澮溝鎮

澮溝鎮

澮溝鎮位於靈璧縣城以北25公里,居靈璧縣中心位置。302省道從澮溝鎮中心街道穿過,與東西兩側的靈雙路、靈房路各相距8公里,南與禪堂,東與大路,西與尹集,西北、東北分別與朱集、漁溝接壤,交通便利,北邊有10公里山山脈,山石資源極為豐富,特色磬石數量、質量極高,靈城、上海等磬石加工原料均出自該鎮。中部有河流(濉河、托尾河、三渠溝),地理位置極為優越。澮溝鎮現有人口5.1萬餘人,耕地面積6.6萬餘畝,行政村15個,49個自然村,戶數11460戶,村村通汽車,通電話。農村年用電量155萬度。

2017年,澮溝鎮常住人口48918人,行政區域面積7950公頃 。

區位優勢


鎮域內山石、蘆葦、樹林、糧食等資源豐富,中部有河流(濉河、托尾河、三渠溝),地理位置極為優越。
澮溝鎮
澮溝鎮

人口數據


2017年,澮溝鎮常住人口48918人。
總人口44860
22697
22163
家庭戶戶數11528
家庭戶總人口(總)44519
家庭戶男22465
家庭戶女22054
0-14歲(總)12720
0-14歲男6646
0-14歲女6074
15-64歲(總)28464
15-64歲男14378
15-64歲女14086
65歲及以上(總)3676
65歲及以上男1673
65歲及以上女200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44605

行政轄村


開山村 鳳山村申村村二王村馬庄村蒲灣村后靈村唐靈村葉蔣村詹趙村澮東村澮西村張時村濉河村張谷村彭家村高黃村後車村前車村許閘村郭瓦村李宅村呂解村小王村土西村土東村張西村張東村簡吳村郭溝村馬廠村

