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
楊慧林所著書籍
《意義》一書是楊慧林所著一部哲學類書籍,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本書分別從"當代人文學術的'意義'問題"、"'意義'問題的跨文化讀解""'詩性智慧'的'意義'同構"、"'意義'追尋的現實情境"等四個維度,深入探究宗教學與一般人文學術的相互關聯和相互啟發,並與當代西方的神學研究直接對話,力圖梳理出一種"關於基督教的'非宗教'詮釋",從"意義結構"的角度探討宗教與神學的公共性問題,為宗教問題提供更為理性的理解途徑。作者認為:在理解的基礎上"破執",不僅可以擺脫任何"中心話語"的束縛,也將在體制化的信仰形態之外,真正揭示宗教的文化意蘊。
楊慧林,1954年出生於北京,文學碩士、哲學博士,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副校長,兼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等。代表性學術著作有《罪惡與救贖:基督教文化精神論》(1995)、《聖言·人言:神學詮釋學》(2001)、《基督教的底色與文化延伸》(2001)、《西方文論概要》(2003)、《在文學與神學的邊界》(2012)等,並在美國出版英文論文集Christianity in China: the work of Yang Huilin (2004)、合作主編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 (2006)。
總序 當代西方思想對傳統論題的重構
序言 自家有悟
第一編 當代人文學術的“意義”問題
第一節 名詞的動詞性與動詞的交互性
第二節 從“差異”到“他者”的神學讀解
第三節 齊澤克的“基督教遺產”與意義結構
第四節 齊澤克的“反向”神學與文學研究
第二編“意義”問題的跨文化讀解
第一節 中西之間的“經文辯讀
第二節“經文辯讀”與“詮釋的循環”
第三節 《聖經》“和合本”的詮釋學意義
第四節“漢語神學”的語言學定位及其獨特價值
第三編“詩性智慧”的“意義”同構
第一節 文學研究與文化研究的神學進路
第二節“聖杯”的象徵系統及其“解碼”
第三節 當代神學對文論研究的潛在價值
第四節 西方馬克思主義宗教論說的六個問題領域
第四編“意義”追尋的現實情境
第一節 漢語語境中的基督教詮釋
第二節“倫理化”的漢語基督教與基督教的倫理意義
第三節 早期教會大學的兩種授課語言及其價值歸宿
第四節“全球地方化”話語中的神學主題
代結語 關於比較文學與宗教學的對話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人文學科關鍵詞研究 (共10冊), 這套叢書還有 《道說》,《焦慮》,《身體》,《書寫》,《法則》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