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謝紹東的結果 展開
  •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 教師

謝紹東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謝紹東,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大氣污染控制的理論與技術、區域污染綜合治理73項目“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前提物在大氣環境中轉化為二次顆粒物的機理研究、863項目“區域酸沉降的臨界水平和控制戰略”、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布點優化研究”。

現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人物經歷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謝紹東
北京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謝紹東
1977年9月—1980年7月,南部縣建興中學高80級學生。
1980年9月—1984年7月,四川師範大學化學系,本科生。
1986年9月—1989年3月,哈爾濱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碩士研究生。
1992年9月—1996年7月,清華大學環境工程系,博士研究生。
1999年4月- ,北京大學副教授、教授。
1998年10月—1999年3月,日本筑波大學農林工學系,特別研究員。
1996年10月—1998年9月,北京大學環境科學中心博士后。
1989年4月—1992年8月,四川師範學院化學系工作。
1984年7月—1986年8月,四川師範學院化學系工作。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城市與區域大氣污染控制的理論與技術、區域污染綜合治理規劃和環境質量影響評價和能源與環境的研究。
在機動車排放污染控制、大氣污染排放源清單、酸沉降影響與控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布點優化、城市與區域大氣污染成因來源與控制等領域取得了創新成果。

主要貢獻


目前承擔了多項科研項目,如973項目“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前提物在大氣環境中轉化為二次顆粒物的機理研究、863項目“區域酸沉降的臨界水平和控制戰略”、環保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布點優化研究”。謝紹東教授參與建立了北京市無組織顆粒物排放清單、總結出北京市大氣污染的規律,建立的交通管理措施與機動車排放污染物模擬系統,已成功應用於北京交通管理措施的優化,這些成果分別獲2003年度“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和“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在酸沉降研究領域,首次對我國酸沉降臨界負荷進行了區劃,在國內首先提出以酸沉降臨界負荷作為酸沉降控制的科學依據和重要手段,所取得的成果已應用於我國酸雨二氧化硫控制區的劃分,分別於1999年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04年獲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在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研究領域,建立了基於環境容量和排放績效的大氣污染物總量分配技術原則和方法,建立了區域和全國大氣污染物總量技術及分配方法,其成果獲2007年度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迄今已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2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1部、譯著1部和習題集1部,參與教材編寫3部。大氣污染控制理論與技術。
科研項目分別有: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2000-2002年),通過科學交通管理,改善北京交通環境(1999-2001年),廣州南沙萬頃沙地區產業發展可行性研究(2003-2004年),廣州珠江三角洲大氣環境規劃(2003-2004年),863項目“大氣污染的源解析技術”及其示範“廣州市大氣污染源解析”(2002-2005年),973項目“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的形成與控制技術基礎研究”中第三課題“燃燒源可吸入顆粒物前體物的形成與向二次顆粒物的轉化”(2002年-2007年),北京市大氣環境二次污染控制研究(2003-2005年),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區域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與示範研究”(2004-2006年),國家先進環保技術產業發展規劃(1999-2000年),廣州市大氣污染總量控制研究(2002-2003年),中國殺蟲劑類POPs削減和淘汰戰略研究(2002-2003年),中國揮發性有機物源清單研究(2003-2004年) 。

獲獎記錄


1.我國酸雨及二氧化硫控制區劃分研,獲1999年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999-10-8。
2.學術專著《酸沉降臨界負荷及其應用》,獲2002年第十三屆中國圖書獎2002-10-8。
3.北京市大氣污染控制對策研究,獲2003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二等獎2003-12-22。
4.通過科學交通管理,改善北京交通環境”獲2003年北京市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3-12-12。
5.中國酸沉降臨界負荷研究,2004,國家教育部國家科學技術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4-12-22。
6.區域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技術與示範研究,獲2007年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2007-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