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張孝德的結果 展開

張孝德

革命幹部

張孝德,鎮坪縣曾家鄉向陽村人,幼年喪父,母親改嫁。孝德孤然一身,流落鄉里,舅母憐愛收養。稍長,到平利縣城賣工謀生。

生平經歷


1930年10月,到平利縣建設局當公務員。12月,調國民革命軍十七師通訊班當通訊員。他做事誠實精幹,1935年5月,被提升為上尉辦事員。值此,日寇向華北地區發動新的侵略,國民黨政府繼續妥協退讓,中華民族面臨亡國亡種的危險。全國人民掀起的民主抗日高潮,激蕩著孝德滿腔愛國熱情。尤其是在紅四方面軍經陝南入川期間,他聽到紅軍作戰英勇,打富濟貧,主張抗日等情況,毅然南行,赴川西北尋找紅軍。至鎮巴,交通線封鎖,又決計北上陝北。行至鳳縣,與老朋友、時任陝西警備第二旅四團九連連長的張錫武相遇,並結識了九連排長何繼周(何振亞)、苗鴻鑫等。傾談之間,相互都流露了對國民黨政治腐敗、消極抗日、積極內戰的不滿。遂留任九連班長,一起開展抗日活動。
1935年11月,部隊奉命由藍田開赴柞水,12月7日,先頭到達營盤的四連七班長張子新,帶一個排背靠起義。繼而,七連排長苟樹林聯絡起義事泄被捕,形勢緊迫。繼周、孝德和鴻鑫等密謀后,於11日在引駕回率九連全連起義,成立“陝南遊擊縱隊”,配合紅七十四師轉戰鎮安、柞水、寧陝、石泉、漢陰、安康等縣山區,學習紅軍,廢除軍閥制度,嚴明紀律,打富濟貧,宣傳紅軍主張。部隊迅速擴大到500餘人,編為5個支隊,孝德任第二支隊隊長。1963年8月該部隊接受中共西北特支領導,改建為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下調四個支隊,孝德任第三支隊隊長。

軼事典故


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共中央代表團到達西安,合理化建議陝南人民抗日第一軍改為抗日聯絡南路第一軍改為抗日聯絡南路第一軍。1937年3月紅十五軍團警衛團。8月警衛團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一一五師三三團警衛營,開赴山西抗日前線,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平型關大戰。
張孝德於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調赴延安,任陝甘寧邊區師範黨校教育主任,和學生一起勞動,開荒300多垧,挖窯洞58個,防空洞17處。後任抗日軍政大學教育幹事,邊區保衛團供給處長、團總支書記。解放戰爭期間,任關中分區保安處副處長、渭北縱隊副政委、一支隊政委、警一旅政治部副主任、關中分區政治部主任、歸俘教導隊政委、西安市軍管會軍事處副處長、天水軍分區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建國后曾任西北軍區志願軍補訓師師長,西北空軍政治部主任,西北軍區政治部保衛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十九兵團政治部保衛部部長等職。1959年3月任中共安康地委第二書記、安康專員公署專員。1964年病故,葬安康烈士陵園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