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旅行日記的結果 展開

旅行日記

林索登《旅行日記》

荷蘭人簡·哈伊吉思·馮·林索登,曾作為葡屬果阿大主教的僕人在印度生活7年,他於1595年發表了描繪世界地理情況的《旅行日記》,使葡萄牙保守了近一個世紀的秘密變成了常識。

荷蘭興起


首先是大力發展海運業。在波羅的海上,但澤的麥子、庫爾蘭和芬蘭的木材,瑞典的金屬製品、尤其是大炮一直都是非常重要的交易物資。荷蘭人還把貿易的觸角伸入到莫斯科。在德意志西部和北部的許多市場上也有他們的身影。荷蘭還和西班牙建立了良好的貿易關係,與土耳其也達成了協議。三十年戰爭后,開始了英、法、荷爭霸的時代,英國的克倫威爾把荷蘭商船從英國港口趕走。法國與荷蘭開始了經濟競爭與關稅戰,最終引起了真正的戰爭,兩國經濟來往斷絕。
與東方貿易是更為有利可圖的事。為了直接到東印度群島進行香料貿易,荷蘭人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探險航行。
1594年~1597年,荷蘭人威席·巴倫支為探尋一條由北方通向中國和印度的航路,曾在北冰洋地區進行了三次航行,後來人們把那個地區命名為巴倫支海,到達新地島;在南半球,勒美爾和斯考頓於1616年到達美洲極南部的合恩角。
1642年~1643年間,阿貝爾·塔斯曼探查了澳大利亞。荷蘭人要沿著葡萄牙人航線到東方去,必須要有可靠的資料,可是葡萄牙人將這些資料嚴加管理。
1504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頒布法令,嚴禁地圖中包含有關剛果航線的任何說明,凡是泄露這類情報的早期地圖均被銷毀或篡改。

印度

林索登的日記發表后,當年就由霍特曼率領的第一支荷蘭船隊經好望角到印度,第二年到達印尼爪哇島的萬丹,1597年返回荷蘭,284名航行人員只回來94人。然而荷蘭人仍獲得巨大的利潤。這次遠征雖然從商業角度講失敗了,但它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印尼

1598年,荷蘭又派八艘船前往印度尼西亞,由范尼克率領的第二支遠征隊中的四艘船採購四船胡椒回國,去掉遠征的所有花費后,每個股東盡得100%的利潤,另外四艘船到摩鹿加群島,並於班達島、安汶島設商站,然後運回大批豆蔻、丁香,也獲得高額利潤。於是荷蘭人紛紛組織許多小公司,湧入東方海域,僅1598年中遠航東方的船隊不少於5隊,有22艘商船。

中國

荷蘭商船也出現在中國東南沿海。
1601年,荷蘭商船首次來到中國。兩年後,荷蘭侵佔澎湖,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不久退去。此後20年間,荷蘭人屢次欲與中國擴大通商,始終未獲允准。
1622年,再次侵佔澎湖,屠殺島上居民。
1624年,荷蘭進犯台灣,1642年,其勢力擴展到台北的基隆和淡水一帶。
1661年~1662年間,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領導下把荷蘭入侵者完全逐出台灣。

金融改革


獨立前各省擁有的自身權力相當大,表現之一就是各省都有各省不同的幣制。這為相互間的經濟往來帶來很大的不便。
17世紀初,經過長期實踐,荷蘭盾成了一種通用標準硬幣。後來由於形勢的變化,幣制又重新陷入混亂。
1681年到1694年,人們對幣制進行了改革,採納了經濟最發達的荷蘭省的建議,確定了標準貨幣和標準金幣。各省的貿易又變得方便起來。
由於繁榮的經濟,荷蘭人開始了最早的銀行制度。
1609年世界上的第一個城市銀行出現在阿姆斯特丹,也是義大利以外世界上的第一個近代銀行。這個銀行經營一般銀行業務,最重要的是,它只支付真幣。以政府信用作為銀行存款的擔保,只要存款還留在銀行里,就不能附屬於任何用途。銀行儲備非常大,以至於不會有任何支付不了的風險。這使該銀行在18世紀頻發的財政危機中成為最有價值的機構。
該銀行良好的信譽極大地推動了外國的商業。在多德雷赫特和米德爾堡於1616年、鹿特丹於1635年建立了類似的機構之後,荷蘭成為歐洲兌匯業的中心,這種地位一直保持到18世紀後期漢堡和英格蘭的銀行建立的時候。上述兩個銀行與共和國的銀行在同一業務範圍內展開了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