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華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陳少華,1962年9月生,江西省九江市都昌縣人,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傳播學系主任、傳播學專業主任。

研究方向


網路傳播、數字出版、輿情監測、大數據應用、科學傳播、國際出版等。

基本情況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傳播學系副教授,出版研究所所長、電子與網路出版研究所所長、網路輿情監測與知識管理實驗室負責人,學校網路傳播與新媒體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2002年-2011年,先後擔任傳播學系副主任、傳播學系主任。1996年-2005年,先後擔任華中科大出版社電子出版中心主任、總編輯助理、社長助理。先後赴美國紐約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等做學術交流和訪問。2007年11-12月在中央黨校參加“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

主講課程


(1)本科生課程:網路策劃與編輯,網路信息管理,傳播與科學(科技傳播),網路綜合設計實驗,在線互動媒體技術等;
(2)研究生課程:中外網站比較研究(中外新媒體比較研究),數字出版及技術,網路傳播研究,科學傳播研究,出版傳媒策劃與案例,出版產業專題等。

學術兼職


(1)中國編輯學會電子網路編輯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兼秘書長;
(2)全國新聞出版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委員;
(3)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科技傳播理論研究專委會 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4)全國高等學校出版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 委員;
(5)國家大數據專業委員會政務大數據研究院 研究員;
(6)國家數字複合出版工程及國家出版融合重點實驗室 評審專家;
(7)湖北省科技新聞學會 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
(8)湖北省文化產業(含數字出版)專家庫 成員;

科研課題


(1)公眾使用媒體的技術條件現狀及對策研究(985工程子課題)
(2)湖北省數字出版發展及規劃研究(湖北社科基金課題)
(2)三峽工程新聞宣傳信息庫開發與應用研究(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委託)
(3)中國高校社會科學管理與研究資料庫建設(教育部社科基金)
(4)基於知識管理的網路輿情監測與應用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
(5)基於城市社會風險控制的網路輿情監測及知識庫研究(武漢市社科基金)
(6)我國數字出版“走出去”的發展機理與動態評價研究(國家社科基金)
(7)新聞出版行業科技及信息化發展調查報告研究(新聞出版總署委託)
(8)湖北省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研究(湖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招標項目)
(9)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數字出版發展規劃(長江出版傳媒股份公司委託)
(10)長江日報報業集團數字化發展規劃(長江日報報業集團委託)
(11)網際網路時代國家科技傳播戰略與科技形象建構研究(自主創新重點專項)
(12)基於學科交叉的傳播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湖北省教學研究項目)

獲獎情況


(1)獲湖北省優秀編輯稱號(1998年)
(2)獲國家電子出版物獎(多媒體《中國西部大開發》,2004年,研發製作獎、責任編輯獎)
(3)獲湖北省高校教學成果一等獎(2013年)
(4)《工程新聞中的科技傳播探析》獲中國科技新聞學會“中國科技傳播論壇”優秀論文一等獎(2013年)
(5)《電子書包發展中應處理好的八大關係》獲中國出版協會網際網路與數字出版優秀論文獎(2012年)
(6)撰寫的提案《關於加強我省文化資源庫建設的建議》被湖北省政協十一屆一次會議立案(2013年)。
(7)撰寫的提案《關於全面提高我省公眾科學素養的建議》被湖北省政協十一屆二次會議立案(2014年)

論文著作


(1)電子出版物概論(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8年5月)
(2)我國90年代早期電子出版的探索(中國出版.2000年第8期)
(3)加強網路出版的監管。見《解放思想 實事求是—新聞出版總署調研報告彙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4)網路廣告教程(參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5)網路出版傳播中的協同問題及其研究(南京郵電學院學報.2005年第3期)
(6)現行評價機制對網路學術出版的影響與對策(出版科學. 2005年第6期)
(7)互動廣告傳播(合著,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年)
(8)高校網路非線性編輯實驗室的設計(合著,中國有線電視,2007年第1期)
(9)網路傳播時代傳播學專業教育探索與創新(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2006年第4期)
(10)網路新聞站點的權威與主流趨勢——以新浪網新聞頻道頭條新聞變遷統計研究為例(合著,東南傳播,2006年第9期)
(10)網路媒體的有效引導與管理(新聞前哨.2007年第2期)
(11)科學訓練、健康傳播與奧運的平民化戰略(體育學刊,2007年第3期)
(12)新媒體的個人化趨勢與媒介管理和控制(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1期)
(13)基於電子書與紙書互動的網上出版營銷平台及應用(科技與出版,2007年第8期)
(14)試論網路編輯及其專業化教育(中國編輯.2007年第2期)
(15)網路媒介的公共領域(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科版),2007年第3期,合著)
(16)信息科學視野下的傳播及傳播學研究探析(南京郵電大學學報,2008第3期)
(17)網路輿論信息監測系統及應用分析(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2008秋季號)
(18)2008年中國數字出版發展及階段性特徵分析(出版廣角,2008年第12期)
(19)2008年歐洲數字出版發展現狀及趨勢(出版廣角,2008年第12期)
(20)2008亞洲數字出版的發展概況及趨勢(出版廣角, 2009年第4期)
(21)2008北美數字出版的發展概況及趨勢(出版廣角, 2009年第4期)
(22)不同報紙評論的特徵分析及比較—以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和燕趙都市報為例 (新聞與寫作,2009年第11期 )
(23)數字網路媒體環境下出版概念及特徵探析(見《中國新媒體傳播學研究前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24)視頻網站的困境與對策.(網路傳播,2010年第3期)
(25)《傳播學原理》之“第六章 傳播媒介論”(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1年)
(26)電子書包發展中應處理好的八大關係( 出版廣角,2012年第2期,被《新華文摘》摘錄論點)
(27)基於用戶體驗的電子書包設計研究(科技與出版,2012年第8期)
(28)數字出版基地發展中的公共服務建設研究(科技與出版,2013年第10期)
(29)我國數字出版“走出去”發展及策略探析(對外傳播,2014年第11期)
新聞媒體發表的文章和訪談(部分)
(30)網際網路出版業不再當配角,關聯產值可達1500億(媒體訪談).通信信息報通信信息報,2007,8(10)
(31)社區信息化應堅持整體性規劃和多元化建設[N].通信信息報,2007,9(19)
(32)2008期刊網路傳播TOP100分析報告。中國新聞出版網,2008,11(06)
(33)2009年我國數字出版產業四大關鍵詞[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