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與科技文明

黃河與科技文明

《黃河與科技文明》是2000年1月1日黃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星光張新斌

基本信息


出版社: 黃河水利出版社; 第1版 (2000年1月1日)
平裝: 3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6212957
條形碼: 9787806212950
產品尺寸及重量: 19.8 x 14 x 1.8 cm ; 481 g
ASIN: B001OI3O3C

內容簡介


《黃河與科技文明》作者在該書中用較大篇幅闡述了黃河流域各門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就,其中,將農業放到了一個較為特殊的位置,認為農業的繁盛發達,推動了整個中華文明發展的進程,對天文、數學、物理、地理、水利、紡織等學科的發展都具有顯著的催化作用。這一觀點符合我國社會發展的實情,對於我國今後的可持續發展,也具有啟迪意義。作者認為,黃河流域的古代科技具有下列幾個鮮明的特點:(1)內容廣博、深厚,成就巨大,代表了中華傳統科學技術的最高成就和發展水平。(2)實用性較強,都是為解決現實生產生活中的一些問題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從而為推動生產力發展和社會繁榮作出了積極貢獻。(3)水利和農業技術在整個科技體系中佔有獨特地位,對推動科技發展起著核心作用。(4)繼承性較強,雖歷代王朝更迭不斷,內憂外患不止,卻如大江大河之奔流,洶湧澎湃,連綿不絕,無盡無息。
目錄
第一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科技文明
第一節 河流與人類文明的發端
第二節 黃河與中國傳統科技文明密切相連
第三節 黃河流域古代科技成就是中華傳統科技文明的象徵
第二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農業科學技術
第一節 黃河、黃土與中國農業的起源
第二節 黃河流域傳統農業科技成就
第三節 畜牧業的發展及其技術成就
第四節 農學著作的光輝成就
第五節 對黃河流域農業的再認識
第三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水利科學技術
第一節 黃河與中國水利科學技術的起源
第二節 治河方略及防洪工程技術成就
第三節 黃河水利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第四節 黃河水利與文明的傳承
第四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陶瓷技術
第一節 黃河流域的制陶業
第二節 黃河流域的制瓷技術
第三節 黃河流域傳統陶瓷發展的特點
第五章 黃河流域傳統紡織技術
第一節 黃河流域坊織技術的起源
第二節 黃河流域以麻布為代表的植物纖維紡織技術的發展
第三節 黃河流域以絲綢為代表的動物纖維紡織技術的發展
第四節 黃河流域紡織物染色印花技術的發展
第五節 黃河流域紡織機具的發展
第六節 紡織技術成就是黃河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六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交通運輸工程技術
第一節 黃河流域的陸上交通
第二節 黃河流域的水上交通
第三節 黃河浪域交通運輸的作用與特點
第七章 黃河流域傳統冶金技術
第一節 黃河與中國傳統青銅冶鍊技術的發展
第二節 黃河與中國古代冶鐵技術的發展
第八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城市建築技術
第一節 黃河與中國古代城市的起源
第二節 黃河與中國古代城市的發展
第三節 黃河與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發展
第四節 黃河流域城市及建築技術的特點
第九章 黃河與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
第一節 黃河與造紙術的發明及外傳
第二節 黃河與印刷術的發明及外傳
第三節 黃河與火藥的發明及外傳
第四節 黃河與指南針的發明及外傳
第五節 黃河域外先民對四大發明的貢獻
第十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生物學的發展
第一節 黃河流域是中國生物學的誕生地
第二節 黃河與中國傳統生物學體系的形成及發展
第十一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地學的發展
第一節 黃河流域獨具特色的地理著述的常盛不衰
第二節 黃河流域地學知識的興盛與技術的發達
第三節 黃河流域傳統地學發展的特點
第十二章 黃河與中國傳統天文學、數學及物理學的成就
第一節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形成及發展
第二節 數學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節 物理學的形成及成就
第四節 對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反思
後記
序言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有國有家者無不關切之。1975年4月,余在南開大學歷史系籌辦博物館學專業時,就編輯了《中國科學技術史文選》3冊133篇,分為10類,作為中國物質文化史教材:一、天文歷算;二、地理交通;三、農田水利;四、營造建築;五、採礦冶金;六、物理機械;七、工藝美術;八、武備軍械;九、醫藥衛生;十、雜技文藝。
鄭州大學王星光教授生長中州,熱愛邦國,曾著《中國科技史求索》,被評為河南省社科聯優秀成果一等獎,近又與同儕張新斌先生撰成《黃河與科技文明》皇皇巨著,闡明了黃河與中國古代科技的關係及黃河流域科技發展的歷史和成就,誠學術、科研、教學之要籍,亦愛國教育之寶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