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龍口鎮的結果 展開

龍口鎮

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下轄鎮

龍口鎮,隸屬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地處新蔡縣北部。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崇德鎮;1987年12月,撤銷龍口鄉,設立龍口鎮。截至2018年末,龍口鎮戶籍人口為66267人。截至2020年6月,龍口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口村。

截至2018年末,龍口鎮有工業企業60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年(1941年),設崇德鎮。
1949年,為新蔡縣二區。
1956年3月,設龍口中心鄉。
1958年8月,屬紅光(李橋)公社。
1960年4月,成立龍口公社。
1983年12月,龍口公社改為龍口鄉。
1987年12月,撤銷龍口鄉,設立龍口鎮。
地名由來
龍口鎮因鎮人民政府駐龍口村而得名。又一說,龍口之名來自一傳說。傳說很古的時候,該地就被叫做“九龍口”。時間一長,人們為了方便,省去了“九”字就叫成“龍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口鎮地處新蔡縣北部,東與韓集鎮接壤,南與孫召鎮相鄰,西與彌陀寺鄉為鄰,北與安徽省阜陽市臨泉縣廟岔鎮相連,距新蔡縣城22.5千米,區域總面積66.81平方千米。
龍口鎮
龍口鎮

水文

龍口鎮有龍口大港河自西北向東南貫穿鎮域,從平輿縣楊埠鎮流入,途經後周庄、前周庄、王坦庄、張寨、塔王莊、趙樓、張小寨、龍口、范庄、蘭庄、時寨11個行政村,總長11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龍口鎮有耕地6.7萬畝,人均1.23畝。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下轄龍口、張小寨、李樓、塔王莊、時寨、蘭庄、張吳庄、籠張庄、范庄、大楊庄、姚庄、葉庄、張寨、趙樓、邊劉庄、後周庄、王坦庄、前周庄、黨庄、葛庄20個行政村,下設20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龍口鎮下轄20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龍口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城鄉分類代碼名稱
411729107200121龍口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1220時寨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2220塔王莊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3220李樓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4220籠頭張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5220張吳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6220藍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7220趙樓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8220葉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09220後周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0220大楊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1220葛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2220王坦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3220前周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4122張小寨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5220邊劉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6220范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7220姚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8220黨庄村民委員會
411729107219220張寨村民委員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總人口有57064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754人,城鎮化率6.5%;另有流動人口820人。總人口中,男性28500人,佔49.9%;女性28564人,佔50.1%;18歲以下17855人,佔31.3%;18—35歲17287人,佔30.3%;35—60歲16433人,佔28.8%;60歲以上5489人,佔9.6%;以漢族為主,佔99.4%;少數民族382人,佔0.6%。2011年,龍口鎮人口出生率9.2‰,人口死亡率為6.1‰,人口自然增長率3.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米827人。
截至2017年末,龍口鎮常住人口為42765人。
截至2018年末,龍口鎮戶籍人口為66267人。

經濟


綜述

2006年,龍口鎮生產總值完成22400萬元,比2005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8%,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18%;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9%。
2011年,龍口鎮財政總收入1483萬元,比2010年增長13.2%,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8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6%;農民人均純收入6156元。
截至2018年末,龍口鎮有工業企業60個,其中規模以上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農業

2011年,龍口鎮農業總產值1.8億元,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41.8%。龍口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紅薯為主。2011年,龍口鎮生產糧食39804噸,人均676千克,其中小麥24554噸,玉米14048噸,大豆349噸,紅薯853噸。龍口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芝麻、棉花、油菜等。2011年,龍口鎮芝麻產量857噸,棉花產量74噸,油菜產量336噸。龍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龍口鎮生豬出欄3.2萬頭,年末存欄3.1萬頭;牛出欄0.8萬頭,年末存欄1.9萬頭;羊出欄1.4萬頭,年末存欄1.4萬頭;家禽年末存欄61.6萬羽。

工業

龍口鎮工業以製藥、麵粉、建築材料為主。2011年,龍口鎮工業總產值為1.5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4.8%;有工業企業11家,職工879人,其中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家,實現工業增加值4398萬元,比2010年增長25.6%。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有城鄉農貿市場1個,有商業網點138個。2011年,龍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1.3億元,比2010年增長17.2%;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2969萬元,比2010年增長13%。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3億元,各項貸款餘額7500萬元,比2010年分別增長6.2%和5.1%。

文化


文物古迹

龍口鎮鎮內有崇德中學、尉遲塔、善化寺、玉帝廟、卧龍橋、飲馬池等古迹遺址。尉遲塔為初唐大將尉遲敬德督造的佛塔,殘高43米,基周37.7米,為新蔡縣存續時間最長的最高建築。尉遲塔座落於龍口鎮塔王莊村前,有記載塔廟的石碑散落在塔王莊東北角小橋下面,字跡仍可辨。

