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柔性化

組織柔性化

3.2.2組織柔性化的維度 7.1.1組織柔性化的總體架構 7.1.4組織柔性化的過程

基本信息


出版社: 人民郵電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平裝: 212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115195609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組織柔性化》以組織作為柔性研究的對象,提出了組織柔性化的概念性框架,從組織資源與能力和組織管理系統兩個角度系統識別了組織柔性化的影響因素,分析了各個影響因素的作用方式。並且作者將戰略與市場導向的理念和方法引入組織柔性衡量中,構建了戰略與市場導向的組織柔性衡量方法,提出了組織柔性化的系統方案,闡述了組織柔性化的實施過程、組織柔性的增強途徑以及組織柔性化與組織穩定性之間的關係。
《組織柔性化》不僅對從事組織柔性研究的理論研究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並可為組織柔性化的實踐活動提供一定的指導,適合企業管理者研讀。
編輯推薦
《組織柔性化》以組織層次的柔性化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系統和深入分析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希望能明確組織柔性化的內涵,系統識別組織柔性化的影響因素,提出可操作性的組織柔性化衡量方法,作者將戰略與市場導向的理念和方法引入組織柔性衡量中,構建了組織柔性化的系統架構和方案,詳細闡述了組織柔性化的過程、組織柔性的增強途徑以及組織柔性化與組織穩定性之間的關係。從而為組織的柔性化實踐活動提供了較為系統的理論指導。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競爭的日趨激烈,組織面對的外部環境日益動態和不確定。如何應對不確定的環境成為當今組織面臨的重大問題,也是管理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之一。組織柔性化作為組織應對環境不確定性的有效方式,日益受到理論研究者和管理者們的關注。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選題背景
1.1.1 動態外部環境
1.1.2 動態環境對組織的新挑戰
第二節 文獻回顧
1.2.1 柔性內涵的文獻回顧
1.2.2 柔性的類型
1.2.3 柔性要素
1.2.4 柔性的影響因素
1.2.5 柔性的衡量
1.2.6 柔性研究焦點的演進過程
第三節 現有柔性研究的理論空白與論文的研究目的和內容
1.3.1 現有柔性研究的理論空白
1.3.2 研究目的
1.3.3 研究內容
第四節 研究思路與架構、研究方法和創新點
1.4.1 研究思路與研究架構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書擬產生的創新點
第二章 環境不確定性、組織柔性與組織績效
第一節 組織環境不確定性的內涵與維度
2.1.1 組織環境不確定性的內涵
2.1.2 組織環境不確定性的維度
2.1.3 組織應對環境不確定性的方法
第二節 組織環境不確定性、組織柔性與組織績效的關係
2.2.1 組織環境不確定性與組織柔性之間的總體關係
2.2.2 環境不確定性維度與組織柔性類型之間的對應關係
2.2.3 組織柔性與組織績效之間的關係
2.2.4 環境不確定性、組織柔性與組織績效的關係
第三章 組織柔性化的內涵、維度與概念性框架
第一節 組織柔性的內涵界定
3.1.1 組織柔性:一個模糊的概念
3.1.2 基於柔性表徵的柔性內涵描述
3.1.3 基於能力的柔性內涵描述
3.1.4 基於實物期權觀點的柔性內涵描述
3.1.5 組織柔性內涵的界定
第二節 組織柔性化的內涵、維度與概念性框架
3.2.1 組織柔性化的內涵及其演化過程
3.2.2 組織柔性化的維度
3.2.3 組織柔性化研究的概念性框架
第四章 組織柔性化的資源與能力基礎
第一節 資源與能力的內涵
4.1.1 資源的內涵
4.1.2 能力的內涵
4.1.3 本書對資源與能力內涵的界定
4.1.4 資源與能力的關係
第二節 資源柔性與能力柔性的基礎作用
4.2.1 資源柔性與能力柔性在組織柔性化中的基礎作用
4.2.2 資源柔性的內涵及其內在屬性
4.2.3 能力柔性的內涵及其內在屬性
第三節 基於動態能力的組織柔性化
4.3.1 動態能力的內涵
4.3.2 動態能力的構成
4.3.3 動態能力在組織柔性化中的作用及作用機理
第五章 組織柔性化的管理系統
第一節 一般系統理論及其在組織研究中的應用
5.1.1 一般系統理論
5.1.2 開放系統的共同特徵
5.1.3 作為開放系統的組織
第二節 組織模型
5.2.1 勒維特的組織系統模型
5.2.2 韋斯博德的六盒模型
5.2.3 納德爾和塔什曼的相合性模型
5.2.4 迪奇的技術-政治-文化框架
5.2.5 美國國家質量獎和歐洲質量獎的理念與評價模型
5.2.6 唐納德・N・蘇的“成功方程式”框架
第三節 管理系統構成要素及其對組織柔性化的影響
5.3.1 管理系統構成要素
5.3.2 “戰略規劃”的內容及其對組織柔性化的影響
5.3.3 “組織設計”的內容及其對組織柔性化的影響
5.3.4 “領導”的內容及其對組織柔性化的影響
5.3.5 “人力資源政策”的內容及其對組織柔性化的影響
5.3.6 “價值網路管理”的內容及其對組織柔性化的影響