經濟發展


澮溝鎮
澮溝鎮
2006年是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一年。在新的一年裡,我們必須抓住機遇,深化改革,轉變作風,開拓進取,才能確保各項目標任務的實現。
圍繞上述指導思想,我們確定2006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工農業總產值增長7%;財政收入平穩增長;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內。
圍繞上述目標任務,努力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積極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我們澮溝鎮是個典型的農業鎮,而農業又是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雙層影響的弱質產業,尤其是受國際、國內兩大市場影響,農產品銷售不暢,價格低落,農民增收困難。在這種形勢下,要實現農民增收,必須不折不扣地執行減輕農民負擔政策,與此同時,堅持面向市場,加快結構調整。
一是加快發展養殖業。繼續向上爭取養殖專項貸款,增加小額養殖貸款發放數額,培植養殖專業村4個,發展養殖大戶248戶,擴大養殖規模,增加養殖總量,改良畜禽品種,強化防疫措施,提升養殖檔次,使養殖業真正成為我鎮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
二是加快種植結構調整。高標準、高質量抓好“兩個項目”建設配套,即2萬畝優質小麥基地和張時節水增效示範園。以示範園為依託,發展瓜果菜8000畝,同時擴大棉花和各類小雜糧面積,提高種植業綜合效益。搞好植樹造林,凡宜林地段全部栽上楊樹,走楊樹產業化之路。
三是加快發展二、三產業。重點依託山石、蘆葦、木材等資源,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條,增加農民收入。
四是增加科技投入。切實做到科學種植、科學飼養、科學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增加經濟效益。
澮溝鎮
澮溝鎮
五是組織好勞務輸出。積極為外出務工者提供全程服務,切實維護務工者的合法權益。
(二)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澮溝鎮招商引資的重點是要把農產品的流通與加工作為招商引資的主攻方向,使本地資源與外來資金、技術等要素有效對接,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甘書記親自參與引進玉米加工企業。要實現招商引資的大突破,必須加大行政推動力度,實行招商引資責任制,楔死任務,重獎重壓。對招商引資有功者,按引資額的1%獎勵,一次性引資超過100萬元的,財政將重獎5萬元;對要通過緊逼式措施,把全鎮廣大幹群的注意力和創造力引導到招商引資的第一線。
優化經濟環境是招商引資的第一要素。要規範透明,積極營造最優惠的政策環境。全面實行服務承諾制和首問責任制。對外來投資經商者,要加強政策扶持,在用地用電、信貸支持、稅費負擔等方面,儘可能給予優惠。優化輿論環境,培育廣大群眾的市場經濟意識,營造濃厚的商業氛圍。要嚴厲打擊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敲詐勒索、吃拿卡要違法違紀和以權謀私行為,讓投資者感到有利可圖,經營者感到有錢可賺,真正為外來投資經商者創造良好環境。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在確保張時村節水增效項目建設和2萬畝優質小麥基地達到井橋涵路渠電等配套同時,抓好原有水利工程的恢復和配套,力爭年內建成2萬畝旱澇保收田。加快完善小城鎮基礎設施的綜合配套建設,不斷增強綜合服務功能。重點在加大投入、完善配套上下功夫,千方百計,多方籌資,力爭修浦澮南新大街。與此同時,全面加大工作力度,使臨街門面房全部建成兩層以上樓房,全面加強集鎮管理,建立健全集鎮管理組織,徹底改變澮溝集鎮髒亂差的狀況。加強環鎮、環村路建設,力爭年內實現村村莊庄通砂石路。繼續加強供電工作,全面完成“農網”改造,降低電價。電信工作,新發展程式控制電話450門。
(四)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
努力實踐“三個代表”,牢固樹立以民為本、為民謀利的價值取向,把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要求體現到各項工作中去,切實把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解決好,以實際行動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認真做好增收節支工作。突出抓好財源建設,不斷增強財政實力。高度重視稅收重征管,規範稅收秩序,努力實現財政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按照保工資、保運轉、保穩定的要求,優化支出結構,確保工資性、社會保障等重點支出,增加對農業、科技、教育的投入。強化預算約束,嚴格執行鄉財縣管鄉用規定。全面規範“村帳鎮管”,村幹部工資由鎮統一發放。發揚艱苦奮鬥精神,提倡勤儉節約,反對奢侈浪費,實現收支平衡。
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繼續抓好嚴打整治專項鬥爭,進一步落實社會治安治理治理的各項措施,努力創造良好的治安環境。認真做好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切實加強對安全生產的領導,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消除隱患,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強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推動科技教育等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在加快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的時同,高度重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協調推進各項社會事業。
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認真抓好十六大精神的學習、宣傳和貫徹。把全鎮廣大幹群的思想統一到十六大精神上來。繼續深入貫徹執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導人們遵守基本行為準則。繼續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村、文明單位、文明行業活動,加強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積極推進民主法制建設。深入實施“五五”普法,努力提高群眾法律素質,積極推進依法治鎮進程。支持共青團、婦聯等群眾團體依照各自章程開展工作。加強基層民主建設,深入推進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和村民自治。
加快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行發展,鞏固“兩基”成果,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大教育投入,認真抓好中小學布局調整。加強基層文化建設和文化市場管理。以推動鎮村衛生組織一體化建設為重點,努力加強衛生網路建設。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確保人均8元投入到位。深入貫徹“一法三例”,全面推行依法管理與優質服務,穩定低生育水平。繼續堅持一把手負責制和責任逆向追究制,堅持實行一票否決。嚴格實行計劃生育工作獎懲責任制。進一步抓好廣播電視、民兵、民政、宗教等工作。

