍、李光耀、李志剛、李志強、李明哲、李建軍、李淑慧、李淼泉、李德群、嚴雋琪、何光遠、何祝斌、余海燕、宋寶韞、張士宏、張立文、張治民、張凱鋒、陸辛、陳軍、陳超志、林忠欽、林峰、苑世劍、金紅、金泉林、周賢賓、郎利輝、柳百成、胡正寰、趙軍、趙震、趙升噸、趙國群、趙憲明、鍾志華、侯紅亮、姜奎華、夏巨諶、夏琴香、徐濱士、郭成、郭會光、郭寶峰、郭斌、海錦濤、黃尚宇、曹建國、曹春曉、崔令江、崔振山、韓飛、韓靜濤、彭穎紅、蔣鵬、將浩民、魯世強、謝談、謝水生、謝建新、曾攀、傅銘旺、雷源忠、詹梅、管延錦、郭英喬、T.A.Dean、A.N.Bramley、M.Geiger、小坂田宏造、林建國士、工禮良、石川孝司、張曉靜、中川威雄

合作交流

2007年11月17日-18日,由《塑性工程學報》編輯部與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塑性加工分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共同協辦的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第138次論壇“先進材料成形技術”在北京清華大學召開。

辦刊成果


研究發表

據2018年5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塑性工程學報》出版文獻共559883篇。
據2018年5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塑性工程學報》載文量為2904。

影響因子

據2018年5月14日中國知網顯示,《塑性工程學報》總被下載559883次、總被引2983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836、(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542。
據2018年5月14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塑性工程學報》被引量為19272、下載量為114780;據2015年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數據顯示,《塑性工程學報》影響因子為0.5,在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3122名。

收錄情況

《塑性工程學報》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北大、中科院、美國化學文摘CA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材料信息》(CSA:MI)、荷蘭愛思維爾公司Scopus資料庫、《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中國文獻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榮譽表彰

《塑性工程學報》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塑性工程學報
塑性工程學報

辦刊宗旨

活躍塑性工程學術思想,提高本專業學術理論,強化本專業學術交流,為不斷提高中國塑性工程基礎水平,確立中國塑性工程界在世界科技陣容中的地位而服務。

現任領導


《塑性工程學報》第三屆編委會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林忠欽
副主編劉玠、謝建新苑世劍、李亞軍、陸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