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學射

出自《列子·說符篇》

列子學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辦事情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規律,明白了為什麼能做到,以後才能做的更好。

作品原文


子列子常射中矣,請之於關尹子。關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請。關尹子問:“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國之存也,國之亡也,身之賢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①列子:名禦寇,戰國時鄭國人;子:寫在姓氏后,對人的尊稱,是老子和莊子之外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沖虛經》,是道家重要典籍
②請:請教。
③子:您。
④所以:……的原因。
⑤對:回答。
⑥退:回去。
⑦為國與身:治理國家和修養自身。
⑧頃歲:近年來。
⑨乘間:乘機,乘著間隙。
⑩工:精,妙。
⑪守而勿失:牢牢記住,不要忘掉。

白話譯文


列子學射箭,射中了(靶心),於是(列子)向關尹子請教(射箭)。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關尹子說:“還不可以。”(列子)回去后再去練習,三年之後,又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說:“可以了,(你)要牢記這個道理,不要輕易地丟棄。不僅學習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應是這樣。”

作品鑒賞


因為他不知道射中的道理,所以關尹子認為他不能算是學會了射箭。是因為懂得了為什麼能射中,也就是掌握了射箭的規律,這才算學會了。學射箭如此,做好一件事情也如此,應該知道它的規律。掌握了規律,再做,就能得心應手了。

寓意

通過這個故事讓我們懂得了:辦事情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掌握它的規律,明白了為什麼能做到,以後才能做的更好。只有自覺地按規律辦事,才能真正會做並明白它的道理,並做好一件事。

列子學射背景


仲尼篇公孫龍談過比箭箭相及更高妙的射技:逢蒙的弟子鴻超能做到矢射妻眸而矢在目前落地。逢蒙, 《孟子 · 離婁下》 雲“逢蒙學射於羿” ,是傳說中的夏代神射手。湯問篇云:甘蠅的弟子飛衛、紀昌練視力,視小如大,以牛毛懸虱子於窗前,三年後把虱子看得像車輪般大;此後兩人互射,能令“中路端鋒相觸而墮於地” :這種水平與箭箭隨飛大約是同一層次。甘蠅, 《呂氏春秋 · 有始覽》 提及過,當實有其人;飛衛、紀昌的故事是有依據的。而且 《列子》 的后羿射日、射落九個太陽的故事表現了極端誇張的弋射神技。這三個故事也比箭箭相拄說法更神奇。
東晉張湛的 《列子注》 ,在注“后鏃中前括”時雲王夷甫、庾子嵩論之,注“矢注眸子”時雲劉道真、樂廣論之。所說四人皆西晉玄學名人,王夷甫即王衍(256~311 ) ,清談領袖;劉道真、樂廣的活動時期約在 280~304 年。玄談家愛好名辯和先秦最大名家公孫龍的辯題;此兩題皆不見於公孫龍遺文,他們當是讀過 《列子》 的。張湛所說應該見於當時的文獻,這類文獻是後來的 《世說新語》 的主要來源。
中華先秦時代,射技應該高度發達,容易出現高妙射手。弓箭產生於原始狩獵時代,長期的經驗會積累豐富的射技;而且,比較當時的地球諸國,夏商周朝是大國,弋射活動捲入的人口眾多,會推進射技的發展。此外,春秋戰國,兼并不斷,戰亂狂勃,弋射活動的廣泛性高於其它時代。因此,東周時期容易出現高妙射手及把史上的高妙射手神話化。 《孟子》 提及羿和逢蒙, 《呂氏春秋》 提及甘蠅,都說明弓箭時代的中土有過一些高妙射手,有傳說和崇尊他們的傳統,他們在民間應該是被神化的。
而且先秦中土的射技已經發達到產生專業著作的程度。《晉書 · 束皙傳》 云:太康二年出土的先秦竹書有“ 《繳書》 二篇,論弋射法” 。弋射的技術空間不大,一般情況下難以成書,弋射專著在人類上古時期可謂罕見;射技專著的基礎只能是射技高度發達、高度細緻化。先秦的一些技術如勾踐劍的造作技術為後世所不及,漢代以來無弋射專著,可見先秦中土的射技具有高度專業化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