成就


多措並舉使“難”點變“亮”點
郭溝村通過“一事一議”,於2010年11月18日全面啟動亮化工程,將告別晚上出行無路燈的歷史。
郭溝村因長期派性鬥爭,導致村“兩委”班子不能通過選舉產生。班子建設的薄弱無力,導致引領村級經濟發展能力弱,村容村貌落後,成為名副其實的“難點村”。在全縣“難點村”治理工作開展以來,郭溝村在鎮派工作組、鎮派書記、選派幹部和縣直工作組的共同努力下,從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和實施民生工程入手,不斷提升黨員幹部和村民群眾的凝聚力。繼村中心水泥路、農田水利基本設施建設順利竣工后,“亮化”工程又被提上了村議事日程。經村兩委不懈努力,共爭取上級撥款計3萬元,經初步預算,可以安裝60個節能路燈,足以覆蓋郭溝全村。為調動一切積極的力量,該村“亮化工程”具體工作安排群眾代表及黨員參與路燈的購買、安裝以及監督工作,確保了廣大群眾代表的參與權、知情權、監督權。
“亮化”工程實施后,將首開全鎮整村安裝路燈之先河,大大提高郭溝村的首位度,方便群眾的出行,進一步提高了郭溝村的安全度、美譽度和知名度。“亮化工程”的實施,兌現了黨支部初任時的承諾,彰顯了村黨支部的誠信形象,必將形成凝聚黨心、民心的強大力量,有力地推進村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對於促進“難點村”轉化,加快郭溝村發展,改善幹群關係,進一步推動村兩委成功換屆產生積極的影響。
澮溝鎮185戶災民喜遷新居
2004年春節前夕,靈璧縣澮溝鎮185戶災民喜遷新居,這是該鎮黨委、政府真心為災民辦實事的具體體現。
澮溝鎮遭受特大洪澇災害,水毀房屋750多間。災情發生后,該鎮黨委、政府十分重視災民安置工作,為災民提供暫住房屋、生活用品,及時對因災無房戶進行登記造冊,採取“政府補一點、銀行貸一點、親朋幫一點、個人拿一點”的切實可行措施,幫助他們重建家園。該鎮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壓縮各種開支,並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緊急籌集到15萬多元的救災建房資金。鎮委主要負責人堅守建房第一線,促進度,抓質量,確保了50戶軍烈屬、五保戶、特困戶在元旦前遷入新居,其他135戶災民也在春節前陸續搬進了新房。
以民為本 三管齊下
以民為本 三管齊下——澮溝鎮抓信訪保穩定促發展的成功做法。
一、抓源頭,使財務管理規範化。村級財務一直是群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和上訪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此,該鎮由紀委牽頭,從財政所、農經站抽調精幹力量組成清帳組,對土東、張西等10多個村的帳務問題進行全面清理。結果共清出違紀資金15萬元,19名村幹部受到不同程度的處分,群眾拍手稱快。同時,該鎮成立“村級財務管理中心”,實行村帳鎮管。村用款實行“先研究,寫報告,鎮長批,中心撥,事後報”的工作制度,推行“兩公開、兩監督、一報告”制度,真正做到了“讓群眾明白,還幹部清白”。
二、抓班子,使幹部使用合理化。村幹部作風粗暴、政策水平低、群眾觀念淡薄是幹群關係對立的癥結之一。為此,澮溝鎮利用換屆選舉之機,採取“四看”、“兩推一選”、“下派、異地任職”等措施選優配強村級班子。“四看”即一看品行是否端正,處事是否公正;二看是否被群眾接受和認可;三看有無帶領群眾致富的本領;四看是否能堅持原則,敢於碰硬。2003年全鎮精減村幹部75人,取消組片長100多人,每年減少支出20多萬元。全鎮有75名村幹部落選或免職,19名年輕有為的新人被選進村班子。同時採取激勵為先、獎懲並重的辦法做好村幹部日常管理工作,與村兩委簽訂目標責任制,加大績效工資比例,提高福利待遇。另外,還以每月26日書記讀書日和每月27日黨員活動日為抓手,抓好村幹部的學習培訓工作,抓好群眾政策、法規、信訪條例的宣傳工作。該鎮群眾對上訪的法規家喻戶曉,不集體訪、不越級訪,已成為上訪群眾的自覺行動。
三、抓機制,使信訪工作制度化。建立信訪穩定工作的長效機制,一直是澮溝鎮不斷探索和追求的目標。為此,該鎮成立了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信訪舉報領導小組,做到“三個正確”、把握“三個重點”。“三個正確”即正確樹立群眾觀念,正確對待上訪群眾,正確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三個重點”即耐心細緻做上訪人員疏導協調工作;及時做好信訪案件初核工作;超前排查掌握信訪隱患,拿出處理預案。同時切實加強信訪網路建設。鎮設信訪室,村配信息員,每月召開一次信息員彙報會。並完善了信訪接待日制度、處理來信來訪制度、信訪案件查報制度等,做到件件有迴音,事事有結果。該鎮紀委共收到、接待信訪舉報82件,初核82件,立案37件,現辦結34件,排除隱患13例,重大隱患7例。上訪老戶李宅村李建珠,通過鎮村耐心勸導,幫扶借貸9000元搞養豬,又安排獸醫站技術人員上門提供服務,使其成為全村致富帶頭人.“昔日老上訪,今天養豬忙”,<<安徽日報>>等多家媒體都對此進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