歷史文化

很古的時候,龍口是一片澤國,先民們無法耕種。上天為了拯救這一方人,命龍王派他的九個兒子拱九條溝港排水晾墒。九條龍子領命而來,經過七七四十九天,恰好同時在龍口會首完工。從此,這裡就被叫做“九龍口”。時間一長,人們為了方便,省去了“九”字就叫成“龍口”。九條港至今猶在,它們分佈在龍口廣袤的土地上。由南至北分別叫做:韓港、藍港、劉港、王港、徐港、趙港、周港,加上小龍港、龍口大港。其中龍口大港最有名氣,它自西北向東南貫穿鎮域,從平輿縣楊埠鎮流入,途徑後周庄、前周庄、王坦庄、張寨、塔王莊、趙樓、張小寨、龍口、范庄、蘭庄、時寨11個村,總長11千米。
由於龍口溝港密布,旱能澆、澇能排,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傑地靈,歷史上出了許多文士賢達、能工巧匠。張志遠就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張志遠家住龍口北面張老莊,是清朝嘉慶年間人士,書畫皆精,名聲遠播。其先祖挑一個要飯擔子從北方逃荒到張老莊,靠開荒、種地、紡棉花發了家,後來置地築房供子念書。到了張志遠父輩張士行,已發達成擁有24頃地的名門大戶。龍口集以東以西都是他的莊園。相傳張志遠在靈寶縣做過教諭(就是現在的教育局長),家人闢地建湖養魚種蓮。當時接天蓮葉與映日荷花堪稱龍口一景。這蓮花池恰巧與從西北、東北流來的兩條港相鄰,而這兩條港又彎如美人娥眉,交匯一處,所以又有“鳳凰膀”之喻。再加上西邊兩箭之地有高聳入雲的塔王莊善華寺塔隔水相望,構成龍口美好景觀。古人詠“新蔡八景”,首稱“龍口新晴”。可以想象龍口當時的奇妙風光。後來雅俗共傳相互融合,逐漸唱成:“出新蔡,往北走,四十五里九龍口。九龍口對著蓮花池,鳳凰膀對著善華寺,善華寺塔好景緻。”
相傳,龍口集原先塔王莊村。遠古時期,先民們以漁獵為生。塔王莊溝港縱橫,水系發達,便於捕漁,逐漸興起漁市。後來,集市才逐漸東移至龍口北面。以漁獵為主的先民逐漸發展為以耕種為主,而塔王莊仍是龍口的經濟中心。因為塔王莊地肥土厚,至今仍有“金龍口、銀范庄,趕不上塔王莊一浪蕩”的說法。到了唐朝,有一年大旱,莊稼顆粒不收,到了“人吃人、狗吃狗、老鼠餓的啃磚頭,樹葉樹皮都吃凈、溝里雜草論秤稱”的境地。朝閣里司天監掐指一算,塔王莊有旱魔樁作怪,必須築塔鎮妖。唐王李世民命股肱大將尉遲敬德親往監工築塔。尉遲敬德到了塔王莊,遍征能工巧匠,辟窯燒磚。忽然大霧三天三夜不散,第四天雲開日出,一座驚世巨塔聳入雲端。從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民歡慶。為感激皇恩浩蕩,百姓又在塔旁築廟祭天,取名善華寺。這善華寺規模宏大,三進三出,前後分為三大殿,有房屋百間。前殿鐘樓鼓樓對峙,石獅把門;中為大雄寶殿,塑巨大活佛全身;後有藏經樓,殿堂雕龍畫棟,繪彩描金寬敞明亮,十分壯觀。朝朝暮暮香煙繚繞,鐘聲悠揚。寺內寺外紅男綠女扶老攜幼進香拜佛,求子還願祈神治病的絡繹不絕,尋勝閑人、遠近客商紛至沓來,他們或登塔遠眺或觀景抒懷。“初一、十五爬爬塔,腰不疼來眼不花”的民謠俚語至今時有所聞。今年68歲的村民王士海說,那時每逢放學就爬爬塔,目的是掏八哥子(鳥)。站在地下,抬頭看塔,戴的帽子就可以掉,足以可見塔的高度。不幸的是這座塔多次遭到破壞,據縣誌記載,此塔座落於龍口鎮塔王莊村前。塔高43米,塔基圍長37.7米,系唐朝尉遲敬德監工建造。現在還有記載塔廟的石碑散落在塔王莊東北角小橋下面,字跡仍可辨

交通


龍口鎮有106國道過境,境內長6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孫召鎮、臨泉縣廟岔鎮。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有縣鄉公路4條,總長21千米。
龍口鎮
龍口鎮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龍口鎮有幼兒園2所,在園幼兒680人,專任教師36人;小學15所,其中民辦6所,在校學生8245人,專任教師327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學生2617人,專任教師12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龍口鎮教育經費達1589萬元,比2010年增長35%。

文體事業

2011年,龍口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8個,各類文化專業戶17戶,有各類圖書室18個,建築面積1020平方米,藏書5萬冊。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有體育場地18處,有7個行政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員佔總人口的43%。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9%,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有線電視用戶數為7519戶,入戶率56%。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1家,其中鎮衛生院1家,村衛生室20個;病床1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張,固定資產總值320萬元;有專業衛生人員30名,其中執業醫師16人,執業助理醫師9人,註冊護士5人。2011年,龍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3.2萬人次,住院手術232台次,出院病人2580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5.5萬人,參合率97.9%。

社會保障

2011年,龍口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208戶,222人,支出38.6萬元,比2010年增長10.3%,月人均16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630戶,人數2007人,支出173.4萬元,比2010年增長20%,月人均72元;農村醫療救助268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合作醫療2706人次,共支出42.6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281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7萬元,比2010年增長15%;有敬老院1家,床位82張,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5人,支出7.8萬元,比2010年增長12%;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1人,支出19.9萬元,比2010年增長10%;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2.4萬人,參保率達60%。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有郵政所1處,有郵政網點20個,電話用戶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3個,有固定電話用戶3000戶,電話普及率30%;行動電話用戶12000戶,移動寬頻接入用戶480戶。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有自來水廠2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污水處理率100%。
供電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有變電所1座,有主變壓器4台;用電入戶率100%。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龍口鎮園林綠化面積有70公頃,綠化覆蓋率26%。