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父

春秋時期魯國上卿

慶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慶父,字仲孫,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桓公姬允之子,魯庄公異母弟。

作為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孫氏之祖,魯庄公去世后,慶父先後派人殺害國君公子般和魯閔公,製造政治內亂。後來,逃亡莒國。莒國國君接受賄賂,遣送慶父回國,途中自縊而死,謚號“共仲”。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作為“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魯庄公去世后,先後派人殺害國君公子般和魯閔公,製造政治內亂。後來,逃亡莒國。莒國國君接受賄賂,遣送慶父回國,途中自縊而死,謚號“共仲”。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祖父魯惠公
父親魯桓公
兒子孟穆伯
孫子孟文伯
曾孫孟獻子
玄孫孟莊子
來孫孟孝伯
晜孫孟僖子
仍孫孟懿子
雲孫孟武伯
耳孫孟敬子
十世孫孟廬墓
十一世孫孟敏
十二世孫孟孫激字公宜
十三世孫孟軻即“亞聖”孟子,字子輿

軼事典故


慶父典故

慶父典故
慶父典故
魯庄公姬同有三個兄弟:慶父、叔牙、季友。慶父最為專橫,並拉攏叔牙為黨,一直蓄謀爭奪君位,並與其嫂——魯庄公姬同的夫人哀姜私通。魯庄公於其在位的第三十二年,生了病,因為夫人哀姜沒有生子,既無“嫡嗣”,便從“庶子”中議立。庄公與三弟叔牙商量,叔牙因受了其二哥的收買,主張立慶父;與四弟季友商量,季友力主立魯庄公與其寵姬的生子公子般,並逼叔牙以死表明擁立般。
當年八月,魯庄公病死,姬般繼位。慶父甚不甘心,便與哀姜密謀,欲暗殺姬般。恰好有個叫犖的養馬人,很有力氣,也很魯莽,因受過魯庄公的責罰懷恨在心,慶父就唆使犖乘喪期打死了姬般,另由慶父立了哀姜妹妹叔姜的生子姬啟,為魯閔公。慶父更加肆無忌憚,與哀姜打得更是火熱,並且野心越來越大。魯閔公二年,指使一個叫齮的人殺了閔公,欲立慶父。季友趁亂,領著魯庄公之子姬申逃到邾國,發出文告聲討慶父,要求國人殺死慶父,擁立姬申。國人響應,慶父畏懼,逃亡莒國,哀姜逃往邾國。
姬申得立,季友買通莒國,押回慶父,將其殺死;哀姜是齊襄公之女,為齊桓公宗族之女。齊桓公素來以恪守禮儀自居,哀姜此舉令其大失臉面,盛怒之下,將哀姜召回,殺死了。
魯庄公死後的幾年裡,由於慶父串通哀姜連殺了兩個國君,公子般和閔公,作威作福,橫行無忌,不但造成了極大的混亂,也給國人帶來了極大的災難。故齊國大臣仲孫湫到魯國弔唁回去后,嘆息地說:“不去慶父,魯難未已。”
公元前662年,魯庄公死去。魯庄公同母弟公子友的支持下,公子般當了國君。魯庄公的異母弟弟慶父,是個貪婪殘暴、權欲熏心的人,企圖自己成為國君,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便被他派人殺死。支持公子般的公子友逃往陳國。”慶父派人殺死公子般后,另立閔公當國君。由於他製造內亂,激起了魯國百姓極大的憤慨。但慶父我行我素,繼續製造內亂,企圖混水摸魚,以致把魯國鬧得不太平。齊桓公便派大夫仲孫湫到魯國去了解情況。不久,仲孫湫把了解到的魯國情況向齊桓公作了報告,並下結論說:“如果不除去慶父,魯國的災難是不會終止的!”事實果然如此。過了一年,慶父又殺死了魯閔公。兩年之內,魯國兩個國君被殺,使魯國的局勢陷入了嚴重的混亂之中,百姓們對慶父恨之入骨。慶父見在魯國實在無法再呆下去了,便逃往莒國。魯僖公繼位后,知道慶父這個人繼續存在,對魯國是個嚴重的威脅,便請求莒國把慶父送回魯國。慶父想要讓公子魚帶他求情,公子魚哭著回來了,慶父聽到哭聲后說:“這是奚斯(公子魚)的哭聲啊!”慶父自知罪孽深重,回到魯國沒有好下場,便在途中自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