第六章 戰略與市場導向的組織柔性衡量
第一節 組織柔性的衡量方法分析
6.1.1 組織柔性衡量的作用與困難
6.1.2 基於柔性審計的組織柔性衡量方法
6.1.3 基於環境不確定性的組織柔性衡量
6.1.4 現有組織柔性衡量方法的評述
第二節 市場導向理論及其整合
6.2.1 文化視角的市場導向理論
6.2.2 市場情報視角的市場導向理論
6.2.3 文化視角與市場情報視角的市場導向理論整合
第三節 戰略與市場導向的組織柔性衡量方法
6.3.1 戰略與市場導向的組織柔性衡量方法:總體模型
6.3.2 識別組織需要具備的一線柔性維度與水平
6.3.3 衡量一線柔性維度與水平的差距
6.3.4 識別二線柔性維度與水平的差距
第七章 組織柔性化的系統方案
第一節 組織柔性化的系統方案:總體架構與過程
7.1.1 組織柔性化的總體架構
7.1.2 阿克和馬什卡雷尼亞什(Akerand Mascarenhas)的柔性決策四步驟
7.1.3 格溫(Gerwin)的柔性實施過程理論
7.1.4 組織柔性化的過程
第二節 基於資源與動態能力的組織柔性增強途徑
7.2.1 增強物質資產柔性
7.2.2 增強財務資產柔性
7.2.3 增強無形資產柔性
7.2.4 培養組織動態能力
第三節 基於管理系統的組織柔性增強途徑
7.3.1 組織柔性化的管理系統構成要素:戰略規劃
7.3.2 組織柔性化的管理系統構成要素:組織設計
7.3.3 組織柔性化的管理系統構成要素:領導
7.3.4 組織柔性化的管理系統構成要素:人力資源政策
7.3.5 組織柔性化的管理系統構成要素:價值網路管理
第四節 組織柔性化的穩定性基礎
7.4.1 組織柔性化的陷阱
7.4.2 柔性與穩定性:悖論而非取捨
7.4.2 組織柔性化的穩定性基礎
第八章 結論
一、本書研究的基本結論
二、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後記
參考文獻
序言
在動態不確定環境下,柔性是成功組織的一個基本特徵。儘管很多研究者對組織柔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豐富的研究成果,但是,現有關於柔性的研究還存在一些理論空白,也不能為組織的柔性管理實踐活動提供系統的指導。本書以組織層次的柔性化活動作為研究視角,希望深入揭示柔性的內涵,系統識別組織柔性的影響因素,構建可操作性的柔性衡量方法,並在此基礎上提出組織柔性化的系統方案。
環境不確定性是研究組織柔性的起點,本書首先對環境不確定性、組織柔性和組織績效之間的關係進行了分析。本書的分析表明,環境不確定性的不同維度要求不同類型的組織柔性與之匹配,環境不確定性的不同程度要求不同水平的組織柔性與之匹配,只有在滿足這兩個匹配要求的前提下,組織柔性才會對組織績效產生積極影響。
在比較分析組織柔性內涵和組織柔性化演化過程以後,本書提出了組織柔性化的概念性框架,該框架集中論述了環境不確定性、組織柔性、組織資源與能力以及組織管理系統之間的關係。本書認為,組織柔性化的基礎是組織資源與能力柔性,而組織管理系統又會影響組織的資源與能力柔性。換言之,本書將組織柔性的影響因素分為組織資源與能力和組織管理系統兩大類。
本書進一步將組織資源劃分為物質資產、財務資產、無形資產、人力資源和社會關係資源五種類型,分析了各類資源柔性的屬性;而組織能力柔性則取決於組織擁有的動態能力。在比較相關組織模型的基礎上,本書提出。了組織管理系統的五個核心要素:戰略規劃、組織設計、領導、人力資源政策和價值網路管理,闡述了各個要素的內容及其對組織柔性化的影響。
後記
本書是在我的博士論文的基礎上修改補充而成的,在論文寫作和書稿修改過程中,我深刻認識到了自己知識和水平的有限,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博士論文寫作和本書修改出版期間,得到了很多老師和朋友的關心和幫助。首先要感謝我在南開大學的博士生導師王迎軍教授,先生關心我的生活、學習和成長,不斷給我幫助、鼓勵和關懷,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先生高尚的品格、淵博的學識、嚴謹的科學精神和獨到的見解讓我受益匪淺,不僅在學識方面收穫甚多,在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方面也得到很大提升,這些都將使我受益終生。在這裡,特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深深的謝意。
感謝梁新弘(現任教於暨南大學管理學院)、李興旺(現任內蒙古財經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院長)、王革(現任教於天津工業大學)、陳宏志(台灣同胞,現工作於江西財經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汪建新(現工作於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魯東亮李志剛(現任教於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和張威(現任教於天津財經大學)等同門對我的關心和幫助。
感謝李良智教授(現任江西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胡宇辰教授(現任江西財經大學產業集群與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蔡升桂、陶永進胡海波等領導和同事這兩年多來對我的關心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