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採購
綠色採購
在採購中執行了自己制定的道德標準。北京奧組委在籌備和舉辦運動會的過程中,要支持政府、企業、社會各界的可持續消費工作,綜合分析上述內容。給出綠色採購的定義是:綠色採購是指政府和企業經濟主體一系列採購政策的制定、實施以及考慮到原料獲取過程對環境的影響而建立的各種關係,其中與原料獲取過程相關的行為包括供應商的選擇評價。
“綠色採購”是指政府通過龐大的採購力量,優先購買對環境負面影響較小的環境標誌產品,促進企業環境行為的改善,從而對社會的綠色消費起到推動和示範作用。
政府“綠色採購”
政府“綠色採購”是公共財政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公共財政的特徵來看,滿足社會的公共需要是它的主要目標和工作重心。而節能降耗和環保就是這樣一種能夠體現全社會整體利益的公共需要。因此,支持環保,購買節能降耗的產品是公共財政的重要職能。在這方面,除了綠色採購外,公共財政還可以採取多種手段引導和支持企業、政府和民眾節能降耗。比如,預算、國債、政府基金和專項基金、轉移支付、市政債券等等作為公共財政手段都可以發揮作用。
從國際上看,近年財政結構變化的一個重大趨勢,是社會性支出、環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大,很多國家佔到了50%到60%,甚至超過70%。以“綠色採購”為例,美國、丹麥、加拿大等都制定相關法律,要求優先採購經過環境認證的產品,日本政府甚至實行了強制採購政策。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財力還比不上發達國家,要辦的事也多,但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財政收入近年來也大幅增長,2009年上半年稅收又接近2.5萬億元,增幅達到29%。財政收入的增加為政府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加大環保等公益事業的投入提供了資金保障。比如,2008我國政府的“綠色採購”比例佔到30%以上。預計2009年政府採購金額要達到5000億元,至少將有1500億元為“綠色採購”。
政府管環境主要就是通過公共財政來實現的。中國的財政體制正在向公共財政轉變,要建設一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離開公共財政的支持註定是要落空的。而政府作為耗能大戶,尤要在這方面發揮表率作用,全面推行使用節能產品。
我國40%城市居民傾向選購綠色商品.人們再不是以大量消耗資源、能源求得生活上的舒適,而在求得舒適的基礎上,大量節約資源和能源,即人們的消費心裡和銷費行為向崇尚自然、追求健康轉變,從而為國際市場帶來一股綠色消費潮。隨著綠色潮流的不斷高漲,國際國內市場消費需求出現變化,綠色消費已成為一種新的時尚。
據有關資料統計,77%的美國人表示,企業的綠色形象會影響他 們的購買慾,94%的義大利人表示在選購商品時會考慮綠色因素。在歐洲市場上40%的人更喜歡購買綠色商品,那些貼有綠色標誌的商品在市場上更受青睞。歐共體的一項調查顯示,德國82%的消費者和荷蘭67%的消費者在超級市場購物時,會考慮環保問題。在亞洲,挑剔成癖的日本消費者更勝一籌,對普通的飲用水和空氣都以"綠色"為選擇標準,罐裝水和純凈的氧氣成為市場的搶手貨;韓國和香港的消費者,急先購買那些幾乎絕跡的茶籽,作為天然的洗髮劑。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要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減少廢棄物排放,逐步使生態步入良性循環”。2005年6月28日-29日,由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主辦,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環境認證中心承辦的“政府綠色採購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本次研討會是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在財政部、商務部、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北京奧組委、中國消費者協會等有關單位的支持下,為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可持續消費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和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的召開的。政府綠色採購對於全社會的可持續消費具有強大的示範和推動作用,運用這一政府手段不僅可以起到促進企業環境行為的改善,還可以推動國家循環經濟戰略及其具體措施的落實。
綠色採購
國際和政府組織面對日益惡化環境壓力和民眾要求改善環境要求下,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用法律行政手段規範企業經營活動,要求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在國際上:《里約環境與發展宣言》1992年在里約通過;《國際商會(ICC)可持續發展商務憲章》對企業有一定約束力;各國政府在進出口業務上設置綠色壁壘。在國內:1989年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髮和我國《政府採購法》對綠色採購已有原則性規定。國外許多國家已經實施了政府綠色採購制度,在已有的政府綠色採購計劃中,都要求產品與服務達到特定的環保標準,並規定政府必須採購符合國家綠色認證標準的產品和服務等。
綠色採購
