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田
湖田
湖田 (hútián):在湖泊地區開闢的水田,四周修築圍埝。
湖邊圍墾的水田。《宋書·孔季恭傳》:“山陰縣 土境褊狹,民多田少,靈符 表徙無貲之家於 餘姚、鄞、鄮 三縣界,墾起湖田。”明 高啟 《秋日江居寫懷》詩之五:“貧為湖田長半沒,拙因世事本多疎。”清 孫枝蔚 《避地》詩之三:“清秋饒景物,灑淚對湖田。”
land reclaimed from a lake; farms in the lake area; shoaly land
清咸豐元年(1851年),黃河在豐縣蟠龍集(今豐縣梁寨)決口,沛縣境內一片汪洋,縣城遷至湖東夏鎮,百姓流離失所,紛紛外逃他鄉。洪水退後,沿湖地帶形成湖灘。咸豐五年(1855年),黃河在河南蘭儀(今蘭考縣)決口,魯西南諸縣遭受水災,山東省鄆城、巨野、嘉祥等地災民攜家遷移,紛紛進入微山湖西邊境,開墾湖灘定居。當時,微山、昭陽兩湖的西岸,南自藺家壩之北,北至山東魚台縣,沿湖一帶大水退後新涸湖灘淤地,長約100餘華里,東起湖濱向西寬2~8華里不等。魯西南大批災民聚集於此分段開墾,並選出段董,持械自衛,稱之為“團”,先後建起的有唐團、北趙團、北王團、侯團(后改為刁團)、新團等。初時,徐州等官府曾派兵押逐“團民”回原籍,但逐而不走,相繼而來者反日益增多。當局只得令其退還所佔民田,指定湖邊無主荒地,准其開墾耕種納租。后經南河道總督批准,勘量湖邊荒地,分為上、中、下三則。上則地西起大邊,東至老湖埝;中則地西起老湖埝,東至二道邊;下則地從二道邊至三道邊。三則地總數約2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