從“綠色奧運”的內涵中不難看出,“綠色奧運”倡導綠色採購。在近兩屆的奧運會的舉辦過程中,舉辦者對採購物品也提出環保要求,提出優先採購環保標誌的產品。我們北京奧組委也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整個籌辦、舉辦過程中開展綠色採購。總之,國內外綠色市場已經形成。
(1)綠色核心產品管理。產品核心部分是指給消費者的價值和利益。綠色核心產品管理是指企業給消費者和社會的價值和利益。除了給消費者和社會帶來價值和利益外還要承擔社會責任。企把原來來的社會任外部化轉為內部化。企業在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還鼓勵消費者綠色消費,減少該產品在生產消費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壓力。
要承擔環境的社會責任,改進環境狀況;制定和實施環境管理政策目標計劃,預防限制並儘可能消除污染源;企業建立環境管理體系,進行內部環境審核計劃和環境陳述;實施外部環境審核並將結果提供當地權威機構並公佈於眾;最高管理層承擔環境保護責任,設置綠色職位負責實施企業綠色管理;創建綠色企業文化。形成綠色價值觀並培訓員工。
(1)綠色形式產品管理
1)綠色質量管理是指通過改進措施,提高產品質量和綠色化程度。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使產品能適應節約需求;提高資源效率,使單位耗費能源大大減少;提高產品的產品壽命,使產品使用價值時間延遲;注意產品安全,使產品成分上不含有對人體有害物質;盡量使產品具有重複使用性能和可循環再生性能。
2)綠色品牌管理。創立綠色品牌,在品標、品名設計上融入綠色概念,使消費者易於識別和產生綠色聯想。
3)綠色設計管理。在產品成分、結構、性能等設計上融入綠色概念。可增強其環境質量的良好印象。就能使產品增添環境保護的可信度安全感。進而使其能得到社會廣泛接受。
4)綠色包裝管理。減少包裝材料;重複使用包裝;使用再生材料或可再生材料包裝;可降解包裝;實施包裝設計圖案綠色化和安全警示。
(2).綠色附加形式產品管理。實施綠色附加形式產品管理是指除了給消費者應當享受、附加利益如:指導、諮詢、維修等外,還增加附加利益綠色化內容:安裝運輸綠色化,安裝運輸時注意環境保護。購買綠產品化,允許消費者免費用包裝或回購產品和包裝,向顧客介紹綠色產品信息、檢驗方法和安全產品處置方法。
綠色採購研討
(1).綠色供應商選擇開發與評價。在綠色採購環境下對供應商的選擇除了傳統供應鏈環境下供應商的衡量標準以外,還要考慮供應商的環境表現,而環境表現本身就包含了多個標準因此綠色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可以說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採購經理必須綜合考慮企業的生產需要、經濟效益和環境目標,在為數眾多的衡量指標之間進行艱難的權衡;在對待環境管理問題上同樣也要把供應商納入本企業的環境管理體系,供應商往往因為企業規模小,技術資金人力有限,無法開發出有效的環境管理手段,因此是供應鏈中環境管理薄弱的環節,為了保證供應商不因為環境管理,性能無法達標而遭受環保部門的制裁,採購部門應該向供應商提供必要的技術或資金支持以保證供應鏈的連續運作。
(2).綠色生產。通過改進技術,實行清潔生產方式和廢棄物循環利用的生產模式。欲達到這種生產模式,就必須從原料開採到產品報廢的整個產品生命周期對材料的回收、利用、處理等全部過程進行考慮。諸如在冶鍊時考慮廢氣、廢水的徹底凈化,在材料選擇時要詳細考慮到產品報廢時的材料回收重用及處理之類的問題。在綠色生產模式中這些問題可通過特定的工藝手段和技術措施對整個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逐一安排解決。比如在零件的設計和製造中標註出它們材料類型和回收方式的代碼,便於成組歸類處理,實施科學管理,做到有效地利用資源。同時制定生產標準,加強生產環境管理。在ISO9000標準基礎上依據ISO14001標準要求,在調查和評估基礎上建立既適應國內外環境管理要求又符合本公司特點的生產和環境管理體系。
綠色物流管理是指企業在物流過程中引入環境標準,抑制物流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同時,實現對物流環境的凈化,減少資源的消耗,使物流資源得到最充分利用。企業運用綠色物流的全新理念,對運輸、裝卸、管理過程制訂出相應的綠色標準,加大對綠色物流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如對運輸規劃進行研究,積極開發和試驗綠色包裝材料等。採購人員還可以與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讓供應商承擔部分或全部包裝物的回收工作,減少包裝廢棄物的產生。採購經理可以通過合理地安排企業的內向物流來提高運輸工具的裝載率,減少運輸過程中帶來的環境影響,在選用運輸工具時盡量首先考慮環境影響小的運輸工具,從經濟性和環境保護兩個角度來選擇適當的運輸方式。
(1)培養員工綠色意識。企業在綠色化過程中培養員工綠色意識,使他們生產和經營中自覺採用先進技術減少資源浪費和使用,降低水電紙張的耗費。
(2)關注員工的人身安全
在特殊的工作環境里為工人配備專用檢查儀;定期組織員工體檢關注員工的健康狀況;採取有效措施降低有毒有害粉塵氣體液體固體噪音對員工身體健康傷害。通過設置意見箱和建立定期見面制度保證了員工與管理層的溝通渠道暢通;消防安全設施齊備並能在必要時發揮其功能,還要為他們建立生活保障制度。
企業應儘快建立在國內外綠色技術壁壘預警機制,加強對國際環保認證標準研究,通過各種途徑及時收集國外涉及產品的綠色技術規範、標準、合格評定程序以及動植物衛生檢疫措施,建立綠色壁壘信息中心的資料庫,並及時將有關信息反饋給成本企業有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使企業及時做好防範措施,突破國內外的綠色技術壁壘。總之,每個企業要結合自己情況制訂適合自己的經營策略,才能取得競爭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